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網路公司之外,安隆(Enron)之死可說是二十世紀末一大騙局。1985年,安隆不過是在德州休士頓的一家小小的天然氣公司。在短短十五年間,安隆成為全美第七大的公司,華爾街的最愛,六度選上《財富》(Fortune)雜誌最值得敬佩的公司,也是各大商學院津津樂道的個案。但去年12月,資產680億美元的安隆宣布破產,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破產公司。
安隆的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
安隆的大起大落歸因於其經營模式。安隆的經營模式是將實物交易加上財務操作創造新的價值。安隆原是天然氣公司,天然氣的價格波動劇烈,有些天然氣的大買主,不希望天然氣價格的波動造成成本和盈餘的波動,因此和安隆簽約,由安隆以固定價格供應天然氣,而安隆在現貨市場購買天然氣供應簽約廠商,因此安隆不再只是天然氣供應商,而是創造天然氣市場的推手(market maker)。安隆成為天然氣的銀行(Gas Bank),天然氣使用者可以多買天然氣,存在安隆,如果價格上漲,除了自用外,用不完的還可以在市場上出售。不同公司對未來的價格都有不同期望,安隆的專長就在於利用財務創新和預測能力,根據客戶的需求和期望提供不同的天然氣合約。如果套用安隆的經營模式到台積電,就如同台積電將未來晶圓代工的產能拿到市場去拍賣,台積電成為晶圓代工市場的推手。這是嶄新的經營模式。從生產公司轉為交易公司。
1980年中,美國政府對天然氣市場逐漸解除管制,安隆知道天然氣價格會隨著管制解除而下降,勇於簽下固定價格合約,然後在價格下降後再以現貨市場買回,創造不少盈餘。在天然氣市場嘗到甜頭後,安隆又涉足電力市場、能源市場。隨後安隆進入頻寬、DRAM市場,更擴展到歐洲,發展線上交易能源市場,2000年銷售額超過1000億美元。
安隆的核心能耐是財務工程,鼓勵員工發揮創意,提供不同財務工程的產品,但成也財務,敗也財務。由於會計無法精確衡量財務創新的產品風險,若風險控管不良,公司遲早會遭遇危機。再加上人謀不臧,安隆高階主管將不良資產灌到子公司,歷年盈餘完全失真。911事件發生後,原油價格和利率急劇下跌。安隆的估算全錯,遭受重大損失,終至倒閉。
安隆的經營模式的價值在於替顧客進行風險管理,本身成為市場推手,提供的教訓是以財務操作為主的公司,風險控管做不好,碰到大型災難,無法脫身,只有走上倒閉一途。(本文作者為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兼台大進修推廣部主任)(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