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誠信危機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02-03-01

瀏覽數 22,500+

誠信危機
 

本文出自 2002 / 3月號雜誌 第189期遠見雜誌

2001年,是不怎麼平順的一年。全世界剛穿越千禧隧道,歷經史上最劇烈的變革浪潮,人們在喜悅與調適中,突然又得面對長久以來所擁有的基本信賴的瓦解。

「九一一事件」打破了美國的安全體系;年底「安隆事件」又摧毀了專業的信任機制。

2001年12月2日,美國安隆公司(Enron Corp.)正式申請破產,這家Fortune 500大中,名列第七、連續六年被評為「最富創新能力」公司破產的震撼力,不只因為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案,也不只是它的股票從最高的90美元一路下跌到只剩5毛錢;而是這個大眾信賴它們有專業經營團隊的上市公司,居然可以虛報成長,製作假帳。更嚴重的是,安隆公司的簽證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家歷史悠久、頗享專業盛名的勤業公司(Arthur Anderson),竟濫用了大眾對他們專業的信賴,簽證不實帳目。

難怪美國財務分析師們要說,「這是自1929年美國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大的危機:投資者不知道該信任誰。」

「誠信危機」被認為是美國資本市場目前最嚴重的恐慌。

無獨有偶,中國大陸在同一時間,也出現同樣事例。

深圳一家目前簽證六十家上市公司的會計師事務所——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也因簽署了銀廣夏公司的假帳,而被吊銷執照。

媒體監督的重要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有三百二十名員工,擁有上百名執業會計師,在深圳名列第一大,年營業額超過6000萬元人民幣,也是全中國第一家加入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成員。

銀廣夏和中天勤的案例,立即引起大陸媒體的注意,連總理朱鎔基在中國會計師協會題字的「不作假帳」都成為大家暗喻的題材。

也有大陸媒體把安隆事件和銀廣夏事件做一比較,進一步闡述成熟的證券市場需要健全的監督機制,尤其強調媒體客觀監督的重要性。

甚至有大陸調查顯示,「失信」已成為僅次於「腐敗」對全國經濟發展的第二大阻力。「個人信用問題」更引起廣泛討論,例如大學生向國家申請助學貸款不還、就業時與公司簽訂合約違約等,都成了社會追蹤的熱門話題。

到底誠信應如何建立?中國傳統文化中提到的「誠信」,主要是發自主觀的人格道德內在表現;西方文化的「誠信」,則建立在監督、制衡和法律的外在機制。要回答這個問題,恐怕得兩者兼有,缺一不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