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非比尋常的新兵訓練營

Noel M. Tichy著 林佳蓉譯
user

Noel M. Tichy著 林佳蓉譯

2001-08-01

瀏覽數 22,500+

非比尋常的新兵訓練營
 

本文出自 2001 / 8月號雜誌 第182期遠見雜誌

企業舉辦的新兵訓練營(boot camp),我們都聽說過,許多人甚至親身體驗過。就拿本人來說,我就設計過好幾個。說句公道話,儘管有些訓練營成效較佳,但是其實都大同小異。它們通常把重點放在傳授知識,例如,讓新進員工瞭解公司的產品與市場,以及如何使用公司重要的資源。成效最好的幾個,像是奇異電器及福特汽車,讓新人直接處理實際的商業問題,而大家必須緊密合作,才能在很短的期限內完成任務(這種技巧我另外稱之為「壓縮式的實戰學習(compressed action learning)」)。我全都研究過,我也一直以為我已經全都見識過。

然後,我看到三部曲大學(Trilogy University,TU)。時間是1998年,我旅行全國各地,對各企業設立的大學進行研究,這是我針對實戰學習所做評比研究計畫的一部分。我抵達三部曲大學沒幾天,就知道它與眾不同——事實上,我對所謂「最佳措施」(best practice)所下的定義完全改寫。我在TU花了好幾百個小時,記錄它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驚人的成效。(為了充分揭露,我必須特別說明,去年度我曾經對三部曲公司就其改組事宜提供諮詢。但是在本文所述當時,我與該公司及其大學的關係,完全只是個旁觀者而已。)

企業的新兵訓練營仿效海軍陸戰隊的基本訓練,目的在於激發新人充分發揮潛能。每天都有幾乎不可能克服的挑戰,而克服之後的獎賞,竟是第二天更嚴格的考驗。訓練極度嚴格,令人膽寒,但是通過全程訓練的人莫不自信滿滿,再也沒有什麼事難得了他。而且他們也因此與同為新人的伙伴培養出深厚的感情,與組織也建立堅強的聯繫。

達成兩大目標——充分的準備及深厚的情誼,通常是新兵訓練營的全部重心,付出再高代價,亦在所不惜。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表現傑出的公司對這類計畫深信不疑。

1980年代中期,我負責奇異電器在Crotonville的領導才能發展中心(leadership development center),當時我指導該公司發展「企業新進領袖才能會議」(Corporate Entry Leadership Conference),這是一項為期三天的計畫,新進人員從中學習奇異公司的經營策略,組織文化,並因而多增加一些自我的認識。IBM(國際商用機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的創辦人華森(Watson)採行這類計畫,裴洛(R. Perot)創辦EDS的時候也是,英特爾(Intel)的葛洛夫亦同。而且多年來,商業銀行都為新聘的大學生舉辦商業貸款訓練營。過去十年來,顧問公司及服務組織也大幅增加對新進人員訓練營的投資。例如,會計業的鉅擘Arthur Andersen,在伊利諾州聖查爾斯(St. Charles)有一座可容納七百人的場地,全年度都充分利用。很多傳統行業的公司也紛紛成立訓練中心,因為他們瞭解,為新進人員打氣並使其認同公司文化,與確保其擁有足以勝任特定工作的技巧,一樣重要。

三部曲大學有趣的地方在於,它達成的目標不止以上所述,還有其他更多的成就。它同時也是該公司研究發展主要的動力來源,以及培養下一代領袖的管道。它甚至在刺激及發展三部曲公司策略性思考方面,也大有成就。它如何辦到將上述成就一網打盡?而時至今日,它幾乎可說是勝券在握,這全都歸功於一套很早就建立,而且仍繼續不斷注入新活力的良性循環。用最簡單的話說,這一切之所以能在TU實現,完全是因為領導高層親自到場,並深入參與;而領導高層之所以願意置身現場,深入參與,則是因為這些重要的大事都在TU發生。

