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謝謝昇瑋推動超乎大腦想像的AI之旅

【追思陳昇瑋】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20-04-21

瀏覽數 26,150+

圖/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張智傑攝
圖/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張智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玉山金控科技長陳昇瑋以44歲英年早逝。他的追思會於今日(4/21)上午在新北市立殯儀館舉辦,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代表致詞,提及與陳昇瑋的深厚交情,一路見證他從學者跨足多個業界、創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不遺餘力推動台灣產業轉型的努力。

以下是廖俊智的追思文:

昇瑋的家人、親朋好友:

大家早安。今天很不捨地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追悼我在中研院的好同事、好夥伴──陳昇瑋先生。

我和昇瑋的緣分說來不淺。2016年6月我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後,全院第一個與我聯繫的研究人員,就是昇瑋,當時他寫email邀請我出席資料科學年會並致辭,那時我根本還不認識他。但很快地,我就對他的敏捷反應、積極處事的態度、及超高的組織及執行能力有了深刻的認識。

想到昇瑋,就不能不提到他對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貢獻。2017年2月在中研院的院士春酒晚宴上,我與孔祥重院士談到台灣許多傳統產業及技術成熟產業正面臨生死存亡之爭,急需升級轉向,而人工智慧正是下一波產業大轉型的關鍵。刻不容緩,隔週我便和孔院士以及周美吟副院長一同討論,會中三人一致認為首要關鍵是找一個年輕學者參與,並統籌執行將來所有的任務,而此人非當時在資訊所的陳昇瑋莫屬。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

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從成立之初到現在的規模,我們充分感受到昇瑋為台灣社會奉獻心力的熱忱。當時為了了解業界面臨的問題,我們走訪數家工廠,幾番討論不同方案,在兼顧中研院的任務及政府預算限制的前提下,決定以短期內快速地培訓出業界可用的人工智慧人才為課程目標。英才作育人才,由於他優秀的領導能力與果斷的決策力,短短二年已有6000名學員將知識帶回業界,台灣產業轉型已在路上,而且進度超乎預期。

此外,為了讓中研院更接地氣,當與院內同仁討論到中研院應該要成立官方的科普品牌,我第一個想到能幫忙的人,也是昇瑋。一通電話,他也二話不說地接下這項任務。利用繁忙的公務之餘,熱心創辦現在廣獲好評的《研之有物》,使中研院艱深的研究成果,以簡單明瞭又活潑的方式讓社會大眾了解。即使他到玉山金控後,疫情期間仍叮囑編輯團隊製作專題報導,他說「現在世間苦,我們學術界要更入世一點」。積極推動台灣人工智慧發展的同時,仍不忘分身關懷社會,精神令人感佩。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遺憾的是,天妒英才。昇瑋的辭世,我與大家同感悲痛,更是國家社會重大的損失。生命個體仰賴基因延續下去,但抽象的理想與意志必須靠眾人傳承。昇瑋的腳步總是比較急、比較快,他迫不及待比我們先行一步到未來世界去探訪人工智慧的發展了。我們此時此刻的任務是將他的理念與理想接棒完成。他以學術所學貢獻於台灣產業、社會發展的知識份子精神更值得後輩學習、延續下去。

謝謝昇瑋推動台灣跨界、超乎大腦想像的AI之旅。緬懷他、感謝他。

【台灣AI傳教士  陳昇瑋追思專輯】

延伸閱讀

大創生時代-地方的天空沒有極限
數位專題

大創生時代-地方的天空沒有極限

台灣面臨高齡少子化、產業轉型和氣候變遷等多重挑戰,導致都市壓力和農村萎縮。《遠見》攜手玉山金控,希望透過地方創生與跨界合作,為地方注入活力,並為下一代描繪更美好的未來藍圖。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