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程天縱的大中國精髓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1-12-01

瀏覽數 32,150+

程天縱的大中國精髓
 

本文出自 2001 / 12月號雜誌 第186期遠見雜誌

若問誰是當今兩岸響叮噹的專業經理人,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 TI)亞洲區總裁程天縱,無疑是中國當紅的資訊科技(IT)英雄之一。聯想集團前總裁柳傳志曾公開說,「如果沒有程天縱的中國惠普(HP)經驗,聯想不會這麼快上軌道。」聯想少帥楊元慶、神州數碼總裁郭為見到程天縱,也都要叫一聲「老師」。

在中國市場這個錯綜複雜的棋盤上,現年四十九歲的德州儀器亞洲區總裁程天縱,是一個開局的人。

花花轎子人人抬,老闆都是開局坐轎的人,專業經理人是抬轎的人,往往要處理老闆交待的殘局。但是長於戰略的程天縱,卻能把「殘局」下成「開局」。

程天縱自許喜做抬轎人,在中國市場打天下,氣勢格局,一子定江山。普訊創投董事長、也是程天縱惠普的老長官柯文昌形容,「Terry(程天縱英文名),天生就是開局打仗的人。」

雖然台灣許多專業經理人紛紛坐上大中國區總裁的寶座,像康柏(Compaq)的俞新昌,思科(Cisco)的杜家濱,惠普的孫振耀,微軟(Microsoft)的黃存義,程天縱卻是眾家英雄中,第一個以台灣專業經理人身分,做到亞洲區總裁之人。

目前程天縱掌管德儀亞洲區中國、香港、台灣、韓國、印度等九個國家的市場,包括十三個據點,三個工廠,九千七百名員工,德儀亞洲區2000年的貢獻,至少超過20億美元。普群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堂楨說,要做到這個位置,「人家兩把刷子,他得要有三把刷子。」

事實上,程天縱不僅是一個抬轎的人,也是企業內的創業高手。他不但幫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創立台塑王國中的南亞景新廠;在中國十年,他一手建立了十一家公司。從早期為南亞成立印刷電路板工廠做到醫療器材,到資訊家電(IA)、數位相機,以及全中國第一家第三代行動通訊(3G)公司COMMIT,即使一直是抬轎人的程天縱,在轎夫的位置上,卻難掩其天生創業家的天賦。

專業經理人的本事,就是做一行像一行,不管是資訊科技產業還是食品業。以前在Nabisco賣餅乾的IBM(國際商用機器)總裁葛斯納(Louis Gerstner),沒有一絲科技經驗卻拯救了IBM;現在如果要程天縱在大陸賣方便麵,打敗康師傅,程天縱也說,「沒問題」。

程天縱1992年,就以惠普大中國區總裁身分進入中國大陸。十年,歷經中國改革開放,開疆闢土的他,不但六年內把中國惠普業績,由8200萬美元拱上8億2000萬美元,增加十倍;1997年底轉任德儀亞洲區總裁,至今三年,德儀的中國業績也快速成長了三倍;更重要的是程天縱縝密的布局,已在中國新興的信息產業市場,布下一手好棋。

世界貿易組織(WTO)11月10日剛通過中國大陸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一百四十三個會員,當全世界爭先恐後,亟欲切入大中國信息市場時,程天縱早已棋先一著。

1999年,在北京,德儀與中國第二大計算機廠長城科技,布下「長信嘉」,主攻設計後PC時代的資訊家電;在上海,德儀與上海市政府信息投資公司,合資成立了主攻寬頻網路的「全景」;現在,程天縱手上正要下的一著棋,是做中國大陸3G市場技術製造的開路先鋒。

打天下的戰將

江山無限,一直是所有逐鹿中原者嚮往的磅礡氣勢。「山舞銀蛇,原馳蜡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也是程天縱最喜歡的詩詞。在中國這個崛起的大市場中,欲與天地比高,讓程天縱顯然格局大開。

程天縱,人如其名,台灣交大電工系畢業的他,卻有著山東漢子「縱橫四海」,大開大闔的個性。

出生在五○年代台北西門町的程天縱,住在西門市場殺蛇巷子的對面,與三光惟達董事長翁樸棟、國泰人壽董事長蔡宏圖同念西門國小,父親是漢中街派出所的警察,母親是當時的西門町之花,程天縱是標準的「芋仔蕃薯」。

