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長照需才孔急 高齡社會關鍵人才

衛生與護理學群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20-02-19

瀏覽數 105,850+

元培科大醫務管理系學生學習照護細節。
元培科大醫務管理系學生學習照護細節。

本文出自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

社區公園裡坐著輪椅的老人家已超過蹣跚學步的小嬰兒,人類壽命愈來愈長,需要照顧的時間也隨之延長;長期照顧是全球各國面臨的嚴峻挑戰。

國內長照人力不足、護理人員荒頻傳,衛生與護理學群畢業生,是邁入高齡台灣社會最被需要的暖心人才。

照護工作需要專業,也是勞心勞力的辛苦工作。過往護理人員上街頭抗議,過勞、上班靠打點滴支撐等負面新聞,三不五時被爆出來。還有少數護理之家因夜間人力短缺,以致火災意外發生時,臥床長者來不及撤離而釀成傷亡悲劇,都讓不少人對於從事衛生與照護相關工作,有著「操勞又低薪」的懼怕心理。

照護以人為本 視病如親

「醫療健康產業是面對人、服務人的專業,」弘光科技大學護理系系主任陳淑齡表示,國外研究顯示,在技能稱職的情況下,「人際間的屬性」是照護品質最重要的指標。從病人與家屬的觀點來看,好的照護工作可歸納為「守護神般地照護」「人本的技能」「良好的執業表現」和「專業成長」等四大項。

其中最受病人與家屬認同並肯定的照護人員,就是以其專業能力,如守護神般地守護他們的身心靈,讓人有視病猶親般的親切感。

醫療健康專業人員,需要擁有清楚的頭腦,有愛心、有耐心與同理心,以及願意付出,主動關懷的特質。

慈濟科技大學護理系兒科護理組副教授張玉婷表示,護理人員面對處於病痛中的患者,除了要專心、細心、耐心,還要有能應付醫療現場各種突發狀況的抗壓性。

護理臨床工作常得面對患者病況的快速變化,需與其他醫療人員溝通合作,迅速判斷該提供哪些適合的照護措施,是一個高壓又須當機立斷的職場環境;具有抗壓性,才能順利完成工作。

醫療現場多半是為病痛所苦的患者,可能因患者與家屬情緒焦慮、煩躁或低落而粗魯對待護理人員,甚至出現醫療暴力。血汗醫院新聞炒得沸沸揚揚,讓照護工作壓力倍增,也讓新進人力裹足不前,造成惡性循環。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張玉婷指出,過去外界普遍認為護理是「第一線低薪又操勞」的工作,但近年衛福部與各級醫療院所為了留住照護人員,吸引更多人投入,照護工作的薪水結構已逐年改善。護理工作的起薪因所處場域,薪資略有不同。以教學醫院來說,平均月薪約在4萬元,是一般大學畢業生的1.5倍,若加上大小夜津貼,則高達2倍。

社會觀感逐年改善 盼人才回流

照護是一份有尊嚴,需要被尊重的工作。不可諱言,部分民眾至今仍存有醫師地位高於護理師的傳統刻板印象,造成病家面對醫師和護理師時截然不同的態度;對醫師恭敬,對照護人員大呼小叫、頤指氣使,這種偏差價值觀需要教育和導正。

台灣護理學會曾推動「請叫我護理師」活動,衛福部也規劃護理改革計畫「磁吸醫院認證」(magnet hospital),引進美國評鑑醫療機構對護理工作環境、服務品質的認證制度,希望護理人員能在自信、友善、快樂的環境下工作,吸引護理人員回流。

在職涯發展上,陳淑齡表示,除了各級醫療院所,包括社區居家醫療、長照養護機構、校護、廠護、醫美、航空業、保險業、運動休閒業等,也需要有護理專業背景的人投入。

對護理教育有興趣的人,也可繼續升學,朝碩士班進階護理師(CNS or NP)發展,日後擔任護理教師,或成為研究護理師,在臨床研究上開展另一片天。

【2020大學暨技職入學指南】〉帶您看見高教新策略

延伸閱讀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數位專題

勇往職前 躍競搶手人才起手式

當AI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趕上人類的腳步,掀起一波職涯新革命,我們必須思考:大學學什麼對未來工作才加分?作為多數學子邁向職場前的最後一哩路,高等教育有責任培養學子的競爭力,一起剖析未來人才關鍵實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