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三讀過關,首任院長由知名作家胡晴舫擔任。向來低調沉靜的她,如何走向喧鬧的鎂光燈,帶領台灣的文化產業大步邁進?
有個古老的寓言是這樣的。
荷蘭鄉下有個男孩,偶然發現水壩破了一個小洞,滲出海水。於是,他用手指堵住洞口,在那裡站了整夜,隔天清晨才被經過的農夫發現。最終,少年守護了全村。
胡晴舫就像這個小男孩,想為台灣撐住一面牆,一邊守護文化自主性;但一登上牆頭,就能躍向全世界。
台大外文系畢業的她,美國戲劇碩士,書寫小說、散文多年,曾獲金鼎獎圖書類文學獎,著作多達12本。外界對她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作家,她也自認本命是寫作,在台灣、香港、新加坡等中文媒體執筆專欄20年。
然而,去年9月開始,作家之外,胡晴舫又多了個文化內容策進院(以下簡稱文策院)院長的身分。
向來低調沉靜的她,開始挺身走向喧鬧的鎂光燈和紅毯。
「從現在開始,大家要習慣文策院的身影,」在新加坡亞洲電視論壇活動上,胡晴舫說。
本文未完
歡迎登入閱讀
歡迎登入閱讀
雜誌訂戶登入可無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