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梅英
一直以來,私立學校擁有一定的「客群」。新課綱上路之後,念私校會比較吃香嗎?新課綱對公、私校辦學帶來哪些影響?公校和私校之間,是否將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
一直以來,私立學校擁有一定的「客群」,這點從雙北、台中地區報考私中的熱潮,就不難看出來。
新北市私立南山中學自107學年度起,國中部每年招生990人,報名人數年年成長,不少家長趨之若鶩。目前為全台第二大私立國中,僅次於台中明道中學。
南山中學校長蔡銘城指出,大部分的私中為完全中學,能夠以六年的時間培育學生的能力,並免除國中考高中的升學壓力,因此,有更多的家長在孩子升國中時選擇私立中學。
以南山中學來說,國中部學生直升(高中)的比率50%,若加上考試分發的話,有超過七成的學生來自國中部。
新課綱上路,念私校會不會比較吃香?
新課綱上路之後,念私校會比較吃香嗎?新課綱對公、私校辦學帶來哪些影響?公校和私校之間是否將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呢?
中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林永豐認為,新課綱實施,對學校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各校的競爭將變大,比的是誰更能夠掌握新課綱的精神。
過去,大家對私校的認識多半是「很強調升學」,但新的大學考招制度上路,重視學生的多元表現。換句話說,學校必須認真發展校本特色課程,並提供學生多元試探和學習的機會才行。
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李文富觀察,有些家長的觀念仍停留在過去,只看重考試成績;有些傳統私校也停留在舊的思惟,只開考科的「部定加深加廣選修」,沒有開什麼多元選修課程。屆時,學生的高中三年學習歷程檔案將不利於申請大學。
私校將朝向兩極化發展,大者恆大
中和高中校長柯雅菱指出,私校最辛苦的是面臨「生源」的問題。她認為,私立高中職發展一定會朝兩極化發展,生源短缺的私校會面臨淘汰或需要轉型,而經營有方、辦學有口碑的私校,則是「大者恆大」。
一位校長私下表示,招生有問題的私校,沒有學生、收入少,只好聘代理代課老師以精簡費用,教學沒有品質,最終陷入惡性循環。據了解,今年初大台北地區已有私中尋求與其他校合併的機會。
私校面臨汰弱留強,「教育環境變革速度快,必須時時更新與調整教學方向,未來幾年留下的只會是有辦學特色的學校,」蔡銘城說。南山中學108學年度全校總共有102個班,學生來自大台北區四面八方,校車路線有51條之多。
公、私校之間的差距會不會逐漸拉大?
至於公、私校之間的競爭是否將加劇?嘉義縣高中課程督學、國立北門高中前教務主任紀志聰表示,從經費挹注、人員補助來看,三、五年下來,公立學校的確會比私立學校多出不少優勢,包括經費、人員和場域設備。
新課綱規定,高中必須開出1.2~1.5倍的選修課程(以一個年級10班來說,要有12~15門課可選);另外,還有專題類課程實施協同教學(2位以上教師)、分組討論,以及彈性學習時間規劃,因此所產生的新增教師鐘點費,公校部分由教育部及地方政府全額補助,但私校只補助六成,換句話說,私校要自負四成。
因此,「有些私校可能盡量不跑班、原班上課,也不做協同教學,節省經費,」紀志聰說。
蔡銘城不諱言:「公校獲得的資源和經費多,可以做許多安排規畫,對私校的確是壓力。」新課綱下,「學生跑班、選修課程,空間安排及經費支出也增加,對私校有限的空間及收費上的負擔是加重的。」
另外,公校的學生數下降,教室空間變多、彈性變大,「以前私校能做的,現在公校也能做,對私校也是壓力。」
前幾年先要做得好,後面才能活得好
但令人意外的是,南山高中部一屆11個班,按規定選修課只需開1.2~1.5倍,結果南山總共開了22門課,高達2倍之多!若再加上彈性學習時間、學生分組做專題研究,種種所衍生的新增鐘點費,初估南山108學年度上學期增加超過百萬元鐘點費。
為什麼如此積極開設課程?蔡銘城說:「少子化很殘酷,新課綱上路前幾年,你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得比別人更好,後面才能活得好。」
南山中學也是108新課綱的前導學校,除了學習別人的經驗,也了解公立學校在做什麼、和私校交流經驗。蔡銘城表示,初期一定要鼓勵老師嘗試,「前幾年忍痛也要做,路才會走得遠,否則以後老師也沒有動力和意願開課了。」
校際之間的翻轉
板橋高中校長賴春錦認為,未來幾年不是公、私校競爭的問題,而是校際之間的翻轉,將可以看到認真推動108課綱的學校因此崛起,也可以看到消極的學校一直往下掉。
關於選校這件事,賴春錦認為:「與其說是公、私校之差,不如說是大、小校之差。」
新課綱規定,學校選修課程開1.2~1.5倍,以板橋高中來說,一個年級共有20個班、分兩群,10個班總共開出15門課,對學生來說有15種選擇。如果選擇一所班級數少、規模小的高中,孩子修課的選擇就比較少。
除此之外,學生人數多的大學校,社團、課外活動如國際交流等也會比較多元,學生的選擇相對多,有利於高中三年的學習歷程檔案。
念私校前要釐清的事
中正高中校長江惠真表示,填鴨式教育的時代已經過去,家長不要迷信「管得嚴、考得多」就是好的學校。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連升學大考都朝素養導向命題,傳統升學型的學校不見得會留給孩子思考空間。
「公、私校差別其實沒那麼大,」江惠真認為,最大差別在於,「公校給學生較多自主的空間,但對家長來說,這正是不放心的空間,覺得私校會把孩子顧得好好的。」
如果要念私校,中和高中校長柯雅菱建議,家長要去了解學生的分布情況、差異性質有多大,學校是否把主要資源放在前面的幾個班級?
新課綱增加高中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每週有2~3節彈性學習時間)。南山中學校長蔡銘城說:「孩子的個性是否主動積極,對他未來升學有很大的影響,積極主動的孩子讀公立學校很OK,如果是拖拉、不積極的小孩,家長可能就要考慮多一點。」
(原文刊載於《未來family》;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