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命科學是未來機會

張玉文 林婉蓉
user

張玉文 林婉蓉

2002-02-01

瀏覽數 18,150+

生命科學是未來機會
 

本文出自 2002 / 2月號雜誌 第188期遠見雜誌

Q:杜邦今年將慶祝成立兩百週年,一家公司如何能持續發展這麼久?企業永續發展的祕訣為何?

A:慶祝週年讓我們有機會回顧過去的經驗,並從中學習。非常重要的是,當環境變遷時,企業必須逐漸調整,以擁抱改變。

杜邦的第一個一百年,最早是一家炸藥公司,當時適逢美國大量開墾土地,進行各種基礎建設,需要很多炸藥,我們躬逢其盛,符合美國市場的需求。

杜邦的第二個一百年從二十世紀開始,我們成為全球化企業,供應高性能原料、聚合物原料、化學藥品,在二十世紀中期以後曾有一陣子也供應能源產品。現在杜邦正邁向第三個一百年,我們會持續轉變,尋找新機會,並接受改變。

在杜邦的發展過程中,持續不變的是一直致力於發展科技,也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我們相信,杜邦對於科學和技術的堅持,仍將是我們成長發展的重要策略。

Q:像杜邦這麼大規模的公司如何能夠持續轉變?

A:基本上,我們需要塑造一種對改變保持開放態度的文化;其次,我們需要瞭解改變的重要性、接受改變、實踐改變的人。此外,我們還需要能夠支持改變的業務流程制度以及組織架構。我們改變結構、組織,來因應新機會。因此,第一個重要層面在於文化,其次是商業流程和制度,第三是組織結構也必須持續演進、改變,這些都是關鍵。如何改變其實與組織的規模大小沒有關係,當然,大規模組織的改變牽涉到的人比較多,但是無論組織大小,進行改變時,採用的原則和對領導人的挑戰都是一樣的。

生命科學是未來的機會

Q:為何選擇生命科學做為新的發展重點?

A: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是以生物科技來取代化學材料的業務,而是在杜邦原先就很強的化學與材料的能力之外,再增加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的能力。很明顯地,生命科學是未來的機會,二十年前我們發展農用化學品時,就是我們準備跨入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個起點。

經過這段時間,到現在人類基因解碼了,湧現各種可能。生物科學結合資訊科學,讓我們有能力取得生物體系裡蘊涵的豐富資訊。所以現在發展生命科學正是時候,機會很多。因此我們將尋求生命科學的各項機會,探討的主題很廣泛。我們將結合我們現有的材料業務,尋求發展由生物科技來製造聚合物和材料的機會;我們也將把生物科技應用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crop protection)和食品工業方面,例如,提供動物的飼料、人類的食品等。我們發現,現有的化學原料業務可以自然衍伸發展跨入生命科學的許多領域。

Q:杜邦公司的營業額當中,生命科學相關的業務所占比重有多少?

A:大約為15~20%,而且都有盈餘。

Q:許多公司想跨入生命科學領域,但是失敗了。總體而言,到目前為止,生命科學產業正確的商業模式為何?為何杜邦能獲利?

A:我認為杜邦成功的關鍵在於,把我們在科學方面現有的各種能力整合在一起。我們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材料供應商,也是全球重要的種子供應商,我們在電子材料、聚合物方面的能力也很強。在進入生命科學產業時,我們嘗試尋求結合我們現有這些不同能力的機會,在這些機會當中,找出杜邦成功機會高於業界平均水準的領域切入。我們並非在生命科學產業裡廣泛地找尋機會,而是希望在這個產業裡,找到可以整合杜邦現有優勢和能力的領域,這些領域裡我們成功的機會才最大。

Q:為什麼你們那麼強調科學?

A:我們進行基礎科學的研究,將基礎科學轉化為利潤,為客戶和股東創造價值。我們將公司內部的技術和市場機會結合在一起,創造利潤。我認為現在是歷史上生產力最高的時期,杜邦能夠結合科學與市場目前的需求,因而創造了無限的可能。

在基礎科學方面,杜邦有自己的研發中心,我們也和大學及其他研究機構有十分良好的合作關係。

杜邦在全世界都有實驗室,而大部分的主要實驗都在美國進行。實驗室該設在哪裡必須考量許多因素,而因為杜邦是全球化公司,因此在研發的全球化思考上更為重要。

Q:有些公司擅長研究,但卻不懂商業化,你們如何結合研發與市場需求?

A:應注意三個重要層面:第一是由真正的市場需求出發,選擇與市場有關的研究計畫;第二,發展出獨特的技術來解決市場的需求,如果不是獨特的技術,就無法獲得高利潤的回饋;第三是使研發成果商業化,讓實驗室裡的技術變成市場上的產品。要讓研究人員瞭解,成功的研發必須要兼顧這三個層面,而不只是研發出技術就好了。

鼓勵員工追求好點子

Q:你如何鼓勵杜邦公司,尤其是研究實驗室的創新?