當時的西門町,就像作家馮馮的小說《微曦》一樣,是大陸遷台的影子,窮苦的環境,有著單純的快樂。喜歡人生挑戰的程天縱,一直把自已想成書中主角「范小虎」,在逆境中享受向上的滋味。

許多人不習慣大陸的窮苦,但程天縱卻甘之如飴。「我是一個很念舊的人,這也是為什麼我到大陸,可以如魚得水,」程天縱說。

即使到今天坐上亞洲區總裁的位子,程天縱依然可以坐在北京胡同裡的小攤上,和司機老李吃道地的麻婆豆腐,臭臭的酸豆汁,「我喜歡人生的差距,這樣你才會懂得真正的人生。」

程天縱能爬到今天這個位置,大家都知道是他獨特的「大中國經驗」。但沒有人知道,十年前,他那段轉進大中國塞翁失馬的椎心之痛。

很多人認為程天縱一定是命好運佳,才能做到人人向隅的亞洲區總裁;但是程天縱向來到廟裡抽籤,抽到的永遠是「下下籤」,其實就連被派到大中國,也都是因為他競爭惠普台灣區總經理寶座失利,做了手下敗將。

程天縱驍勇商場,下棋布局,一向採取戰略性主動,不過在他的人生中,唯一不能控制的是命運。

程天縱1977年進入台灣惠普,表現過人,曾經是當紅的接班人選之一。當時的台灣惠普總經理柯文昌回憶到,「如果程天縱升為惠普台灣區總經理,他不會有今天的格局。」

當年惠普有三大接班人選,一是程天縱;一是現任資策會董事長黃河明;另一個是現任普訊創投總經理楊紹綱。

但是當時惠普在台灣已經打下江山,柯文昌認為接棒者需要的是守成,因此選了黃河明。「程天縱向來是打仗的人,留在台灣,反而不能發揮所長,」柯文昌說。

競爭失利的程天縱,被外調到惠普美國總部,但這一調反而讓他走出台灣,變成國際舞台上的專業經理人。

1989年,事業的低潮,婚姻的挫敗,不認命的程天縱,生命中卻出現了貴人。當時程天縱不服氣,跑到美國總部表達心情時,惠普的資深副總裁貝奎爾(A. Bickel)說,「你應該變成國際專業經理人,到美國總部接觸惠普的權力核心。」

進入美國惠普總部,顯然打開了程天縱今天的格局。「我始終相信有命,但我又不相信有命,」自認為命不好的他,人生一路走來,卻屢屢峰迴路轉。

在美國惠普,程天縱不但認識了惠普的核心文化,也結識了當時也在惠普工作的江澤民之子江綿恆,兩人成為莫逆。

在惠普有計畫培養下,程天縱開始學習最高執行長(CEO)如何制定中長期發展策略,晚上到惠普的高階養成學府——聖塔克拉克大學念MBA,為進軍大中國做準備。

天時、地利、人和。程天縱在1992年進入中國,剛好搭上中國最大一波改革開放的列車,當年三十九歲、正值壯年的他,造就了能站在最好的戰略點上,開局打天下。

國企的體制改革家

程天縱天生是「思考型」的企業戰略家,但他最大的戰力是他能「做」。

他在中國大陸十年的經驗,值得所有在中國大陸執掌商業兵符的「中國先生」參考。

「我這一生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想的,」程天縱喜歡思考,對於企業戰略,他可以從早上刷牙,想到半夜做夢,常常夢裡還會跳出「程式」理論。

不過程天縱與許多企業領導人不一樣的是,他是徹底的「結果論」,一定要看到執行成果。

中國棘手的國企問題,程天縱就能快刀斬亂麻,樹立改革的典範。即使到今天,中國惠普的薪資及住房改革,還是眾多國企學習的對象。

程天縱是外商公司的經理人,原本不需太花力氣介入中國企業改革,但他卻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改革派。

