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COVID-19)持續延燒全球,就在確診人數衝破2000萬大關的此刻,今天(8/14)出現全球第一個因疫情而「亡國」的國家──赫特河公國!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為何會因病毒而滅國呢?
截至台灣時間14日下午2時,全球有74萬4,385人死於新冠肺炎,至少2,043萬9,814人染疫。「赫特河公國」(Principality of Hutt River),是全球第一個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而宣告滅亡的國家。
這個位於澳洲內陸的微型國家,長期依賴大批遊客觀光,最終卻因為全球鎖國政策,導致觀光收入銳減,因而走向滅國一途。
根據美國CNN報導,自1970年建國以來,因不敵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導致觀光收入銳減,加上無力償還積欠澳洲政府的巨額稅金,王室忍痛決定賣出該國土地以償還澳洲債務。這也讓她成為全球第一個因疫情,而宣告滅亡的國家。
約四分之一台北市大的赫特河公國
赫特河公國,位於西澳省伯斯(Perth)北方500公里處,面積大約75平方公里,相當於四分之一的台北市;但人口僅有26人的微型國家(Micronation),領土上可說只有王室及其後代子孫。
其中,在澳洲境內的微型國家數量(全球約有70多個,澳洲就有13個),遠遠超過其他國家。所謂「微型國家」,就是聲稱是主權國家,但在法律上並未被國際組織視為獨立的國家;與梵蒂岡、摩納哥等小國不同,後者擁有國際公認的主權。
因農務配額爭議,1970年宣布獨立於澳洲政府
赫特河公國成立的契機,可追溯至建國前一年(1969),由於當時西澳政府農場實施小麥的低配額制度,使得擁有數千公頃農地的卡斯利家族,無法以合法的管道出售小麥。
在與政府溝通未果的情況下,當時還是西澳小麥農民的李歐納德親王(Prince Leonard Casley),為了抗議低配額制度,並使他們能夠「出口」小麥,因此,在隔年(1970)宣布獨立於澳洲政府。
而李歐納德親王,因為身體狀況因素,已於2017年2月退位,並在去年(2019)去世,由最小的兒子格雷姆王子(Graeme Casley)繼承王位,成為「卡斯利親王」。
赫特河公國,曾是台灣與香港人的旅遊勝地
雖然赫特河公國是不具有主權的微型國家,但卻如同主權國家般,發行自己的護照、簽證、郵票,以及通行貨幣「赫特河元」(Hutt River dollar),遊客們可以用1元澳幣換匯1赫特河元(約台幣 21元),可在公國內的紀念商店,購買紀念品等。
此外,國內設有許多王室的收藏品,其中著名的展品,為一尊出自加拿大藝術家之手的李歐納德親王半身石像。因此,幾十年來,也吸引到世界各國的遊客,來到赫特河公國朝聖。
其中,在公國內擔任郵政大臣和傑出功績大師,同時也是卡斯利親王的兄弟理查德王子(Prince Richard)曾表示:「我們招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來自台灣和香港的觀光客尤其多,我想他們十分理解我們想在這裡做的事。」
原先鉅額欠稅,碰上疫情雪上加霜
雖然澳洲政府並未禁止赫特河公國宣稱「獨立」,但堅持公國的「皇族」有義務向澳洲政府繳納稅金。
然而,李歐納德親王及卡斯利親王宣稱,政府的司法管轄權,不包括赫特河公國,因此拒絕繳納稅款,至今已積欠達300萬元(約台幣 6,327萬元)澳幣稅款。
截至今(14)日,澳洲因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達22,358,其中西澳大利亞州則有644人確診。
卡斯利親王更表示,除了原先的鉅額稅債,再加上今年1月疫情爆發後,公國便開始對遊客關閉,導致公國主要的旅遊業收入銳減,是公國解散的重要原因,更說道:「看著父親建立50年的國家不得不在我手上結束,令人覺得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