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思源科技創新先留人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2-03-01

瀏覽數 32,000+

思源科技創新先留人
 

本文出自 2002 / 3月號雜誌 第189期遠見雜誌

說到印象樂派,沒有人不知道德布西(Debussy)「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在IC(積體電路)設計領域,偵錯軟體「Debussy」(IC高階設計暨偵錯整合系統,思源科技的第一個主力產品英文名稱)也像樂神一樣,源源不絕地捕捉IC設計出軌的靈魂。

德布西獨特的小旋律片斷組合,從波浪的遊戲,從風和海的對話,找出印象樂派的光影和情緒;IC設計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正試圖讓繁雜的數位電路設計世界,滑進樂音般流暢的高階設計情境。

創新不一定從零開始,存在的東西,並不代表沒有機會創新。「思源的創新,是無障礙的設計順心,提升IC設計工程師的效率,」創造Debussy的思源科技總經理呂茂田說。

設計順心,就像圍棋講的「手順」。怎麼樣得心應手,除了在技術演繹、大量資料處理及人機介面上,需有獨到之處,產品本身也需具備「設計智慧」。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剛完成的台灣科技產業智慧資本調查,思源脫穎而出。思源的技術力令人刮目相看,「因為他找到稀有的技術能量,」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產業分析師張朝清看見思源的動能。

六歲的思源科技,1996年成立,是國內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電子自動化設計公司。成立之初,資本額僅1億元。短短五年時間,思源不但從上櫃轉上市,「設計順心」創造的智慧資本,使年營收成長率均超過50%,最高曾達143%(見頁126表一),創造的市值身價,最高已超過100億元。

目前思源的Debussy,已被全球二十大IC設計公司AMD(超微)、NEC(恩益禧)、Motorola(摩托羅拉)等所採用;而且透過轉投資的美國行銷公司NOVAS,與囊括全球EDA市場90%市占率的十二家大廠簽訂搭售合約,藉此,Debussy可望成為業界的新標準。

無障礙的手順創新術

科技產業談創新,挖空心思從零開始;思源不同的是,他讓IC工程師「設計順心」。

相較於網路爆破煙花的破壞式創新,在IT(資訊科技)存在領域中,找到更有效率的方法,是有價的創新資本。

思源找到的創新,就是IC設計偵錯(debugging)軟體Debussy。一般IC設計偵錯所需的時間,至少占整個設計30%的時間,但思源發明的偵錯軟體讓IC設計者省下30%的時間。

隨著IC深次微米(0.13)製程技術日益精密,以及SOC(系統單晶片)設計概念的興起,IC設計偵錯反而像大海撈針,偵錯系統變成IC設計者最想要的「設計順心」工具。

怎樣可以讓IC設計者更順手、快速地設計,節省這30%的時間?「我的理念很簡單,就是讓使用者進入無障礙(no barrier)空間,讓無效變有效,」呂茂田說。

設計順手,就是要找一個工作無障礙空間。無障礙的法則,讓呂茂田迅速攫取顧客的心。一位EDA大廠Synopsys的使用者反映,「一旦用上Debussy,就離不開他。」

雖然有人認為Debussy推廣成功,是因為低價策略,不過思源科技業務副總經理鄧強生說,主要是思源的產品針對IC設計使用者的目標清楚,市場基礎大,「在價格上我們可以合理反應。」

全球有十五萬名IC設計工程師,負責高階設計的工程師有五萬人,目前使用Debussy者已有七千人,尚有四萬三千人是Debussy潛在的客戶,這也是思源連年維持50%以上高速成長的原因。

千里馬尾巴上的蒼蠅

「蒼蠅飛不快,但是附在千里馬尾巴上,就能跑得飛快,」思源科技創辦人黃炎松說。

跟上潮流就能順水推舟。思源找到的千里馬,就是跟上IC產業的大潮流。

呂茂田則是重要的執行者。黃炎松有一個獨到的創業法則,他奉行《孫子兵法》的「道、天、地、將、法」,而呂茂田就是執行者。

1996年思源在新竹光復路一間小公寓二樓起家,和許多竹科傳奇一樣,誰都沒有想到日後這家小公司,能夠變成一口software(軟體)思想之井,活水源源不絕。

創業惟艱,當時公寓沒有冷氣,酷暑,每個人都穿個短褲上班,「然後一直拚到晚上十二點,」思源十人創業團隊之一的李家輝說。他現在是思源科技研發一部協理,是思源重要的研發靈魂。

為了降低成本,思源的傳真都是晚上十二點才傳,而且傳真文件一張接一張黏起來不能斷,「因為這樣傳國外,比較省錢,」從太新半導體副總經理轉來的創業元老、思源發言人王峰根說。

