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陸電信版圖大挪移

李翠卿
user

李翠卿

2002-02-01

瀏覽數 15,750+

大陸電信版圖大挪移
 

本文出自 2002 / 2月號雜誌 第188期遠見雜誌

國際電信聯盟(ITU)祕書長內海善雄去年年底在國際電信行業展覽會開幕式曾表示,亞太地區將成為全球電信行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其他與會的重量級電信領導人亦預測,中國將在五年內成為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以及網際網路市場。

2001年營業額高達180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電信為了打破壟斷,並為進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暖身,去年年初訂下年度工作目標:減員增效、主輔業分離以及海外上市。

達成目標的途徑之一就是——分拆,這一次的重組,可以說是亞洲電信業的世紀盛事。經歷了「橫拆」「豎拆」的激辯,擾攘已久的中國電信分拆案終於露出端倪,目前以長江為界,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南北分峙。

根據外電報導,中國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透露,中國網通與中國電信將於今年2月12日正式重組為兩家固網公司。

新的電信經營模式,可能改寫整個亞洲的電信紀錄。若真能加速海外上市的目標,中國電信可望成為國際級的電信明星,誠如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所言,「那將是全亞洲最大的上市公司!」

橫拆豎拆之爭

分拆的主因是欲打破中國電信長期壟斷的局面。中國電信去年前半年營收成長為5.8%,而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為7.9%,引來「扯國家後腿」之譏,為了引進競爭、提高效率,拆分的聲音不斷。

當初擬議分拆時,有「橫拆」與「豎拆」兩種分歧意見,豎拆是指以業務做為分拆基準,橫拆則是以地域做為業務基準。

8月時,似乎還朝著「豎拆」的方向前進。在長途電話方面,將中國廣播衛星通訊併入中國電信;市話與數據業務則併入中國網通;鐵通劃歸中國聯通;吉通劃歸中國移動,最後形成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四強競爭的局面。

不過10月時卻反轉為「橫拆」。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包括華北、東北以及山東十省市的電信公司與中國網通公司合併,成為新中國網通集團;長江以南(包括長江沿岸)與西北地區二十一省市歸於新中國電信集團旗下。此外,原中國聯通將與鐵通合併名為中國聯通集團。

分拆以後,中國電信業者形成六大門派,分別是:中國電信、網通集團、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鐵通、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

據《中國青年報》指出,這次重組暫時不涉及移動業務,新中國電信和新中國網通要拿到移動牌照尚需時日。而中國鐵通也暫時保留並獲得國際業務經營權,到2003年再決定是否併入聯通或單獨上市。

中國政府希望透過相互競爭,促使業者提高服務品質,並降低資費。關於中國電信分拆,國內電信經理人亦持正面看法。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認為,中國的幅員太廣,依地區分拆將可促進效率。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台灣大哥大總經理范瑞穎也認為分拆將有助於改善電信體質。他以台灣電信開放為對照,「中華電信不也因為開放而變得更有競爭力?」他認為,中國電信分拆的好處除了打破壟斷以外,更是電信業跨出國際的前哨戰,「他們自己先在國內打一場,將來面對國際競爭時才有心理準備。」

肥了網通,瘦了中國電信

雖說分拆的用意是鼓勵競爭,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不過另一派人卻擔心,按地域橫拆的拆分方式反而會造成另一種壟斷集團。

一般認為,網通是分拆案中最大的受益者。等於是「接收」了中國電信原有的龐大資源,整合以後的新網通集團除了擁有中國富饒區域的光纖網路和數據業務以外,還有移動牌照(行動電話執照)和八千萬固網用戶基礎,儼然是一完整的電信集團。

單以營業額來計算,去年中國網通只有2億元人民幣,可是分拆後,囊括了三分之一的業務,等於是600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可以說是拿走了最肥的一塊市場。如此一來,反而養出另一頭龐大的電信巨獸,壟斷的情況依然不會改變,只是從一頭變成兩頭。

對於中國電信來說,分拆無異是剜去一塊心頭肉。雖然幾個用戶貢獻度高的區域如廣東、江蘇、浙江分公司都劃歸給新中國電信,不過大部分需要補貼的「拖油瓶」——西部省分電信公司也由其管轄。

但網通之所以可以得到這塊大餅,也不僅僅是運氣而已,它在營運管理上遠比其他業者有制度,不像一般國營電信業那般政企不分。

網通的所有權與經營權權責分明,相當尊重專業經理人。網通總裁田溯甯是個魅力人物,擁有長期海外留學的經驗和工作經歷,網通擁有12%的外資,它的企業文化也如同外商一樣——表現掛帥(performance-oriented)、信賞必罰。誠如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闞凱力形容,「幹好了有獎,幹不好就解雇。」比起其他中國電信業者,網通似乎更具國際競爭相。

打破壟斷的其中一個宗旨是造福消費者,但有不少學者認為這樣反而會造成電信資費上漲,不見得能把利益分霑給消費者。

首先是建設成本轉嫁問題。合併以後,由於全國性電信拆分,非得增加網路閘道設備不可,對電信公司來說,等於是重複投資,這筆成本恐將反映在電信資費上。

此外,闞凱力亦憂心,分拆將會使國內長途的計費方式變成國際電話計費方式,中國因此將成為唯一沒有全國統一長途電話網絡的國家。

台灣電信開放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因為自由競爭,才能創造世界第一的行動電話普及率,而獨大的中華電信也並未因為競爭而一蹶不振,毛治國甚至用「恐龍跳舞」來形容中華電信。

但中國電信這頭恐龍比中華電信體積更大、問題更複雜,中國幅員廣闊,遠大於台灣這彈丸之地。究竟分拆會帶來何種結果,還有許多變數。《中新社》用「眼前是鮮花,腳下是荊棘」來形容中國電信改革的處境,可謂非常貼切。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