塭仔與鄰近社區都是人口外移、老化的漁村,吳淑芳成立工作室做為產業示範點,串連社區打造漁村生活圈,讓遊客親身體驗。
位於嘉義朴子溪出海口的東石漁港是著名的觀光勝地,每逢假日,人聲鼎沸的狀況十分熱鬧。而隔著溪口與碼頭相望的網寮、塭仔等地區,則保有淳樸漁村模樣,道路兩旁若不是漁塭,就是堆滿蚵殻的低矮磚厝鐵皮屋,遊客稀少。
塭仔社區總幹事吳淑芳與先生陳清樟,前幾年在塭仔村的邊邊買下一池漁塭,成立「五十分工作室」,做為社區蹲點據點。她笑著說:「賣家告訴我們,這塊塭仔放了十幾年都沒賣出去,我們一定是肖仔。」
吳淑芳原本在農會工作,自1988年起,便積極參加農委會或相關組織開設的各種培力課程,2010年左右,她參與水保局舉辦的農村再生顧問師訓練課程,「記得當時條件寫著『無給職』、『對農村有熱情』,就覺得太適合我了,」吳淑芳說,至此,她便一頭栽入農村更新行動。
「包車會議室」凝聚居民共識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