歡迎光臨三部曲大學

三部曲大學是位於德州奧斯汀的三部曲公司訓練新人的計畫,旨在將那些剛跨出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密西根等名校大門的新聘人員,訓練成生產力豐富的有功之士。它成立於1995 年,是三部曲公司總裁兼執行長李曼特(J. Liemandt)與行銷副總裁普來斯(J. Price)兩人智慧的結晶。

該公司由於成長非常迅速,所以迫切需要對新進員工施以訓練,而拖累其成長最嚴重的因素在於,欲延攬新人才,並讓他們趕上公司的步伐,非常不容易。1989年李曼特把握到市場良機,為惠普(HP)及波音這類大公司開發出「配置軟體(configuration software)」,使得三部曲公司才一成立,就迅速脫穎而出。這些公司將不同的零件組合,以適應個別顧客獨特的需求,所以產品種類繁多。三部曲公司這套軟體使業務員可以利用筆記型電腦,將顧客的需求轉換成可行的規格,因而解決了傳統銷售過程中遭遇的一大難題。例如,這套軟體可以偵測出零件不相容之處,或者在何處必須互相搭配,而配置出一套確實可行的系統。然後,這點非常重要:業務人員當場就可以報出正確價格。

三部曲公司此項突破,使其得以實現大多數軟體公司只能奢想的美夢:產品一問世,就能簽下像惠普公司這種知名品牌的客戶。從此以後,三部曲公司由原有產品擴充至電子商務應用軟體,而且買賣雙方通吃,收益超過2000萬美元。這一路走來,員工人數每年成長35%。2000年該公司在原有一千名員工之外又新聘了四百五十人。李曼特很早就體認到,新進員工一跨進公司大門,公司不僅必須使其具備工作上不可或缺的技巧,而且也必須使其擁有願景及價值觀,與工作相稱。但是,由於新人占總員工人數比率甚高,所以不可能順其自然漸漸同化。公司必須慎重地加以管理。有鑑於大量的學習與同化必須壓縮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李曼特乃決定開辦新兵訓練營。

飽受壓力的三個月

「第一天,李曼特走進來。然後,一開口就說:『你們將是三部曲的未來,公司全靠你們,而且公司上下每個人都將為你們服務。』」馬列(V. Mallet)說道。他擁有電腦科技碩士學位,穿了一件運動杉,長髮整齊地紮成一束馬尾,笑容可掬地告訴我TU學生的看法。李曼特的訊息顯然深入人心。馬列告訴我,「我真想馬上走進公司,發揮那種影響力。」但是,他要先吃上好幾週的苦頭,才有機會如願以償。

三部曲大學一年上課兩次。夏季課程目前招收一百七十名到二百名員工,冬季課程則約六十名,這些人全都剛從學校畢業。每一班通常會有少數剛拿到學位的碩士與博士,一些主修文學的人,但是大多數則是資訊科學系的大學畢業生。訓練課程為時十二週。其架構為帶領學生經歷一段規劃周密的過程,培養出技巧、關係及價值觀,接著並將之運用在嚴格的研究發展計畫上;最後,這些學員成為一支新的生力軍,引進組織。

第一個月。每個人一抵達三部曲大學,就被分配到一個小組,以及一套訓練課程。你的小組,約有二十名成員,將是你在三部曲大學期間的社交團體。每個組員不但彼此共同分享一名小組長(由三部曲公司的資深員工擔任,做為啟蒙導師),也幾乎分享所有的時間。課程則設計成三部曲公司未來工作生活的縮影。例如,未來將擔任產品開發人員或顧問的人,有一週可能必須為某家假設的公司量身打造一個銷售分析網站,而從中學習與XML(延伸製作語言)及JSP等技術相關的事項。這類練習所遇到的技術難度,和真正與顧客交手時的狀況非常相似,但是時間卻緊迫得多。第一個月,每週指定的作業不斷增加,而且一項比一項更困難。