對程天縱來說,開發員工的腦力,是IT高科技產業最大的資產。「但中國最大的問題,還不僅是腦,員工根本不會做自己的主人,」程天縱說。

十年前進入中國的程天縱,當時才三十九歲,「我一開始真的不知天高地厚,大刀闊斧什麼都想幹。」

1992年1月,程天縱進入中國惠普,「去了以後才知道,中國惠普完全不如想像是一個外商公司,根本是典型的國企。」

當時,中國惠普廣州分公司有人掛羊頭賣狗肉,大做自己的生意。「我一查,全公司都在做,」程天縱一氣,索性把廣州分公司整個關掉。

中國社會主義體制下,公私分不清楚,什麼事都聽領導,不懂得獨立決定。「吃大鍋飯心態,培養的人一旦掌了權,很容易出亂子,」他說。

程天縱第一個三年,幾乎全部的力氣都花在「薪資住房改革」上。

當時,中共有「薪資封頂」規定,所有合資公司的平均工資不能與國企差太遠。中國惠普雖是外商,平均薪資僅600元人民幣,「你想一個堂堂北大、清大畢業的,工資只有600元人民幣;幫我們包車的司機,一個月也有5000至6000元人民幣,他們連一個車輪都比不上。」

為彌補薪資差距,從住房到交通車,食衣住行公司都要全權負責、包辦到府,「你不能想像到月底,我還要張羅替員工買魚買肉。」(大陸員工每月伙食也由公司提供)

程天縱無法坐視這種殘局,「我要訓練他們做自己的主人。」

他花了三年的時間,把隱形福利全部轉換成現金,中國惠普平均工資頓時由600元人民幣,一躍增加到3000元人民幣,中國惠普也是中國第一個實施住房改革的試點。

打破大鍋飯主義後,惠普在中國的業績超過40%的成長,到1997年並衝到了8.2億美元,六年成長十倍;1993年全中國的個人所得稅2億元人民幣,中國惠普就貢獻了300萬元人民幣,占總稅額的0.5%。

剛當選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亞洲最佳財務長」的亞信科技財務長兼副總裁韓穎,當年就是程天縱手下的財務大將。韓穎說,「Terry做事最值得欽佩的是,熱情永遠大過抱怨,而且vision(遠景)清楚,行事自信,懂得授權。」

能想敢做,讓初入中國的程天縱就立下戰功,更重要的是他的改革熱忱,讓中國惠普的員工滿意度,由原先不及格的五十分,衝上了九十分,成為全球惠普最高評價之地。

當程天縱離開惠普時,員工送他一個「五子登科」匾額,因為他讓他們有了房子,有了車子,也有了銀子,其中最重要的是程天縱開始讓他們用腦子,做自己的主人。

海納百川 天縱走紅

去國十年,程天縱在台灣的名氣也許比不過他在大陸。大陸《PC WEEK》總編輯劉克麗說,程天縱在大陸可是紅透半邊天,「不是因為他長得帥,而是他特別的正氣。」

程天縱講義氣,對他來說,做生意就是交朋友,「買賣不成,仁義在」,許多人最欣賞的就是程天縱的拔刀相助。即使到今天坐上亞洲區總裁的位置,他回台灣,還會特別找當年做不成生意的老朋友吃頓飯、喝兩杯。

思科中國區總裁杜家濱就透露,瀋陽有一個做數據機的廠商,因為欣賞程天縱,乾脆把自己的產品取名「天縱數據機(modem)」。

最近中國資訊科技產業領袖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成立創投公司,也點名他當董事,德儀中國區總經理郭江龍說,「自此可看出Terry的本事。」

惠普的改革成功,讓程天縱在大陸走紅。程天縱是天生的sales(銷售專家),口才一流,他的「程式」管理理論,早在惠普時,當時的中共副總理周家華就極為賞識,邀請他為國企演講。

程天縱擅長制訂策略。他有一套「Thinking process(思考程序)」,當年他在台灣惠普任銷售經理時,就曾帶著鴻海郭台銘、台達電鄭崇華、金寶許勝雄等董事長級人物,每個公司關在一個房間兩天,探討公司未來方向。到今天,鴻海的成立宗旨(mission statement),就是當時閉關創造出來的。

程天縱也把思考程序帶入中國。他有一套三天的課程,專門講管理現代化,不但從國企講到一般人進不去的中央黨校,甚至到國家行政幹部管理學院,也因為這段因緣,讓他結識了中國重要官員及國企領導人。

中國惠普經驗變成國企學習的典範,聯想柳傳志還把楊元慶及郭為送到中國惠普,由程天縱親自授課。

要經營中國這個大市場,有胸襟才有格局。「Work smart, work hard.」幾乎已是程天縱的標記,但神坊IDC總經理陳翼良最欣賞他海納百川的管理風格,「Terry與很多高位人不一樣的是,他能聽。」

