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締造台劇新里程碑!《誰是被害者》喚醒同理心的震撼

《遠見》X 製作人湯昇榮、監製曾瀚賢專訪

魯皓平
user

魯皓平

2020-05-02

瀏覽數 62,600+

締造台劇新里程碑!《誰是被害者》喚醒同理心的震撼
 

殘酷世界,每個人都是被害者。

也許,屍體不會說話,但卻能用最斬釘截鐵的真相,戳破那荒謬至極的瘡疤……

近期在Netflix上掀起熱議的《誰是被害者》,由瀚草影視一手操刀,製作人湯昇榮更是催生《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幕後的重要推手;本劇在監製曾瀚賢的主導下,融合了《麻醉風暴》、電影《紅衣小女孩》的出色類型劇基底,峰迴路轉的劇情和猜不透的撲朔迷離,交織出一幕幕引人入勝的篇章。

《誰是被害者》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林心如、黃河、丁寧、鄭人碩等人主演,一字排開的堅強陣容不僅令人期待,精湛演技下的深刻互動,也從社會百態中的黑暗面挖掘──也許那些你習以為常的生活,有著不堪入目的真相。

《誰是被害者》演員團隊堅強

《誰是被害者》演員團隊堅強

《誰是被害者》描述,一名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方毅任(張孝全飾),在一宗詭譎的命案中,發現命案的關鍵證物竟涉及失聯多年的女兒。為了隱瞞警局同事並私下找出真相,他冒險利用鑑識知識,誤導與他搭檔查案的火爆刑警趙承寬(王識賢飾);同時,他還與握有重要線索的嗜血記者徐海茵(許瑋甯飾)合作調查。

方毅任終將發現,能讓真相水落石出的,不是他最擅長的鑑識知識,而是遺失已久、深藏未露的情感……

讓台灣類型劇再邁出嶄新里程碑

監製曾瀚賢與製作人湯昇榮

監製曾瀚賢與製作人湯昇榮

監製曾瀚賢分享,《誰是被害者》最初的起源,是著作《第四名被害者》的IP,本來是想翻拍成電影,但在多方的討論下,最後發展成了較能講述整體脈絡的影集,籌備的時間也超過5年,「在很多的戲劇中,大家往往都在找兇手是誰,但我們是要找出被害者,打造一個台灣專屬的犯罪推理類型劇。」

製作人湯昇榮表示,台灣的類型劇、職人色彩的作品,真要說也不多,在韓國都已經成功到令人望其項背的階段,「我們希望經過大家的學習、經驗的累積,讓這種系統性的工作一步步被建立起來。畢竟,類型劇絕對是當今全球最主流的劇種,但台灣早年在偶像劇當道的時刻,沒有人要拍這種戲。」

他分享,類型劇最大的特色,就是它在既有的公式下,衍伸出許多創新的突破,那樣的變革可以深深搭上社會正在醞釀的氛圍,更由在地的特色,發展出能引起觀眾共鳴的題材,「在地化很重要,而且大家都喜歡有感情的東西。」

因此,如何在做例行的調和,同時也讓情感融入觀眾的心底,這是在類型劇裡面找尋出人文的可能,湯昇榮說,「觀眾能夠因為類型劇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想像,可以充滿在地特色,又能夠推到國際──《愛的迫降》就是最好的例子。」

兩階段拍攝 只為求品質能達到完美

許瑋甯扮演一名專跑社會線的嗜血記者

許瑋甯扮演一名專跑社會線的嗜血記者

曾瀚賢表示,在類型劇裡面,每一個工都非常的重要,而監製、導演和劇本更應該是整部戲劇的「金三角」,沒有誰一定能夠主導,也沒有誰一定要聽誰的話,而是本身和整個團隊去建立、打造,「當大家共同追求『作品說了算』的目標感,便能在彼此互相合作的過程中,把觀眾找回來。」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事實上,《誰是被害者》從社會中最血腥的兇殺案件,抽絲剝繭出事件的脈絡和真相,這當中,線索的安排和剪接的節奏勢必是一番苦功。

為此,整個團隊從劇本開始就一路在鑽研架構,「它確實是需要巧妙的鋪陳,從劇情的發展到邏輯的通順,更不斷的刪減、修正,只求最完美的一面呈現給觀眾。」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許多戲劇都是集中一段時期拍完所有的片段,《誰是被害者》反而從前置時期就先定調於兩階段拍攝──先拍完一段後,剪輯、後製並重新檢視優缺點,並於第二階段修正並改進,因此演員的造型也都必須配合──成了這部戲劇引人入勝的關鍵之一。

Netflix合作 將台灣推上國際 

張孝全飾演罹患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

張孝全飾演罹患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

最令人欣喜的,是這回《誰是被害者》和Netflix合作,等於從更多元的角度讓故事能夠在全球擴散。團隊分享,這個案子本來是自己開發,初期也沒想過Netflix會來談合作,「溝通的過程自然有許多討論,但我們期待把內容都做完後,再和Netflix談,這樣的自主性會比較高。」

湯昇榮分享,Netflix之所以購買《誰是被害者》,是因為覺得台灣已經走出了和日韓不一樣的角度,「我們也很期待看到不同市場帶來的反應、回饋,並看到不同的滿足感、找到新的享受,更勇敢嘗試新的可能。」

關心社會最底層的聲音

張孝全和王識賢的多場對手戲令人印象深刻

張孝全和王識賢的多場對手戲令人印象深刻

他說,《誰是被害者》的基底就是著墨在「每個人都是被害者」,希望透過這樣的處境和狀態,呼籲大家關心社會的縮影、最底層的那一面,「及時利用各種力量,把想要放棄的人給拉住;讓過得比較辛苦的人,也能夠透過戲劇找到自己的溫暖,讓他們知道,還是有人在在乎他們、生活中還是有其它的動力。」

湯昇榮說,以前在電視台工作的經驗,都是一直做人物、少數族群的故事,因此自己本身對底層邊緣人物的事情是非常關心的,「未來還是會持續操作這樣的題材跟人物故事,以這樣的主軸促進跟不同社會的了解。」

「同理心能更懂得彼此的苦、彼此的快樂,因為社會上有非常多不同面貌的人,努力地在為這個生活努力,期待《誰是被害者》用台灣在地的故事,在國際上發揚光大,喚醒那些從來沒被重視過的聲音。」

《誰是被害者》劇照

《誰是被害者》劇照


《誰是被害者》劇照

《誰是被害者》劇照


《誰是被害者》劇照

《誰是被害者》劇照


《誰是被害者》劇照

《誰是被害者》劇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