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主機板產業兩岸對決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1-11-01

瀏覽數 23,450+

主機板產業兩岸對決
 

本文出自 2001 / 11月號雜誌 飛利浦去國巨來

2001年9月19日主機板大廠技嘉科技總經理馬孟明親自赴證券交易所,說明技嘉與大陸電腦品牌廠商、聯想電腦合組新控股公司「Lebyte」,規劃整合技嘉大陸東莞廠和聯想QDI惠陽廠;新公司將擁有十七條的主機板生產線,共同採購及承接代工訂單,朝向專業電子代工方向邁進,並且在2002年挑戰年產量九百萬片主機板的關卡。

而這個集資2.5億元港幣(約新台幣11億元)的合作案,也為景氣低迷的電腦產業投下一顆深水炸彈,震撼了台灣的主機板產業,「大陸品牌、台灣代工」的合作模式可能因此改變。

將鏡頭拉回到2001年6月5日台北Computex電腦展,聯想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與當時宏電品牌營運總經理王振堂在一場兩岸電腦資訊業兩強的論壇中,楊元慶大談「優勢互補」,結合聯想在品牌行銷的優勢與台灣廠商在製造方面的優勢展開合作,強調台灣專業代工的全球地位;僅事隔四個月,「優勢互補」的論調言猶在耳,但兩岸電腦資訊業者的競合局面迅速由「優勢互補」演變成「全面開戰」。

在大陸IT(資訊科技)產業逐步建立起量產能力的同時,極有可能壓迫到台灣主機板業者的OEM(原廠委託製造加工)∕ODM(設計代工)的商機。

大陸聯想電腦與台灣技嘉科技的合資案,台灣主機板業者解讀為聯想欲從昔日的「貿、工、技(品牌通路、量產能力、研發技術)」經營模式,跨入具備大量生產與研發能力的全方位資訊大廠的前兆。

而對於原先已是聯想主機板最大供應商的技嘉而言,「Lebyte的成立,短期對於技嘉的營收還看不見影響;但長期的聯合採購,降低生產成本,與行銷、產品報關上的『借力使力』才是最重要的,」日盛證券研究處資深研究員李明亮指出。其中,在貨物通關方面,技嘉由於與聯想合資的關係,將有益於未來產品的通關流程。

台灣主機板業者在大陸做市場行銷,往往面臨收帳與布點的瓶頸,不易開拓大陸市場的縱深,「透過Lebyte,技嘉有可能進一步擴大中國大陸行銷網絡的深度與廣度,」精英電腦業務一部副總經理暨中國區總經理劉達威分析。

以2000年聯想的全球主機板銷售量三百六十萬片,有五成由聯想旗下的QDI惠陽廠供應,另有三成為技嘉提供,技嘉成為聯想最大的主機板供應商。

再者,根據IDC(迪訊)預估2001年大陸地區的PC(個人電腦)裝機數將達到七百五十萬至八百萬台,而以聯想30%的市占率來計算,聯想頂多搶下兩百四十萬片的市場,而技嘉從聯想所拿到的大陸主機板的訂單至多七十多萬片,僅占技嘉2001年總出貨量一千一百萬片的6.3%;顯見技嘉與聯想的合作案,技嘉並非只針對聯想的主機板訂單,而是「著眼在於開拓IA(資訊家電)、伺服器、準系統產品的後續商機,」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產業分析師蘇高毅指出。

聯想為建立起主機板的研發與量產能力,選擇在廣東省惠陽成立QDI廠,但由於QDI的營運狀況一直處於虧損狀態,聯想規劃跨入主機板的生產製造領域並不順利;所以這次聯想QDI與技嘉合組Lebyte新公司,被視為處理QDI的尾大不掉問題,引進技嘉的主機板量產技術與管理。「學習台灣的主機板業者的功夫,伺機切入專業電子代工市場,」主機板業者指出。

聯想以訂單引誘,偷學武功

雖然,技嘉總經理馬孟明一再強調,雙方合組新公司合作範圍僅限於共同採購,降低生產成本,行銷與設計部分仍為兩家公司獨立運作。但是一位主機板業者憂心地指出,「此合作案無異是提槍靠攏,聯想透過與技嘉合組公司,Lebyte獲取台灣的主機板量產技術。」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但聯想等大陸資訊廠商,挾龐大的市場需求與訂單,引誘台灣業者在爭取訂單的同時,附帶提供一些量產技術也是不爭的事實。

「即使台灣業者不願意教授技術給聯想,憑著聯想的訂單大餅,日、韓業者也會搶破頭傳授技術,」一位二線主機板業者無奈地表示,與其被日、韓廠商搶得大陸市場的先機,倒不如台灣業者儘早卡位,避免搶不到市場大餅。

台灣資訊業者就在提槍靠攏與儘早卡位之間,徬徨地思索產業的未來。

聯想代工前景不明

Lebyte的成立,除了代表資訊產業的「既合作又競爭」關係外,更值得注意的是,聯想伺機切入專業電子代工的野心,逐步計畫蠶食主機板的代工市場。

台灣主機板業者穩站全球第一的地位。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台灣主機板業在2000年全球的主機板市占率高達82.5%,總出貨量突破八千四百三十七萬片,總產值達56.7億美元。

由於Clone(組裝)市場的主機板價格較代工為主的產品有明顯的優勢;以通路端而言,自有品牌的主機板產品利潤遠較OEM∕ODM高過7~8%。於是,台灣主機板業者逐步提高OBM(專業品牌製造)的比重,2001年上半年OBM比例達到66.4%,OEM/ODM則為33.6%。

但這一波全球不景氣的影響下,各國個人電腦大廠紛紛進行裁員,基於成本與價格競爭的考量,將釋放出更多的OEM訂單;如英特爾關閉生產主機板的波多黎各廠,原為Dell、Gateway代工生產主機板訂單即大量釋放出來;而部分如Solectron等國際專業電子代工大廠逐漸降低主機板的生產比重,導致減少代工廠數量,全球的主機板專業電子代工訂單迅速釋出,將加速這些大廠來台下單,對華碩、精英、技嘉、微星等業者有利。

但日前成立的Lebyte,則是專業電子代工的新競爭者,為台灣主機板業者長期所掌握的OEM/ODM市場生態投下變數。技嘉稽核室經理兼發言人彭乃玨表示,目前技嘉黃江廠的主機板年產能為三百五十萬片,QDI惠陽廠則擁有三百萬片的主機板年產能,兩廠持續擴充計畫,分別預計2002年將年產能擴充至五百萬片和四百萬片,屆時Lebyte將擁有九百萬片的量產實力,漸漸搶占專業電子代工的市場大餅。

對於Lebyte的專業電子代工前景,李明亮則是持保留的態度。「因為雙方都有各自的品牌,客戶是否願意釋放訂單,則是Lebyte的專業電子代工是否成功的關鍵。」

此外,專業電子代工所強調的成本控制與研發能力,也是Lebyte在爭取專業電子代工訂單所必須克服的問題,因為台灣的主機板業者也到大陸設廠,在降低成本方面已經占有優勢,而台灣業者還掌握研發技術;但「聯想在專業電子代工方面,雖然不是立即的威脅,但卻也是潛在的敵人,」主機板業者提出警告,聯想逐步邁入生產製造的領域,在未來勢必會對台灣的資訊產業造成一定程度的洗牌效應。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