這段期間內,你不斷地被衡量、評估,各種作業的得分以及評語將陸續載入監督你進展的資料庫。這套功能訓練極其嚴格,很容易讓人以為這就是TU最重要的目標。但是負責管理TU的三部曲公司副總裁杜爾蒙(A. Drummond)表示,事實並非如此。「我不在乎學員在TU有沒有學到JAVA。他們都很聰明,知道自己該吸收什麼。但是,如果他們沒有培養出與TU同修間牢不可破的情誼;沒有學會排定優先次序,做出明智的決策;如果他們結業時並未完全充電,蓄勢待發,那麼TU根本就一敗塗地。」

杜爾蒙所強調的,正是分組的重點所在。與課程不同,第一個月後分組仍繼續維持。就某種角度看來,這分組其實更像延續一輩子。三部曲公司的工作效率有賴於同事間彼此的信任關係,而分組的設計,正是為這種狀況預作準備。馬列解釋說,這也是為何「第二天,每個人都必須說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情感經驗。」馬列說,有些學員一開始的反應充滿嘲諷,「是啊,我們將說出自己的故事。隨便啦。」但是一旦有人開始發言與傾聽,這套技巧就發揮其魔力。他說,沒過多久,「有些人哭出來,有些人則把別人弄哭了。我心想,哇!這真是不尋常。」人們彼此開始熟識,這並非出於偶然,而是精心安排的結果。每一小組的成員都包括不同部門的人,一旦結業,這些學員會分散到三部曲公司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培養出來的的信任與聯繫,將形成水平網絡,在其職業生涯中,把他們與整個公司上下,全都連結起來。

除了培養技巧與關係之外,三部曲大學在第一個月也開始注入價值觀。「謙虛」是李曼特希望看到的價值觀,這也是課程設計故意要使學員飽嘗失敗滋味的原因之一。其他的價值觀,則在公司稱之為「偉大談話(big talks)」的課堂中傳遞,這是由李曼特或其他三部曲公司的明星員工,針對TU全體學員上課,通常運用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式,而且事後更進一步在各小組進行討論及辯論。學員們很快就學到,三部曲公司重視創造力、創新,以及在工作場所中成為促進正面改革的力量。他們也學到三部曲公司希望看到團隊合作,以及員工都具有堅強信念,認為所謂成功就是將顧客的問題解決。最重要的是,他們學到三部曲公司重視冒險。隨著第一個月塑造出來的技巧與關係,這些價值觀將在第二個月受到嚴厲的考驗。

第二個月。第二個月是TU的計畫月,在這段期間內,這些TU人,大多數年方二十二歲,到職才滿一個月,挑起創造公司未來的大任。「我們告訴這些人,為了使公司能繼續生存下去,他們必須打破既有框架,想出新的生意點子,」李曼特說道,「他們都真心相信,因為我自己就深信不疑。」

李曼特說,他「吃盡苦頭」才學到,勇於冒險以及承擔後果,是每一門生意不可或缺的成分。他決定成立三部曲公司的時候,正在史丹佛大學唸四年級。他決定退學,全心全意致力於創業,這一線良機或許希望渺茫,但他不願錯失。有一位曾任奇異公司資深副總裁,頗有成就的企業家(此人正是其父)告訴他,「你真是個白癡。」

TU計畫正是李曼特將自身經驗從頭到尾傳授給新進員工的方法。由三至五人組成的團隊必須想出一個點子,為之創出一個商業模式,建立產品,然後發展出行銷計畫。為求在緊迫盯人的時間限制下,能推出大膽的創意,他們深深體會到必須制訂優先次序,評估各種可能性,並衡量後果。請注意,這些計畫並非假設性的,全都是真槍實彈;但是更重要的,每個團隊提出其創意時,李曼特都親自到場,決定是否拿錢出來執行。這種做法搞得大家很累,但是也很能振奮人心,因為三部曲公司最能幹及最資深的人都齊聚一堂。新進員工知道自己引起人家注意,而且想出來的點子有機會被採納。

這機會有多大呢?只有大約15%的計畫,能撐過提出來的那個月。這又得提到那套謙虛的理論。杜爾蒙形容那些自認點子很聰明的新人,在嘗到失敗時的反應,「他們像是在想:我們爛透了。完全不夠好。事實上,我們倒希望他們一直這麼想下去。因為一旦你開始變得驕傲,馬上就有人會出現,將你擊倒。」

