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原汁演出經典貝多芬

郭大微
user

郭大微

2002-03-01

瀏覽數 14,000+

原汁演出經典貝多芬
 

本文出自 2002 / 3月號雜誌 第189期遠見雜誌

莫札特、貝多芬、孟德爾頌,聽起來久遠的名字。今天的我們,只能透過音樂揣摩他們的心思,認識他們的世界。但是,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卻著實參與了這些音樂家締造歷史的過程,甚至被他們親自指揮過。

1781年,一棟嶄新建築物「布商大廈」在萊比錫落成。當時最有名的指揮家席勒,在這棟新大樓的音樂廳指揮了第一場音樂會——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擔任演出的樂團,是由先前一群愛樂人組成的團體再擴大編制而成。從此就成為布商大廈音樂廳的常駐樂團,並以此命名。迄今,「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已經成為世界最古老的樂團;它見證過古典音樂史上所有重要時期:從巴洛克、古典、浪漫,一直到現代。

大師親臨,經典首演

布商大廈音樂廳,是萊比錫當時唯一真正的音樂廳,因此很快成為這個城市的音樂重心。所有重要的音樂家,自然都會來到這裡演出。莫札特曾經在此指揮演奏他自己的作品;而貝多芬、舒伯特、孟德爾頌、舒曼、布拉姆斯、布魯克納和華格納,都有樂曲在這裡首演。現今沒有一個樂團有此機會親炙過這麼多位大師。也正因他們和許多指揮家、作曲家合作過第一次發表的作品,所以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在一、兩百年前,就對「新音樂」抱持極高的接受度。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另一項讓其他樂團望其項背的紀錄,是作曲家孟德爾頌曾任樂團指揮達十二年。他自己許多作品在此首演,更因為重新挖掘並演出巴哈的「馬太受難曲」,使得這部失傳已久的經典,得以重新現世,並引發二十世紀的巴哈熱潮。也由於指揮棒是孟德爾頌所發明,因此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亦是最早接受演出使用指揮棒訓練的樂團。此次率團前來的指揮布隆斯泰特(H. Blomstedt)曾任美國舊金山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指揮這兩個歐、美樂團,是完全不同的表現。舊金山交響樂團只要指揮棒一下去,聲音必定同時出來;然而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聲音卻不會齊一。這項「傳統」可能令現代人納悶,但對此古老樂團而言本來就是如此,而其聲音更是絕對令人懾服。

孟德爾頌從1835年擔任樂團指揮一直到過世為止,他會親自指導一個分部一個分部練習,把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變成德國最好的樂團之一。這個樂團一開始屬於「伴奏樂團」,他們為來訪的義大利歌劇團和當地的歌劇演出伴奏,曲目較局限。但孟德爾頌指揮了許多聲樂曲和器樂作品,大大拓展了樂團的演出範圍。他幫所有樂手加薪,留住好樂手。因此,孟德爾頌可說是這個樂團史上最有貢獻的人之一。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保存德國樂團風格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保留了純粹德國樂團的風格,重視低音聲部的厚度。這項特色的存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長期演奏德國作曲家作品;另一方面是許多優秀的德國作曲家,都曾親自帶過此團。而兩德統一前,他們長時間處於東德的封閉環境中也是重要原因。德國作曲家本身作品即強調扎實的聲音厚度;而美國樂團比較注重聲音的華麗度與亮度,較偏重弦樂表現。尤其他們用的法國號、小號、木管樂器等,大都是法國製,聲音較為清亮。德國製造的木管,聲音顯得溫潤、不花俏。因此德國樂團絕不會用法國單簧管或雙簧管來演奏貝多芬作品。

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正統德國風格的延續,全賴代代相傳的演奏者。跟許多德、奧樂團類似,他們幾乎都是師徒制,連演奏手法也近乎「世襲」。他們的樂譜上,都還可以看到一、兩百年前,前輩對演奏方式的註解和標記。這種演奏風格,和民族性有強烈關係。

這次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即將在台灣演出的貝多芬小提琴協奏曲和第七號交響曲,都是他們最經典的曲目。

貝多芬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是他唯一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作品,也是他最後幾年的創作。這部作品可說是貝多芬對小提琴看法的集大成,也是這個樂器可表現的極致,有「小提琴協奏曲之王」的美譽。這首樂曲的快板樂章要求非常好的演奏技巧;而音樂的所有內涵,都可在慢板樂章看到,非常感性。至於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是他九首交響曲中較冷門的一首。有人說這是貝多芬在喝了酒的狀態下所寫。

這次率團前來的指揮布隆斯泰特是出生於北歐的美國人。他的原則是擔任每一個樂團指揮最多十年。布隆斯泰特有點像是音樂中的書生、文人;他的動作精練,不喜歡誇張,也非常忠於原譜,哪裡有表情就點出來,絕不會刻意增多。

聽一個忠於原譜的指揮家,帶領最古老的德國樂團,演奏德國貝多芬經典。道地原汁原味,終於不用出國也能聽得到。(以上內容由愛樂廣播交響樂團指揮蔡昆霖口述,台北愛樂電台郭大微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