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超過140天的防疫大作戰,台灣終於在6月7日初步解封,邁向防疫新生活。防疫能夠成功,除指揮中心精準有效的控制與隔離,避免疫情於社區大規模擴散,位於國門第一線的桃園市防疫人員,更是這波防衛的重點。在疫情逐漸緩和的今日,他們脫下防護服,我們終於有機會看見英雄們的真實面貌。
桃園市政府消防局三民分隊:面臨恐懼 我們一起加油
桃園市政府消防局三民分隊隊員鍾侑霖,在警專消防系畢業後就投入消防救護工作,至今不過3年。疫情期間,三民分隊共執行22例救護任務,鍾侑霖負責4例,其中2例確診、2例為疑似案例。
年輕的他不諱言,站在第一線進行救護工作時,確實感到恐懼。「有時候,會思考自己執勤後是否不該回家,因為工作性質有感染風險,會擔心把疾病傳染給親朋好友。」每次任務,隊員總需耐住防護衣的悶熱,做好完善的消毒與層層防護作業,才能稍稍降低被感染的疑慮。
然而這段期間也讓他有所成長。曾有一名救護個案在家中飲酒後跌傷,在進行包紮送醫途中,才瞭解這是因疫情失業、經濟陷入困境才釀成的意外。「這讓我體認到,疫情影響著每個人。平常工作是在救護一個人,防疫的工作,卻是在救護整個社會,能夠盡己所能貢獻心力,其實很幸福。」
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防疫期間 執法沒有假期
為了降低醫護壓力,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迅速組織民政、警政與消防力量,實施居家隔離檢疫政策,這是台灣防疫成功的一大要素。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的疫調結果,就是基層員警前一天在時間壓力下結合智慧科技所完成的調查成果。時間,是有效防堵疫情擴散的關鍵,為迅速掌握情況,桃園市警察局蘆竹分局率先以系統勾勒電子足跡,匯入3D地圖功能,再搭配「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讓隔離者活動範圍無所遁形。
蘆竹分局行政組巡官黃柏仁表示,「疫情剛開始時,電子系統定位功能準確度欠佳,加上訊號落差及干擾因素,導致民眾明明在家卻警鈴大作。甚至一個星期每日都響10次以上,系統每響一次,員警就必須登門一次,不僅民眾不勝其擾,員警也備受壓力。」
執法不會因疫情而停擺,日常的治安與交通維護工作仍須照常執行。蘆竹分局分局長黃益三進一步提到,截至目前為止,蘆竹分局累計列管居家檢疫者1,688人,查獲違反規定者10件,工作量其實相當龐大。「看不到的敵人最可怕,疫情期間說沒壓力是騙人的,這時候支持我們的動力是榮譽感!我總是鼓勵同仁,防疫與打擊犯罪一樣是為民服務,對社會的貢獻一樣大。」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愛是一切的答案
今年農曆新年期間,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披上防疫的戰袍,從武漢包機回台、檢疫所成立、桃園養護所安置到鑽石公主號與國軍敦睦艦隊,可謂無役不與。全台443位確診者中,有56位收治在桃園醫院,將近全國醫療照護總量的1/8,但醫院的日常診療工作仍然持續進行,許多人甚至不知道桃園醫院就是防疫第一線。
在長時間工作壓力下,支持著醫護人員持續向前的力量是「愛」。桃園醫院胸腔科專科護理師胡慧君與感染科專科護理師葉秀雯不約而同表示,因為愛,她們從疫情開始就自願站上第一線,婉拒上司輪調休息的提議,持續奮戰到解封的那一刻。「因為愛,對這個團隊的愛、對病人與家人的愛,還有,對台灣的愛。」
她們提及,經歷過SARS事件,醫護人員面對疫情已做好準備,由醫師、護理師與感控師組成專業照護團隊,讓患者在踏進國門的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回家的溫暖。在病患2-3週的住院期間,大部分患者雖為輕症,但在隔離狀態下情緒起伏非常劇烈,只有醫護人員真誠暖心的照護,能夠融化因恐懼築起的高牆。即便穿著防護衣,但從情緒低落時的鼓勵擁抱,用愛包容他們無助的宣洩,一點一滴減少患者的孤立感,建立起情同家人的醫病關係。
桃園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林宜君更強調,「要在短時間內執行這麼多任務,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團隊、沒有第一線人員的奮不顧身,是不可能達成的。疫情期間我看到的,只有勇氣,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同仁表示要退出。桃園醫院沒有英雄,只有團隊,我以這個團隊為榮。」
疫病無情,但人間有愛。在國門第一線的桃園,打敗疫病的,是人性。國內目前能有現階段的防疫成果,有賴於各崗位上默默盡責的人們,用愛突破隔離,戰勝對疾病的恐懼。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