A:首先,杜邦的組織文化鼓勵員工追求好點子。我們必須幫助研究人員結合科技能力與商業化的可能性。創新並不只是研究活動,創新也是技術單位和行銷單位創造新產品的方式。若要鼓勵創新、持續創新,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從整合性的角度來看待創新,而不只是從研發的角度出發。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Q:杜邦公司執行長何利德(C. Holliday)強調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並行不悖,而且這是企業永續成長的關鍵。一家化學公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

A:我們從炸藥公司起家,對於處理危險物質和材料有很長久的經驗,也瞭解工業安全。我們公司的創辦人很注重安全和勞工的安全,所以我們一直很重視如何保護員工的安全,並且堅信所有的意外和傷害都可以預防。從保護員工開始,很自然就會想到也要保護環境。

Q:請詮釋一下杜邦維持永續發展的三個策略。

A:共有三個策略:科學的整合、知識密集度、提高生產力。企業要永續發展就必須持續成長,對杜邦而言,科學的整合就是成長策略的基石。我們也從另外兩個角度來看科技的重要性,一個是知識的密集度和生產力。所謂知識的密集度是指,如何讓所消耗的每一單位資源創造更多價值;也就是投入每一單位的原料、勞力、資金,能夠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我們強調的是創造多少價值,而不是有多少產量。

知識密集度也可以應用於其他領域。例如,我剛才提到杜邦在安全方面很有經驗,我們提供其他廠商或產業有關安全方面的知識和服務,甚至銷售這些服務,和他們分享我們有關安全的知識。我們用杜邦的知識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是知識密集度的另一個層面。

第三點則是生產力。在競爭激烈的全球經濟裡,我們必須持續維持高效率的生產力。我們採用6 Sigma(六個標準差)品管系統,這套系統在美國很盛行,可以降低成本並提高效率,不只改善了我們的工廠效率,更改變了我們整個供應鏈的運作。

Q:你在杜邦工作多年,上述三項成長策略中,何者最令你印象深刻?

A:三者同樣重要,沒有優先順序。三者缺一不可,對於企業的成功,同等重要。

知識密集度是最新的觀念,不過經過兩、三年的時間,我們已經找到執行上的好方法。你對你的業務思考愈多,瞭解愈多,就愈知道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改善業務。

永續發展有三個層面

Q:就杜邦而言,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是否同時指企業和環境上的永續發展?

A:不只,永續發展有三個層面。首先,提到永續發展,一般人都會認為是指環境的永續發展,例如製造不會破壞環境的產品,讓環境能永續發展,這一點當然是很重要的。其次,要使企業成功,我們的投資必須要有回收,我們必須考量經濟層面的永續發展,如果無法從商業活動中獲利,企業將無法延續,也無法再投資。第三是市場層面的永續發展,也就是說,如果我無法比競爭對手更能滿足客戶的需求,那麼我的企業就無法在市場上立足。因此,企業的永續發展要從環境、經濟、市場等三個層面來看。

Q:對企業而言,一定必須考量環境層面的永續發展嗎?

A:我認為是的。從長遠的角度看,一個好環境對企業來說仍很重要。

Q:杜邦在台灣有七座工廠,對台灣市場的評估為何?台灣在亞太地區的定位為何?

A:我們對於在台灣的投資相當滿意,台灣是個很適合投資的地方。

杜邦在台灣的業務成長很迅速,過去十年來,杜邦在台灣的業務成長了八倍之多,而投資總額則超過10億美元,我們投資金額是台灣外商中數一數二的。我們在台灣有三座獨資的工廠、四座合資工廠。我們在台灣的策略是引進高階科技,讓我們的客戶與台灣和杜邦一起成長,也讓台灣市場與全球市場一起成長。

Q:杜邦在中國大陸有進行研發工作嗎?

A:有一些小型實驗室,但是大多與客戶支援有關,還有一些工廠。

Q:很多國家現在正遭逢經濟不景氣,除大陸例外?

A:我們正經歷全球經濟低迷的情況,不景氣衝擊許多產業和地區。這麼多產業和地區陷入不景氣的循環,這是不尋常的經驗,但是我們必須為未來經濟好轉時做準備,我們有信心經濟很快可以復甦。

Q:最近全球發生了許多事,增加了商業上的不確定性,你對未來經濟情勢的看法如何?

A:很明顯地,去年以來全球經濟情勢的確變得很艱難,衝擊到許多產業與全球各個層面。原本我們希望去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可見到改善,現在則指望今年經濟能復甦。

Q:若就杜邦公司而言,應該是今年哪一季?

A:可能是第二季,也就是今年中。

Q:你擔心戰爭嗎?

A:不擔心。雖然戰爭造成商業上的不確定性,但是美國的商業活動逐漸回歸正常,人們努力工作,政府也致力於經濟事務,全球經濟必定會持續發展。(林婉蓉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