同時,李曼特及三部曲公司上下對計畫所抱持的嚴肅態度,也建立起信心。「我們鼓勵大家帶著點子勇往直前,而且儘管我們未對失敗者給予獎勵,我們也不會施以懲罰,」李曼特說道,「所以,離開TU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覺得:我知道我大有可為,而且我不怕嘗試。這種想法,正符合我們的目標。」

第三個月。三部曲大學的第三個月,全部重心都在於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在更大的組織內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少數學員繼續進行原來的TU計畫,但是多數會轉向「畢業計畫(graduation projects)」,通常是三部曲公司各個不同事業單位分派的任務。學員輪流離開TU,到公司內部尋求贊助者收容他們。

畢業考核程序由畢業生、新的經理以及其小組長舉行會議。開會前,每個人都必須評估該名TU人的各種能力。會議中,三個人對評估結果進行討論,以解決歧見。「我們不只希望大家互相瞭解,還要求彼此意見一致,」杜爾蒙說道。「任何一項計分,只要有出入,就得設法達成協議。」這些TU人也必須列出清單,寫下自己的理想,以及希望如何開展事業。經理則列出另一張清單,載明TU人必須同意的具體目標,做為回應。此外,經理還提出另一項計畫,重點在設計工作分派,以及指導TU人掌握有利機會,以達成長期的事業目標。

「我們希望每個人都成為明星,除非TU人已經找到理想的職位,而且有新的經理願意負責幫他變成明星,否則我們不會讓他畢業,」TU的前任負責人李歐士(D. Rios)解釋道。TU的教職員有時會幫忙說服不願冒險的經理,但是,如果一個TU人始終無法找到贊助者,他只好離職。

三部曲公司內部很少有人無家可歸,因為,很顯然三部曲大學在基礎訓練的基本要領方面,十分成功。畢業生個個準備充分,技巧、關係、價值觀皆然,一展翅就可高飛。但是我知道,使這個新兵訓練營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對三部曲公司的貢獻,不僅止於此而已。首先,多虧公司上下對TU計畫所付出的精力與注意力,TU已經成為研究與發展最主要的動力來源。第二,它已經成為三部曲公司培養領導才能的溫床。第三,它提供絕佳的情境與刺激,使管理階層得以重新思考策略方向,並加以傳達。第四,它也成為組織再造與轉型的固定來源。

孕育新產品的管道

李曼特想起1997年那天,六個年輕人組成的TU計畫團隊想出在網路上賣汽車的點子。當時,電子商務還是一片幾乎未開發的處女地。eBay還未誕生。Amazon.com(亞馬遜公司)才剛成立。李曼特告訴他們,那是他聽過最蠢的點子之一。他們顯然不瞭解汽車工業,特許經銷的法規,也不知道車商將如何封殺這種交易方式。而且,他們簡直天真得可以,竟然以為有人會在網路上花那麼大把鈔票買東西。

該團隊認為沒搞清楚狀況的是李曼特,所以下決心要證明他大錯特錯。他們勇往直前,成立CarOrder.com,召集了一些生意搖搖欲墜,樂於合作的經銷商,然後,注意看囉,就此開始大賣起來。如今,三部曲公司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生意,就是與福特汽車組成的全球性聯盟。三部曲公司若非經由該項TU計畫培養出消費者那端的技術、經驗與信譽,根本不可能與福特汽車建立關係,CarOrder.com並榮獲PC雜誌總編輯選為2000年最佳購車網站。李曼特當初設計TU計畫,純粹只是當成上課的練習作業,沒想到竟親眼目睹其成為策略性創新最大的來源。

仔細想想,其實一切都順理成章。李曼特扮演創投資本家的角色,完全把各種點子的內容看成是商業提議。而且,因為他自己及其他高階主管都賦予關注,所以學員們在這些計畫上真正都卯足全力。

同時,團隊成員間堅強的聯繫,也有助於確保彼此合作無間,從而發揮更高的創造力。而且,由於這些新進員工都才跨出大學校門,更意味著他們不會受到傳統作法的限制,不管在三部曲公司或其他地方都一樣。