外商總裁,如何能帶中國員工的心?程天縱的作法是將心比心仔細聽。「當你位置愈高時,要把往上看的習慣變成往下看,體察員工的心,因為有那麼多的家庭倚靠你。」

海納百川的性格,讓程天縱在大陸迅速建立人脈。程天縱與江澤民之子江綿恆是拜把之交,江綿恆還是程天縱結婚時的介紹人。

在程天縱辦公室中央掛著陳翼良送的字,這是山西雕塑學院院長王天任的墨寶——「海納百川」,鞏莉主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片頭題字,就是出自王天任之手。王天任從不主動題字,一聽致贈的對象是程天縱,馬上高高興興地題字。

程天縱1992年進入中國,1993年春節大年初三,程天縱就到了中南海,和江澤民過年。

1995年,惠普創辦人派克到北京,從原子談到一萬米以下深海探測,江澤民大談詩詞歌賦,程天縱就是重要引薦人。

雖然與領導關係良好,但程天縱說,「江澤民也說,再高的位置,我也只睡一張床。」程天縱更在乎的是他在中國做了什麼事。

人生有兩條路:一是做大事;一是賺大錢。「如果要我選,我要做大事,」程天縱雖是外商的總裁,但他最在乎的是他的人生有什麼視野,對中國有什麼貢獻。

要自己做大事,讓程天縱在中國,一直勇於開創新局。

企業內創業高手

程天縱除了膽識,更精於戰略。杜家濱說,「他下棋不是走一步下一步,人家走一步,他永遠比別人早想七、八步。」

程天縱雖是專業經理抬轎人,但是他的血液裡,卻是典型的創業家。敢下第一步是創業家的本質,但是如何下第一步就能勝出七、八步,就要靠專業經理人的眼光。

成立合資公司,是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重要窗口。「你要有合資才能在中國做人民幣銷售,同時透過合資伙伴選擇,開展銷售渠道,」程天縱說。

進入中國,程天縱從惠普到德儀,一手成立了十一家公司,包括在惠普時成立的上海惠普計算機產品公司、惠普上海分析儀器公司、惠普青島醫療儀器公司、華普信息技術公司、華泰軟件(軟體)等八家。

程天縱早在台灣惠普任銷售經理時,就成立惠台公司,替台塑創立了南亞景新廠,這也是台塑集團第一個進入電子業據點。一直到今天,南亞景新廠都是台塑最賺錢的工廠。

程天縱敢衝敢做,即使他一直在外商公司,卻能成為企業內創業的高手。

惠普是外商,在中國這個複雜封閉的市場中,程天縱採取「條條塊塊」多路進攻的策略,從計算機到醫療儀器,從硬件(硬體)做到軟件,都在為增加市場占有率布局。

中國幅員遼闊,市場有區塊特色。他一方面找區域性合作伙伴掌握塊塊市場,一方面從政府部級的條條著手,建立關係,「我成立的每一家公司都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是打開內銷市場,有的是平衡進出口配額,當然最重要的是建立人脈及市場關係。

成立合資公司就是早走七、八步。也因為早想七、八步,程天縱布局大中國,總是洞燭機先。

當時,程天縱在上海金橋成立的計算機公司,儘管大陸個人電腦水貨盛行、價格超低,做一台等於賠一台,前兩年公司的預算都是以每年賠200億元人民幣計算。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在中國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對政府政策要有先見之明。程天縱看準大陸官方遲早會抓走私,後來果真應驗,這家連賠兩年的計算機公司,業績爆增,賺了不少錢。「這就是策略,」程天縱說。

德儀以標準切入中國市場

日本新力總裁大賀典雄,用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七十四分四十二秒,決定了CD錄音的長度。

日本在過去十年的電子時代,用規格掌握了世界。程天縱也想要像大賀典雄一樣,做中國規格的制訂者。

與程天縱同期進入中國市場的杜家濱說,程天縱之所以能精準掌握中國市場,「在於他永遠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更瞭解中國需要什麼。」

主動尋找機會,自動補位,是程天縱戰略布局的精髓。1997年程天縱轉入積體電路元件型大廠德儀,任亞洲區總裁,程天縱立即調整策略,改以成立設計公司,以標準切入中國市場。

與惠普有終端產品最大的不同是,德儀雖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半導體公司,也是世界最大的DSP(數位訊號處理器)及analog(類比)訊號處理品供應者,但德儀畢竟是商品前端的元件供應商。