思源1996年創建之初,台灣IC代工產業剛好成形,聯電、華邦、旺宏等大廠,當年共投入3000億元,帶出了台灣IC代工聚落一片天。

有了產業大環境的天時之外,依摩爾定律(Moor’s Law),產品每十八個月更新的速度,使得每片IC所能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大幅增加,為縮短設計時程,代表電子設計自動化的EDA產業,自然成為潛力市場。「我們就是看到了這個時代的大潮流,」呂茂田說。

EDA產業公會統計,儘管去年半導體產業景氣低迷,EDA產業去年第三季還是比前年成長了8.9%,「只要半導體產業不落,EDA產業就可撐一輩子,」王峰根說。

黃炎松與呂茂田先前在EDA國際大廠益華(ECAD)就是師徒關係,黃炎松當時是呂茂田設計部門的老闆。

當傳統的資本主義,轉變成變化快速的知識主義時,奉行道天地將法的師徒倆,清楚地看見在IC追求速度極大化的大趨勢下,電腦輔助設計的EDA產業就是「道」,就是自己要走的路。

有人開玩笑說,做半導體好像在印鈔票。「當半導體愈來愈大,卻不一定由人類來做,而是要靠電腦輔助設計或電子設計自動化來做,」黃炎松說。

確定EDA之「道」後,加上台灣IC晶圓代工及設計產業的「天」時,思源順勢而生。

不過,思源可以快速魚躍龍門,與其說抓住了IC代工產業千里馬,不如說是切入獨有的利基市場。

切入偵錯利基市場

思源在全球EDA產業中,排行雖無法與Cadence、Synopsys等國際大廠匹敵,但是思源切入的IC偵錯市場,卻是全球獨門生意。

經營策略與布局常常是成敗關鍵因素。當全球EDA大廠都在進行核心的模擬(Simulation)及合成(Synthesis)技術時,「我們反向從可以互補的偵錯產品切入,」呂茂田說。

道,天,是大環境的賞賜,若沒有「地」——有利的市場定位,未必能戰無不克。「懂得站穩利基市場,是思源制勝的原因,」寶來證券分析師王篤盛分析。

交大電子工程六十七期畢業的呂茂田,在學校有「戰神」的封號,外表看起來沈默木訥的他,有精準切入市場的目光,用不完的精力,和員工不得不佩服的「磨」功。

思源科技市場行銷支援中心協理陳盟暉,就佩服呂茂田找利基的本事,不管多小多不起眼,「他都可以把它磨成值錢的繡花針。」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像思源領先切入沒人在做的偵錯軟體,就是有先見之明。呂茂田看這個市場很久了,其實偵錯是門苦功夫,但是他願意花時間下去,一點一滴磨出來。

偵錯軟體必須建立龐大的知識資料庫KDB(knowledge data base),以及語言資料庫(Language data base)。偵錯是知識密集的產品,一定要有IC設計者的knowledge,才足以往上做所有偵錯的功能。「國際大廠都沒有人做,我們就從這裡切入,」呂茂田說。

在IC設計流程強調「Time to Market」(即時掌握市場)之下,製程一直往前走,要偵錯的題目太多太多,資料庫要多大,可以想見是鐵杵磨成繡花針的苦功夫。

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資料庫,就沒有辦法在上面顯現很多圖形,或以程式碼文字檔呈現。思源的利基,就在這個龐大的資料庫,把所有設計者想要表達的東西,變成有價值的資訊發揮應用。

思源創造的智慧資產價值,就是這個稀有的資源能量。思源的競爭者,因缺少了知識資料庫,上面的進階沒辦法做,距離拉遠了,日久變成進入障礙。

有了對的產品,有效率的開發過程,談營運模式才有意義。「產品定位及開發,是軟體公司最根本的重點,」呂茂田說。

黃炎松曾說,在EDA產業中,常常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思源就是要做永遠跑在前面的第一名,「所以當你跑在前面時,要趕快跑,拉大距離。」

「現在戰神(指呂茂田)已經讓千里馬跑得很遠了,」陳盟暉說。

重視人才與顧客

知識經濟時代,留住人,就等於留住知識與創新。

知識產業,最重要就是人。說到將,「我的方法就是談,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呂茂田說。

在思源,培養「將」才的方式,就像打籃球一樣,要懂得團隊分工合作,更要能迅速補位。

智慧資本,除了創新之外,人力資本及顧客資本,也是累積知識經濟的重要資產。

「思源科技在人力資本及顧客關係,明顯略勝一籌,」張朝清說。

呂茂田喜歡打籃球,中學時代可以一整天泡在球場上。他經營公司,強調團隊作戰,分工合作,工一分,就會做,如果還有弱點大家再合作。「大家說合作,其實分工是最重要的,」呂茂田說。