基於上述種種因素,研究發展在三部曲公司得以落實,而且卓然有成。自1995年以來,TU計畫已經帶來2500萬美元的收益,並且成為該公司1億美元新生意的基礎。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例如,最近TU有一班學員想出快速週期時間(Fast Cycle Time),這是一種網路時間的傳達方法,目前已有超過二十家三部曲的客戶採用。1999年底,一些TU人成立一個名為IveBeenGood.com的網站,使消費者能將熱門的零售網站,例如Amazon 以及ShopNow的貨物直接放在由IveBeenGood.com掌管的同一個購物車內。成立短短九個月之後,這套仍由TU人經營,可通行全球的購物車技術,經過改良,並更名為UberWorks,以1300萬美元賣給Network Commerce。而最初的投資不過200萬美元。

下一世代的領袖

TU在為三部曲公司培養下一世代的領袖方面,也卓然有成。我提過,每位小組長都很有經驗。我還沒說的是,他們都是三部曲公司最好、最聰明的技術明星,而且他們每次在TU的那三個月,都100%全心全意奉獻。例如,三部曲公司的主任科學家法蘭基(D. Franke)1999年曾出任小組長。負責研發的總裁史耐德(S. Snyder)亦然,2000年夏天,在轉調負責提升歐洲方面業務之前,他要求當一次小組長再走。

確實,此種投資非比尋常。但想想看回收多麼驚人。置身於熱門的TU,而且直接在李曼特的眼神注視之下,這些技術人員學到成為有效領導者的重要技巧,而且實地演練:激勵他人、帶領人才、評估表現、傳達願景與策略,以及其他種種。在TU的那三個月期間,他們不僅有機會接觸到李曼特對於公司大方向最新的想法,同時也有機會與他像伙伴一樣,發展並執行這些想法。在這過程當中,他們從「老三部曲」成員,轉型為致力於下一回合變革的代表。

說起來倒也言之成理。不過,與傳統作法相較,真是對比強烈,通常,訓練新人的責任會交給公司最容易調派的閒人身上,或乾脆外包給顧問或職業講師。信不信由你,在三部曲公司,被派去當講師是一種榮譽。每個三部曲人都知道這是想在公司迅速竄升不可或缺的資歷。

眼前最好的例子就是尚尼洛(B. Zaniello),他是三部曲公司金融服務業務頂尖的產品經理,2000年竟然婉拒升遷機會,寧可出任小組長。「我認為,為了使我們的金融服務產品真正升級到線上財富管理的層次,」尚尼洛說,「透過帶領小組,將更有機會得到成長,以及真正的創新。」

清楚明瞭的策略

另一項好處乃始料所未及,如今卻成為TU對三部曲公司成功所做最大的貢獻:每年兩次,李曼特及其他三部曲公司的主管必須決定授課內容,以及對新班級的教學重點。

身為領導人,不論是否必須置身於課堂授課,擁有我稱之為「可傳授的觀點(teachable point of view, TPOV)」,乃非常重要。這主要是針對公司(或組織、團隊)未來發展方向有很清楚的想法,對於如何達成目標有整體的瞭解,而且有能力以激勵人心的方式加以解說。領導人這種「可傳授的觀點」必須非常明確清楚,但是也必須因應新的情勢,不斷改進。TU迫使李曼特及其他三部曲公司的主管至少每年兩次,必須更新其所持觀點。結果,他們這群高階主管不斷遭到挑戰,聽到直言不諱的回應,而在改進其塑造及分享願景的方法上,獲益良多。TU是一股動力,也是一套步驟,使李曼特及其高階主管精益求精,成為更好的領導人。