「如果中國沒有辦法發展自己的產品,就沒有辦法創造對德儀元件的需求,」程天縱說。

除了上游元件必須靠先進科技大廠供應外,沒有中段產品設計,一直是中國資訊科技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程天縱的戰略,「要put the customer into business(主動把客戶帶入業務中),像母雞帶小雞一樣,把中國市場帶起來。」

1999年9月,程天縱在北京成立長信嘉信息技術公司,這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數位化產品設計中心。在上海也成立了全景數字技術公司,為中國第一家從事寬頻接入產品設計研發的中心。

「從標準切入,你不得不佩服這是一招絕妙好棋,」全景總經理陳立健說。全景最近就取得中國信息產業部制訂「數字(位)電視」規格的主導權。

中國普遍缺乏中段設計研發,程天縱建立這兩家設計公司,從制訂中國標準切入,在中國還是頭一遭。而且等於讓德儀有機會可以主導未來中國信息產業的市場標準,等待市場成熟再收網。

不過早走七、八步,英雄也有寂寞。這兩家設計專利,原本計畫賣給中國龐大的國有企業,但目前中國智財權觀念薄弱,國企大部分不但不願意付設計費,也不願付權利金。

目前全景及長信嘉雖已有網路相機、網路播放器等先進的產品設計出爐,但是中國企業的心態是,「別人有的我一定要有,別人沒有的我一定不要有」,讓這兩家公司走得很辛苦。

「我也會犯錯,但犯錯要知道怎麼改,」在連虧兩年後,程天縱決定調整策略,銷售對象由國企改為台商。由於這些產品設計台灣還沒有,最近有許多台商開始有興趣,準備加上應用製造後銷往歐美。

PC走到底 信息世界來臨

「PC已經走到底,信息的世界已然來臨,」程天縱說。

程天縱在個人電腦領域做了快二十年,但早在四年前,程天縱就看到趨勢正在快速轉變。

憑著對資訊科技產業敏銳的嗅覺,程天縱毅然從惠普的生涯高峰,轉換跑道跳到信息產業元件供應廠德儀。

程天縱的好友郭台銘曾經對他誇下海口,「未來的個人電腦產業是鴻海的天下。」

程天縱舉雙手贊成,「因為個人電腦已變成機械製造業,鴻海是做精密儀器起家的,當然是他的天下。」

「後PC電腦時代,接下來一定往資訊家電及通訊產品走,他們的心臟在哪裡,在積體電路、軟體,」程天縱說。

如果說個人電腦的心臟是中央處理器(CPU);信息產品的心臟就是積體電路上的數位訊號處理器及類比訊號處理器。

德儀目前掌握了全世界近六成以上的通訊及資訊家電晶片組,諾基亞(Nokia)、易利信(Ericsson)、摩托羅拉(Motorola)等通訊大廠都是德儀的客戶。

手上握有數位訊號處理器及類比訊號處理器,「德儀顯然占有最有利的戰略位置上,」程天縱說。

「未來高科技產品的主要功能及技術都在積體電路,擁有了積體電路,要變成最終產品只有一步之遙,」他說。

「在後PC時代,進入資訊家電,也就是宣告虛擬的數位(digital)世界,已要重返真實世界,」程天縱說。

以往個人電腦的世界,純粹是數位化的,只有0跟1;真實人類生活的環境,溫度顏色光振動,全是類比的結果。

通訊世界是處理真實世界的信息,牽涉很多A to B、B to A。要把類比轉換成數位,數位轉換成類比。

「行動電話與電腦時代最大的不同,在速度。電腦換鍵後要等上幾秒,但行動電話延誤0.1秒就會導致混亂,」他說。

程天縱說,「德儀生產的數位訊號處理器,每秒鐘處理2000MIPS,就比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快十倍。」

如果二十世紀是英特爾Pentium奔騰晶片的時代,二十一世紀將變成德儀的訊號處理器天下。程天縱顯然迅速掌握了這個優勢。

程天縱四年前轉換跑道進入德儀,不但職位更上層樓,擅於布局的他,敢超越顛峰轉進信息世界,也為自己的人生棋局,埋下精彩伏筆。

單刀直入3G市場

程天縱接下德儀亞洲區總裁後,最大的開局動作,就是單刀直入中國3G市場。

進入中國十年,程天縱的格局愈來愈大。最近他就是結合了諾基亞、韓國LG、中國的大唐電信、普天集團等十七家公司,準備進軍中國3G,這也是中國自1998年取得世界認可3G的時分同步分碼多路進接(TD-SCDMA)標準以來,第一個大型3G的戰略。

