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全球經濟,台灣也有許多行業陸續躺平。政府總計端出了1.05兆紓困貸款方案,為何企業還是叫苦連天,問題出在哪裡?
疫情緩和,各國陸續解封,在台灣,連續九週零本土確診案例,緩解眾人焦慮,但是走在街上,熟悉店家卻一家一家消失。
曾是中部最具指標性的五星級飯店台中亞緻大飯店熄燈、本土美妝連鎖業美華泰宣布歇業。網路上更流傳一份「2020年消失的企業」名單,店家數多達160家,小至居酒屋、咖啡店、保齡球館,大至夜市、影城等,統統消失在街道上。
企業熄燈固然有競爭力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這波疫情也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4月初,行政院召開臨時院會,院長蘇貞昌率領各部會首長,喊著「一兆救台灣,讓大家度難關」口號,宣布紓困振興從首波預算到後續擴充,總共投入1兆500億元,規模占2020年名目GDP比重5.4%。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