組織性的變革

TU對三部曲公司至少有一項貢獻,是其他傳統新兵訓練營做不到,而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貢獻。亦即,它成為組織更新與變革的一股力量。傳統上,訓練新人的計畫都設計成教導新人適應現有的組織。但是TU把新聘人員看成是改造公司最好的契機。「我們有機會在每一班六十或一百六十位新人心中建立三部曲公司的形象,不是以它現在的樣式,而是我們理想中的面貌。」杜爾蒙說,「我們確保他們彼此之間,以及與指導他們的小組長之間,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信任網絡,從而使他們充滿信心。然後我們把他們送進公司,在那裡他們成為關鍵多數,足以發揮真正的影響力。」

事實上,這正是成立三部曲大學的初衷。如今,李曼特說道,1994年他很擔心新進人員只看到短線的利益。公司只有一套把戲,僅有的單項產品非常熱門,公司無論是快速脫手或公開上市,都能帶來豐厚的報酬。

李曼特已經在某些同事身上察覺到這種心態,他非常不以為然。他當初下海,就打算長期抗戰,而且他要的組織,必須全心全意致力於建立,正如公司座右銘所述,「下一個偉大的軟體公司」。就是在那個時候,他決定聚集新進人員,組成團隊,將他們與原有組織隔離,然後花上三個月的時間,建立他們的信仰。

這也是為何TU人進入公司的程序,需要如此大費周章的重要原因。在TU最初數週,他們與公司其他部門高度隔離。幾週過去,接觸開始增加。到了第三個月,他們已經開始到公司探險,但是仍然在TU保有基地及支援網絡。

杜爾蒙說,「我和三部曲公司大多數的人都不認為TU只是提供訓練計畫而已。它是一套促成變革的經驗。」它改造了TU人,它改造了李曼特及其他三部曲的主管,而且,最終,它改造了整個公司。

教學的良性循環

我在三部曲大學的所見所聞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良性教學循環所產生的動力。組織的領導人從新雇員工身上學習,而這些新人也向這些領導人學習。新人訓練、產品創新、領袖養成,及其他種種目標,彼此相輔相成。三部曲大學不止達成上述各項目標。更重要的,竟然比他處做得更好。

停下來再讀一次上一句話,因為這很了不起。做得更好!

新人學習的速度很快,因為他們以真實計畫演練,而且還有公司最棒的管理人才指導,加上他們充分瞭解到,別人對自己的努力不會視若無睹。負責訓練的領導人學到更多,因為他們負有真正的領導重責,而且必需對公司的願景與策略掌握得更周密。甚至研究發展的績效也更好,因為人的觀念一旦不受拘束,在吸納願景與策略的同時,更能激發出不同的創意。執行長本人的承諾以及親身參與,更使此一循環生生不息。他自己成為這種良性循環的榜樣,也要求大家跟進。

那麼,為什麼大家不跟進?

我再強調一次:我在三部曲大學所見所聞,與我所看過其他公司的訓練計畫,甚至其他的新兵訓練營,都截然不同。究竟原因何在?為什麼像奇異公司總裁威爾許(J. Welch)這種天才沒想到呢?同樣地,為什麼我想不到呢?

為了替威爾許及我自己辯護,我必須指出,這套革命性的模式同時也是進化性的——它起源於別家公司少有的特殊情境。早在1994年,三部曲公司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由於一下子雇用大量新人,使得外來的這群人擁有足夠力量,為組織文化帶來必要的改變。在那種情況下,要求執行長優先將時間用於訓練新進員工,甚至因而花掉他整整三個月時間,都不為過。但是有多少地方符合上述要件?目前,甚至三部曲公司本身亦已改觀。

幸好,TU一直在演進,不斷加入其他攸關公司前途的重要因素,所以依然是最值得管理高層投注時間的地方。事實上,目前此一循環威力十足,幾乎不可能打破。而且TU繼續在演進:2001年開始,李曼特決定將客戶引進這套程序。特定的客戶可以贊助一個 TU小組,派自己公司的主管參與計畫,該項計畫並將以該公司所面臨的商業挑戰為重心。三部曲公司得以將其研究發展成果及領袖養成程序,對這些主管級人物展現,此種曝光機會非常難得。而客戶可以省下多年投注於創新的時間,甚至可能獲得重大突破。最重要的是,參與TU計畫本身就是一場奮戰。