去年,全球手機的銷量,首次超越個人電腦的銷量;今年,中國大陸手機用戶達一億六千萬戶,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市場。以億計量的天文數字,足以讓全世界目瞪口呆。

程天縱預備成立的第一家3G公司,名為COMMIT,不但取得中國信息產業部的支持,合作的核心伙伴也大有來頭。

六大核心伙伴:大唐電信手上握有中國TD-SCDMA的專利和技術;諾基亞是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商;韓國LG手上有分碼多路進接(CDMA)的技術;普天集團是中國科技百強第一名,去年的營業額達450億元人民幣,旗下的東方通信及首信分別是摩托羅拉及諾基亞在大陸的合作伙伴。

COMMIT預計年底成立,董事長將由普天集團總裁歐陽忠謀出掌,副董事長是大唐電信副院長楊蔭剛,總經理可望由台籍人士擔任。

當中國行動電話市場還陷在2.5G的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GPRS)及分碼多路進接大戰時,程天縱又棋先一著,直接切入3G市場。

「在中國市場,先機很重要,」程天縱說。就像鼎新的康師傅,早進的優勢,讓他能打敗統一。

「我現在做的3G,就像當年的康師傅一樣,」他說。

在中國做生意,一定要抓對中國政府的方向。中國的2G,因為運營走在產業之前,死過一次,中國信息產業部部長吳基傳明白地告訴程天縱,「2.5G不能自成一代,進入3G中國的產業要走在運營之先。」

抓準政策方向,程天縱直接從換代研發的3G切入,「中國錯過了2G,如果要設計自己的的晶片組及軟件開發,只有從3G進入。」

換代研發,需要市場。大陸有的就是十三億人口的市場。

「台灣更新研發很強,換個外型加強某個功能,但是像2G換3G,這種換代研發一定要在大陸,」程天縱說。

很多人欣賞程天縱做事的膽識,其實程天縱深思熟慮的個性,很少有打不贏的仗。在這場3G開局戰中,敢直接跳入換代研發,他手上不但握有時分同步分碼多路進接的籌碼,手上還有一張王牌中的王牌——德儀的「OMAP」(開放式多媒體應用平台)。

德儀在1999年,推出開放式多媒體應用平台,這個新信息產業的心臟,與電腦中央處理器比,等於有兩個中央處理器心臟,不但能和電腦一樣做數位訊號處理,也比電腦更先進,可以進入人類的真實世界,進行類比及混頻訊號處理。

程天縱打出德儀手上的開放式多媒體應用平台王牌,養中國的3G,等於也掌握了中國3G手機產業所有的元件。

在程天縱的策略裡,未來在開放式多媒體應用平台上,可以直接介接3G世界三大規格的engine(引擎),包括WCDMA(寬頻分碼多路進接)、CDMA2000(共碼共進傳輸)或是中國的TD-SCDMA,不管是什麼樣的接口,後面的engine都可通用。也因為如此,德儀等於吃下所有中國3G市場。

全方位的戰略思考,對中國、對德儀、對程天縱,三者都是贏家。

夾殺空間 台灣的一片天

謀略,除了能在順境中開局,逆境中也能找到柳暗花明。

台灣沒有像大陸一樣大的市場,究竟應該要如何走下一步棋?

在中國十年的程天縱,早已學得見縫插針,他認為台商最大的問題是,「眼睛裡有世界的市場,卻看不見大陸。」

世界貿易組織就是時機,「台商唯一可以打出自己品牌的機會在大陸,」程天縱說。

程天縱觀察,外商投資大陸,是要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台商投資大陸,主要還是要利用廉價成本,製造銷售歐美市場,「因為以往大陸市場成長再快,也沒有世界市場大。」

程天縱說,以往大陸資訊科技產業只有兩種品牌,一是外商公司的品牌,一是中國本地的品牌,主要原因還是台商眼光在銷往歐美市場。

台商長期以原廠委託製造加工(OEM)或設計代工(ODM)為業,在產品成熟期才跳進去,但科技產品生命週期短,這波產品到下波產品,台商只能跟著起舞,「未來大陸廉價的成本及技術一旦起來,台商不但痛失代工寶座,可能也活不下去,」程天縱說。

