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午後,車窗外的田野片片,看似絕路的遠方,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轉眼間,一棟棟乳白色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杏輝藥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在宜蘭冬山鄉的工廠。基於一份鄉土感懷和環境認同,杏輝製藥董事長李志文在創業之初,就選擇在宜蘭扎根。
坐落在宜蘭這一片單純的土地上,然而杏輝實際要面臨的產業競爭環境,卻沒有等同般的簡單。
看好生物科技發展的前景,杏輝和其他製藥廠一樣,也步入轉型階段,初期研發主力,是以癌症藥物為主。Phyxol(輝克癒蘇)是剛在今年6月獲得衛生署許可執照的抗乳癌注射針劑,主要成分為「紫杉醇」,被衛生署審核為第二線(復發病人)用藥。
以同質成分來歸納,杏輝是國內的供應廠商第三家,但卻是取得紫杉醇藥品許可執照的第一家,「因為我們在處方和製程上是自行研發,」杏輝研發中心推動小組副理張嘉慧表示。
採取「接軌」方式來扮演藥物研發中的一環,是杏輝目前自許的最佳位置。況且進行從無到有的原創性研發,就如同一場豪賭,利潤高成本風險也高,不是每個人都玩得起。所以李志文一向堅信,「要選擇舞台上最適合自己的角色來扮演才會出色。」
面對國內市場規模有限,企業轉型勢在必行。「而取得紫杉醇藥品許可執照的最大意義,在於表示台灣將來也有自製外銷的能力,」李志文加強了語氣。在朝這個方向開創的路上,「中草藥研發」也成為杏輝另一個發展重點。杏輝已將中草藥成分的開發運用到健康食品方面,在8月份又即將取得「中草藥成分及臨床應用專利」,未來也計畫朝向癌症治療的領域,並配合化療藥物的服用,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
Phyxol效益,年底一千萬
根據杏輝財會部門的資料,杏輝資本額為新台幣4.8億元,2000年的營收約6.5億元,獲利金額約4700萬元,純益率為7%;2001年的預期營收約8.1億元,預估獲利約7300萬元,純益率為9%,「預計到年底,Phyxol會為杏輝帶來1000萬元的營收貢獻,」張嘉慧預測。
二十七歲創業的李志文,有鑑於當時台灣市場的需求,加上肯定自己的實務專業,促使醞釀已久的創業路程因而上路。
他回憶著說,從學校畢業後,就進入美商派德藥廠,後來派德被合併,家人建議他不如自行創業,在一番衡量後,便利用幾年累積所得和家人一點資助,湊足了創業資本額「1000萬元」。
今年五十三歲,秉持年輕創業時的那股魄力,李志文憑恃自己敏銳的前瞻性,毅然決然搶先邁向高門檻的癌症藥物研發。因為太平洋紫杉醇的稀少性及通過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認證的困難性,「即使國內藥廠有能力研發,也不見得能取得原料供應,」李志文說。
李志文曾經當過「加拿大華人學術學會」會長,當地人脈關係良好,在五、六年前認識了加拿大Phytogen的董事長。因為Phytogen的紫杉醇是全世界少數幾家通過美國FDA認證,加上彼此都想開發癌症藥物的市場,基於互惠互利的原則,雙方共同合作Phyxol的研發,杏輝提供製程技術,Phytogen公司則是提供原料技術。
雖然藥物原料和技術是從加拿大Phytogen公司取得,但處方和製程也是影響藥物成效的關鍵點。尤其在高度技術密集的研發層次,投入的人力和金額更顯得重要。杏輝今年在生物科技研發的經費有5500萬元,約占營業額的7%,相較去年的3863.4萬元,有增加的趨勢。未來,也將持續提高研發經費的比例,「要把實力放在以後的競爭力,R&D(研發)的錢省不得,」李志文強調。
在研發團隊方面,預計從三十幾個人,增加到四十五個人左右。為了更提升研發團隊的專業素質,杏輝也透過同業引薦、青輔會介紹,或是從海外聘請,其中包含了藥物動力學、生命科學,以及生物相關學科等專業人才,「加上研發人員的工作年資平均都有七、八年,合作默契佳,也充分掌握公司特性,當然更能發揮個人所長,」張嘉慧有信心的說。
身為國內第三家同質抗癌藥物的供應者,杏輝所面對的是,該如何打破既有的供需來源結構。
「醫生」是最主要的採用者,所以必須先搏得醫生的信任,提高接受度,其次就是價格策略。張嘉慧表示,杏輝一直都有參與或贊助癌症的相關協會或公益活動,藉由這個管道,可以直接接觸醫生,讓產品有被採用的機會。而且因為是合作研發,成本相對低很多,在價格上也有更大的競爭空間。
積極合作,邁向國際
對杏輝來說,Phyxol抗癌注射針劑只是一個開始,也是當初根據調查的歸納結果。至於未來,基於市場區隔的考量,杏輝會將重點放在東方人常見的癌症類型上,例如肺癌、鼻腔癌、肝癌……等,針對西方國家較少著墨的病症去加強。
目前杏輝的產品(藥品、食品、化妝品)外銷國家大多分布在亞太地區,為了將來能開啟更多元的國際市場,杏輝積極尋找國外合作的機會。
Can Cap是杏輝加拿大的分公司,扮演著打入北美市場的叩門磚,也是爭取當地廠商技術合作的前哨站。「因為製藥是一種high-tech的產業,需要尋求高文明國家的認同,」李志文說明選擇加拿大設廠的原因。
另外在美國,杏輝與耶魯大學共同投資「美國惠生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合作著重在中草藥的開發與相關資訊的交流;大陸方面,則是成立「青海明杏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藉此來拓展大陸的龐大商機。
在兩旁擺著杏輝產品和獎牌的會議室,李志文為杏輝的將來,擬出了三個發展方向,其中接軌式的研發技術,以及掌握中草藥的上游主導地位,都是屬於較為中期的目標。發展BE(生體相等性)和BA(生體可用率)的檢測試驗,則是預計短期內可以達到的目標,「通過BE、BA的試驗,證明我們可以做到和原開發廠一樣的藥效,而不是一味的copy,」張嘉慧強調。(魏棻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