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朔汽車佈局路遙尚未測

楊永妙
user

楊永妙

2001-10-01

瀏覽數 18,400+

台朔汽車佈局路遙尚未測
 

本文出自 2001 / 10月號雜誌 第184期遠見雜誌

2000年底,台塑集團進軍汽車市場的第一輛國產新車──與韓國大宇合作生產的中型轎車台朔一號(Magnus2.0),轟轟烈烈在國內正式公開上市。這輛新車的問市,炒熱的不只是國產中大型房車熱戰的話題,深受各界矚目的是,台塑集團正式加入了汽車產業。

台灣今年的車市疲軟,連帶影響台朔一號的銷售;但在9月20日,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應邀訪韓,並與大宇集團及現代集團洽談合作投資事宜,一度讓外界對於台朔汽車的未來,增加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台塑集團向以來製造見長,這是台塑集團第一次跨入汽車市場,也是第一次直接將產品賣給一般大眾。

台朔一號,源自韓國大宇車廠,和市場上馬力相當的NISSAN CEFIRO或是HONDA ACCORD等國產中型房車正面交鋒。

台朔自認為,台朔一號在性能和車身條件較同級車更勝一籌,是最大的優勢。

台朔視這些條件為行銷的重點,像是扭力值、最低轉速輸出的最大馬力和最小迴轉半徑、最多模式的自排系統(設有標準、Power、雪地和Hold四種),它也是國產同級車中,唯一符合歐洲及美國撞擊標準等等。

針對台灣購車族重視的配備問題,台朔強調,台朔一號的豪華及安全性絲毫不遜於「雙B」。

台朔汽車總經理室特別助理李宗昌表示,台灣的購車族對於配備非常重視,台朔一號相關裝備的完整性和豪華性都遠超過同級車。

李宗昌說,台朔一號兼備ABS(防煞車鎖死系統)、EBD(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和TCS(循跡系統),就連防側撞氣囊、霧燈和束緊式安全帶也都納入頂級車款的配備之林。

倒車雷達引發國際大廠跟進

在配備方面,李宗昌也表示,包含了鋁合金鋼圈、空氣濾清器、恆溫空調系統、十片CD、VCD,以及方向盤上觸控的音響控制系統,台朔一號都有。令他自豪的,還有台朔獨有的倒車雷達,引發國際大車廠競相跟進。

台朔一號是台塑集團董事長王永慶親自推薦給國人,但是這位超級推銷員,並沒有為台朔一號帶來太高的銷售量。

根據統計,今年5月份,台朔一號在同級車市場更達到13.5%的占有率,排名前三位。

一位資深汽車業務員認為,對新車廠來說,台朔一號能排名第三,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根據交通部統計,台朔汽車今年5月起,平均每月的掛牌數約三百~四百輛,距離暢銷的同級車,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尤其今年的傳統旺季,卻意外出現近年來罕見的冷清場面,逼得台朔不得不調整產量降低庫存。

台朔汽車台中廠廠長聶定漢表示,為了調節生產能量,7月份全面採取周休三日。

這樣的產能規模,在現階段讓王永慶提到台朔汽車就興趣缺缺。

一位資深台塑管理高層就透露,「王永慶董事長現在不想談汽車產業,」因為,這樣的產能,根本達不到生產規模,也無法有效降低成本。

但聶定漢說,王永慶經常以台塑企業生產聚氯乙烯(PVC)經驗的例子,來鼓勵台朔汽車員工。

台塑企業開始生產聚氯乙烯(PVC)粉時,每天的產能只有十公噸,甚至比當時美國一般化工實驗室的產能都還少。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台塑企業PVC粉的產能,已經是亞洲第一,全球第八大。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因此,王永慶對汽車部門的員工表示,台朔汽車現在從零出發,等於是一張白紙,要做到台塑企業PVC粉世界級的規模,難度很高,但他希望員工能努力達到。

因為,王永慶要挑戰的不只是國內汽車業者,也不只是先進國家的車廠,而是未來的新車種──電動車。因此,王永慶要「台朔汽車更努力,才能做得好」。

電池技術為成功關鍵

王永慶對汽車產業的終極目標是「電動車」,但關鍵在於電池技術的研發。

台塑公司總經理李志村表示,發展汽車工業並不容易,但王永慶希望,未來台朔汽車不但要達到百分之百的自製率,最終還要以電動車為目標。

李志村表示,台塑不會放棄生產電動車的夢想,但成功的關鍵還在於電池技術的突破。

截至目前為止,全世界還沒有出現成功的電動車商業模式。

熟悉汽車產業的人士指出,1998年時,包括裕隆、中華汽車都曾提過有心發展電動車。只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見到任何具體成果。

問題的關鍵是電池容量有限。一家國內知名的機電業者表示,國際間研發電動車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目前的電池儲存技術不夠成熟,沒辦法滿足車主的需求,也許行駛不到五十公里,就需要充電。

全球並無雙燃料電動車的典型。李志村也表示,為了研發電池技術,台塑集團向美國、歐洲、日本等汽車廠或研究單位接觸,尋求合作開發雙燃料電動車的可行性。不一定是目前的鋰電池,說不定是未來開發出來的燃料電池,讓車輛一邊走,也可以自己充足用以行駛的動力電源。

兩岸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大陸將是重要的汽車市場。

根據台灣區車輛同業公會統計,國內汽車廠為了擴大市場版圖,早已積極將自行設計的轎車或商用車,以整車或零組件形態銷往中國大陸。

在大陸市場上,台朔汽車還在觀察階段。經由經銷商將台塑一號小量進口大陸,試探大陸市場。

「也許2002年第一季,台朔汽車可能登陸,」李宗昌說。

李宗昌指出,日前已有貿易商將台朔汽車生產的車款銷往中國大陸,並進一步要求大陸市場代理權。

「天津、上海和深圳都有代理商跟我們接觸,」李宗昌說。

但是,台朔汽車要求對方先提供完整維修及銷售通路計畫,如果雙方談攏,最快明年第一季即可正式登陸。

不過,這些只是短程的規劃,王永慶的目的,在於挑戰明日車種。

李宗昌指出,王永慶對汽車產業的理想,仍以發展電動混合車為主軸,汽油車僅做為跨入汽車產業的試金石,因為,挑戰明日的車種,才是王永慶的目標。

「只要價廉物美,電動車產業深具競爭力,」李志村說。

他引述王永慶的理念表示,台塑是基於改善全球溫室效應的責任,因而發展電動車工業。未來一旦技術成熟,發展成功,進一步擴大電動車經濟規模、降低成本。他相信,未來的消費市場很大,只要物美價廉,電動車產業深具競爭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