根據美國一項產業利潤率調查,在個人電腦這個行業,主要利潤集中在英特爾及微軟身上,到了下游個人電腦代工及通路,利潤剩下有限。

日前程天縱的好友郭台銘宣布將跨足大陸內銷市場,並為大陸客戶代工資訊產品,規劃2002年大陸生產據點產值,將由目前幾乎全部外銷改為80%外銷、20%內銷。

程天縱說,「郭台銘已明顯看到插針的機會,宏?(acer)十年打不下大陸一城,WTO之後,以往被夾殺的局面,現在反而可以雙面突圍。」

市場創造品牌,品牌創造財錢。程天縱認為,WTO後,大陸內銷市場開放,台商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與大陸品牌結合成OEM及ODM的戰略伙伴關係,再打co-branding(共同品牌)。

台商有製造量產的優勢,如果能結合中方的銷售渠道,補產品不足,剛好可以藉機打雙品牌。

以前台灣的資訊產品形象不清楚,品質還沒有打出口碑,「不過現在大陸都知道台灣產品的質量不錯,正是打開局面的時機,」程天縱說。

台灣OEM及ODM累積出製造量產的優勢,現在正好可以一展所長。程天縱分析台商的優勢:在價格上,台商有機會與上層的外商品牌競爭;而製造的能力又勝過大陸本地廠商,而且台商比本地品牌有能力在行銷上砸錢,自然有機會打出另一片天。

而且台商趁機也可以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換代研發,「因為接近市場,掌握消費者喜好,才能產生換代研發的創意,」他說。

很多人抱怨在中國做生意很難,法令不透明,政策不持續,關係主宰一切,但程天縱卻持不同看法,「愈難做生意的地方,就愈好做。」

「如果是完全百分之百自由市場,每個人都進來,突然之間,所有公司都依照一定規則,你在某一個行業,要像IBM獨大,不可能。」

程天縱可以在中國六年,把惠普的營業額擴大十倍,他的key(關鍵)是win-win(雙贏),「你必須知道中國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把他變成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

程天縱認為經營中國市場,一定要懂得尋找博奕理論(game theory)的平衡點,不是通殺或全贏。

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在世界上,一直沒有自己的產品。程天縱成立全景及長信嘉兩家公司,補中國市場產品設計這塊空,等於幫中國建立一個產品研發的智庫;單刀直入3G市場,讓中國的3G美夢可以成真,其實早已超出他做德儀總裁的職務,這樣的策略,就是在尋找市場的雙贏。

聰明人 懂得輸

相信博奕理論,這也運用到程天縱的人生哲學上,「跟人競爭時,我尋求平衡點,而不是致人死地。」

程天縱在中國打出一片天下,得到一定的肯定,但是他愈來愈篤信中道,反對「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以成敗論英雄的看法。

「人生是公平的,有贏一定有輸,」他說。

別人看程天縱已是高高在上的亞洲區總裁,但是他很清楚再怎麼高的職位,自己依然只是抬轎人,即使他幫那麼多老闆創了那麼多事業,「跟很多人一樣,我也只是在打工,」程天縱說。

就外商經理人來說,程天縱算是命好,做到亞洲區總裁的位置;但就創業家來說,程天縱就因為抬轎抬得太好,一直沒有碰到事業的「天花板」,反而失去創業的機會。

在人生的棋局中,程天縱最大的遺憾可能就是太專注事業,曾經造成失敗的婚姻;現在最疼愛的老大、老二,也不在自己身邊,「有時候聽到他們的電話,我會掉淚,」程天縱感慨地說。

即使做到德儀亞洲區總裁,程天縱最懷念的還是早年在台灣惠普任銷售經理時,和詹文寅(現任安捷倫大中國區總經理)、張家祥(現任新世紀資通財務長)、陳翼良(現任神坊總經理)等老惠普人,坐在饒河街夜市,點點菜,喝喝小酒,臭蓋一下的日子。

以前的程天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的程天縱,則是已經懂得輸在該輸的時候。「聰明的人,不是只懂得贏,真正的贏家是知道主動去輸,」他說。

雖然劉克麗認為程天縱在大陸還有70%的功力沒有發揮,不過現在的程天縱,選擇贏的方式,是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家人。

現在程天縱的人生觀,就像惠普員工送給他的口訣,「以健康為中心,瀟灑一點,糊塗一點,功勞是老闆的,錢財是子女的,官爵是一時的,只有身體是自己的。」

喜歡看人工智慧電影的他,如果能的話,他要進入虛擬實境,像電影一樣,在一輩子裡過很多輩子。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