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空是一只得以任意回撥的記憶時鐘,想像一下你身邊阿嬤的生命圖騰。 1930年代,還在孩提時代的她,居住在一幢三合院,外牆鑲嵌粉紅色牡丹花磚;而到1945年,少女時期的她,走過騎樓下磨石子地板時,舉手順了順頭髮上歪掉的綠珠髮簪,看來搖曳生姿,直至1960年代,她已晉升為少婦,帶著孩子途經鄰居家,鐵花窗上「壽比南山」、蝙蝠、鸚鵡的圖案,處處逸趣橫生。
但時光荏苒,曾經圍繞在阿嬤生活周遭的一切,卻被現代化沖刷殆盡。色彩斑斕的花磚,隨著老房拆解而消失;形式豐富的鐵花窗,則被制式的不鏽鋼窗取代,冬暖夏涼的的磨石子地板,換成了一片片瓷磚。昔日的街景風華不復見,只存在記憶裡。
精湛的傳統工藝,是台灣當代最驕傲的生命力,每件作品都展現了台灣多元文化與特有的包容力,然而,在講求效率的工業化下,這些匠心獨具的心血卻逐漸凋零。
民間博物館接力,保存傳統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