為了讓團隊可以迅速補位,呂茂田對中高階主管也有一套「角色演練」的養才哲學。

在MIC調查中,台灣IT產業的產品開發能力,遠比市場開發能力強,相較市場開發是台灣廠商最大的弱點。

呂茂田早就看到科技研發人員的「市場病」,角色演練,就是讓研發與市場角色換,知道彼此的困境。

另一方面從市場驅動,培養產品嗅覺,更符合他要讓顧客零負擔、用得順手順心的原則。也因為逆向思考方式,讓思源的顧客關係表現特別突出。

「我們每個位置都有接班人,每個主管都在培養人取代自己,」陳盟暉說。這也是思源進入第二個五年,重要的人才培育方式。

早期園區只有分紅,沒有option(股票選擇權);早在張忠謀倡導股票選擇權之前,思源可以說是第一家有股票選擇權的公司。

思源成立之初,呂茂田就要求每個董監事自動拿出部分股權,做為未來給員工的股票選擇權之用。「大家都是二話不說,」王峰根說。

呂茂田的經營理念就是大家一起拚,拚成了大家分享,拚不成自認努力不夠,塑造出濃厚的「分享」文化。「我最欣賞老同學的是他的認真、執著跟分享,」王峰根說。

思源股票選擇權做得非常徹底,進用人才,一開始有經驗的,滿一年就分給技術股;去年上市前,已把之前承諾的股票選擇權悉數轉給員工,每個員工都拿到不少。「因為公司要跟員工一起成長,才是真正的成長,」王峰根說。

人才就是資本。先把餅做大,是留住人才資本重要的理念,也是思源流動率奇低的原因之一。「知識產業,什麼東西都沒有,就是人,」呂茂田說。

在MIC評比中,各家的人力資本相對是最弱的一環,主要是高科技人力流動率過高,在智慧資本累積上是一大障礙。

思源創立以來,員工年均產值,每年都呈現一倍的成長(見頁127表二),即使到今年員工人數由當初的二十一人增加到一百零九人,每年離職人數屈指可數,加起來不超過十人(見頁127表三),黃炎松說,「我看到離開的兩個人,都是因為搬家。」

經營有很多「法」門,創新不一定從零開始,萃取再利用也是一種創新。

智慧資產靠人,人在劍在,人亡劍亡。除了以IC工程師設計順心為中心的創新理念,是思源經營的資產價值,呂茂田也正試圖讓知識的萃取與保存,變成一種創新。

萃取再生的秘密武器

什麼是知識,有人說是data,有人說是information。思源今年要推出的新的智慧結晶Reusner(IC設計知識管理系統),嘗試把設計者的知識記錄下來,重新萃取再生(reuse),變成有用的價值。

知識要變成資產,一定要保留設計者智慧的工具,以解讀舊的legacy(資產),否則資產只是垃圾。

思源的產品特性與很多產業不太一樣的,是直接接觸使用者。思源從偵錯軟體Debussy的七千名工程師顧客群中,可以立即瞭解到終端客戶的需求和意見,「我們可以清楚聆聽客戶的聲音,」鄧強生說。

「現在智慧財產都是在人的身上,能把這種在人身上的智財複製下來流傳,建立成設計的知識系統,是很重要的,」李家輝說。

設計的概念忠實記錄下來之後,過去的idea(想法)可以複製成教材,也可以重複使用。不管IC設計人員的去留,接手或新進人員看了source code(原始碼),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不用一切從零開始,」陳盟暉說。

知識模組化,最大的效用,就是可以快速再生利用,「這個產品非常符合IC設計快速變化的特性,」呂茂田說。

已邁入第二個五年的思源,公司從start(開始),survive(生存),進入到未來的struggle(奮鬥),「我現在想最多的,是公司的價值,是如何不斷為客戶創造價值,」呂茂田說。

Reusner顯然是思源要奠定二次利基的產品。「我們要求自己未來還能繼續維持30%~50%的成長,」鄧強生說。

凌陽科技電腦輔助設計(CAD)經理楊錦祥說,Reusner在觀念上是非常好的工具,但是牽涉到IC設計者有不同的版本管理文化。「要涉入設計者的管理文化,是思源更大的挑戰,」他說。

呂茂田說,思源的思考模式,敢想、敢問、敢做、敢犯錯,「錯了再做,不怕弄錯,只要像Debussy一樣,不斷自我偵錯。」

思源過去持續維持超過50%的驚人成長,今年的每股盈餘(EPS)法人上看6.32元,但如何在第二個成長期,靠智慧資本再次攻無不克,「戰神」呂茂田顯然已有備而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