由於這種良性循環規模龐大,而且有一套既定程序,其他公司想如法炮製,勢必非常困難。大多數公司有許多慣性必須克服,有些甚至必須將發展方向完全相反的循環,整個扭轉過來。

這不是件簡單的差事,一路下來,大多數熱誠的改革者還會不斷碰上種種反彈,而這些全都在意料之中:花費太昂貴了。我們無法讓最好的人才離開工作崗位;我們不能將創新大任交給一群小毛頭;我們沒有把握他們是否會在我們花大錢訓練後,帶著這些技巧用到別處去。藉口,一連串的藉口。

我並不是說,你沒有理由不將TU式的新兵訓練營全盤照收。也許你大多數的新進員工並非剛出爐的大學畢業生,而且他們就是無法應付新兵訓練營中,工作與生活嚴重失調的狀況;也許你的行業不夠搶手,不像公開上市前的軟體業,所以無法吸引到那種可以想出你下一個熱門產品的天才(雖然李曼特一定會反駁說,吸引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提供這類機會)。還有很多的理由,都足以解釋為何有些地方無法複製TU。但是,顯然還是有很多公司可以依樣畫葫蘆,而且享受成果。我希望,讓我們裹足不前的,不是我們無法運用這套模式,而是我們還沒想到、而且還沒看到成功的先例。

然而,現在我們不但已經發現,而且看起來還大有可為。接著,就看其他領導人如何想像在自己的組織裡,運用這套模式。尤有甚者,若想成功,最高領導階層必須親身參與,而且真正承諾將學習視為雙向道。如果少了這些人,而且少了這種態度,沒有一項新人訓練計畫,會真正受到尊重,也不會發揮太大的影響力。但是,如果兩者皆備,影響力將很深遠,遠遠超過單純訓練新人的目標而已。發生在三部曲公司的一切,正是如此。

把三部曲大學搬上網路

三部曲大學有一項很特別的新發明,我認為一切精華,盡在其中。這是一套名為 Leadership.com的軟體應用系統,1999年冬季由一個TU計畫團隊所設置。

當時,這個團隊深受執行長李曼特的願景與活力所啟發,他們開始認為他的話傳播得不夠遠。讓新進員工聽到李曼特講述其最新的想法固然很好,但是如果整個公司上下也都可以聽到,豈不更棒?懷著這種想法,他們為李曼特開發了一座網路平台,把他「可傳授的觀點(teachable point of view, TPOV)」貼在網站上,並接受回應。這個網站很快就擴充為Leadership.com,成為一個多媒體平台,各種想法可以在此分享、回應與討論。而且,並不是只有李曼特一人在傳播其意見。目前已經有超過二百名三部曲公司的員工張貼自己的錄影片段,針對公司、自己的營業單位、自己工作的部門,甚至自己本身的願景、價值觀與目標,提出個人的看法。現在,在Leadership.com尚可以看到每一名三部曲大學畢業生說明他們對公司的理想,以及將如何貢獻,以達到目標。這是一門必修學分。

Leadership.com最重要的威力來自於他人的回應,以及因意見交流而得到思想上的啟發。每一段錄影都伴隨一段重點大綱。而且此網站上有一套機制,使觀眾可以針對表達方式以及發表的內容評分;另外還有公共論壇,公司裡每一個人都可針對演講中提出來的問題,或未提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同時有一個計分板隨時顯示最新的得分統計。這套系統使得公司上下各個階層都能參與公司的策略,而且使TU的良性教學循環,延伸到整個公司。

三部曲公司受惠於Leadership.com甚多,所以最近已經決定將之商品化,以賣給他人。最早的顧客包括Percepta,這是福特汽車與TeleTech 合資成立的顧客關係管理公司。我非常希望這套系統會成為第一套有效的新型網路工具:L2L(leader to leader,領袖對領袖)應用系統。

想想看:一群新進員工才一起步,就飛速前進,創造出成功的創新產品,此一創新不但有助於培養領導才能,而且為公司帶來正面變革的動力。這在三部曲大學以外的地方,有可能發生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