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科技,長期深耕於精密脫蠟鑄造技術,研發遊艇、快艇、水上摩托車等海上載具所使用的不銹鋼螺旋槳,輕薄精密度高,還能提升引擎性能,穩坐全球第一船用螺旋槳龍頭的寶座。
走入般若科技的工廠深處,幾位身穿厚重防護衣的員工站在熔鐵爐前,緩緩且仔細的將被火燒至 1600 度的鮮紅色鐵漿杓起,再將其精準而熟練地灌注進鑄模中,空氣中瀰漫著揮之不去的熱氣。
接著,只見員工熟練的將陶瓷模外殼除去,露出內裡細緻的銀白色不銹鋼螺旋槳。別小看這支螺旋槳,它可是般若科技以關鍵「精密脫蠟鑄造」技術製成,其精密的程度可媲美飛機零件、人工關節,甚至人工牙齒。
般若科技創辦人林允進說:「光是灌注鐵漿都是一門功夫,只要速度、高度、角度差一點,成品就不會完美。」
全球最大水上摩托車螺旋槳製造廠
(圖說: 目前幾乎全球100%的水上摩托車,都使用般若的不銹鋼螺旋槳,快艇也有高達40%的市占率 )
從設計、開模到製造,般若科技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為世界大廠 ODM 螺旋槳的企業,在國際船舶引擎大廠中打下金字招牌,包括龍頭廠加拿大龐巴迪,以及日商 YAMAHA、鈴木等頂尖企業,都是般若科技的大客戶,目前,般若科技更是全球最大的水上摩托車螺旋槳製造廠。
快艇與水上摩托車等休閒娛樂載具,就像高級跑車一樣,講求駕駛時的性能與速度。在海上駕駛尤其馬虎不得,除了要有頂尖的引擎設備之外,還要有足以抵抗海水侵蝕的高性能螺旋槳,才能讓每一次的航行都能兼顧安全及享受快感。比起其他廠牌,般若科技不僅在價格上具有競爭力,還可以做到螺旋槳一分鐘 8000 轉的運轉,提升引擎 10% 以上的性能表現,在業界可以說是無人能出其右。
也因此,目前幾乎全球100%的水上摩托車,都使用般若的不銹鋼螺旋槳,快艇也有高達40%的市占率,每年生產 70 多萬顆螺旋槳,打造出年營業額 15 億的螺旋槳王國。
放棄臺大教職 毅然創業
般若科技的創辦人林允進,不僅是般若科技的經營者,更是公司研發的核心人物。
熱愛船舶設計的他,從小住在彰化王功漁港旁,每天看著船隻進入港口,埋下了他對船隻的不解之緣。而他雖然家境清貧,卻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動力。「我從小看企業家傳記,尤其盛田昭夫更是我的楷模,也影響了我後來創業時堅持做品牌的理念。」林允進說。
後來,靠著努力念書獲得獎學金,他進入東京大學船舶工學研究所攻讀學位,他的博士論文突破了當時的框架,不僅提出了改良船體設計的理論,後來更成為現行船隻的通用設計方法,可以說對船舶交通有著深遠的影響。
但是,雖然有著天才般的研發與設計能力,林允進在歸國之後來到臺灣大學任教,卻沒有受到重用,也苦於無法將理論應用於現實。當年正值青壯的林允進心一橫,在1986 年時決定離開教職自行創業,加上籌資64萬元買來的第一部三次元銑床機,帶著家人搬到臺中北屯創辦般若科技。
堅持先進技術 締造最佳品質
創業初期,般若科技以生產船用銅螺旋槳為主,客戶主要是臺灣遊艇業者。後來在豐國造船牽線下,改良了當時海軍巡邏艦艇的螺旋槳,讓原先連16節速度都不到的軍艦,一下子上升到18.3節,可見般若科技已具備優良技術。
創業兩年後,林允進意識到銅螺旋槳的成長空間不大,決定投入資源研發水上摩托車用螺旋槳市場。他花費了一年時間學習「精密脫蠟鑄造」技術,過去,這種技術大多應用在車用複雜精密零件,林允進卻首先應用在螺旋槳上,優化產品的輕薄性與精密度,自然在性能上也能大大提升。
不僅如此,林允進也在不銹鋼螺旋槳的原料上做足功課。當國外大廠多半使用 15% 鉻、5% 鎳時,般若卻是採用 23% 鉻、10% 鎳,製成真正的不銹鋼,「我們的螺旋槳放在海水裡幾乎不會生鏽!」
(圖說: 般若科技以關鍵「精密脫蠟鑄造」技術製成的螺旋槳,其精密的程度可媲美飛機零件。)
同時,般若也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在1991年在專攻水上休閒娛樂盛行的美國西岸聖地牙哥設立分公司,甚至在1995年轉至東岸的邁阿密開設分公司。很快的,因為般若生產的螺旋槳品質優良、價格競爭力高,一下子便在美國出名,甚至連全球最大水上摩托車業者龐巴迪(BRP)都提出 ODM 的需求,使般若的代工量逐漸攀升,從每年5,000顆一路推高到12萬顆,成長一飛沖天。
一度破產 靠堅實技術東山再起
就在公司不斷擴大,甚至加碼投資新廠房的時候,般若科技卻突然遭到龐巴迪抽單,營業額瞬間砍半,再加上專利官司敗訴,公司一度瀕臨倒閉,林允進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
所幸,林允進的妻子在他拚命跑海外市場時,將原本預計成立的新廠房順利脫手,暫時解除倒閉危機,更替林允進換取到時間,決定全力開發遊艇、快艇專用的螺旋槳與推進葉輪,不想再被單一訂單綁死。
為了做出新產品,林允進從美國買進射腊新機台,憑藉著自己對螺槳模具的專業知識進行改良,並委託國內當地的機具廠商量身打造專屬機台,又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摸索出最佳的鋁合金熔湯鍛造技術,更開發出大小、材質、種類各異的螺槳模組,並經常飛去邁阿密進行實船測試,讓新產品一上市後就能一鳴驚人。
同時,般若也將直營與經銷據點延伸至歐洲及紐澳,並且接獲全球船用引擎公司如HONDA、SUZUKI、VOLVO、BRP等大廠的訂單,研發與業務多管齊下,讓般若漸漸站穩全球船用螺旋槳王國的龍頭地位。
(圖說: 般若科技摸索出最佳的鋁合金熔湯鍛造技術,開發出種類各異的螺槳模組,站穩全球船用螺旋槳王國的龍頭地位)
以關鍵技術 多角化經營產品
在冠軍產品不銹鋼螺旋槳之外,般若科技更在近幾年間不斷拓展事業版圖。
2013年,因為太太健康出了問題,醫生建議應將不銹鋼鍋改為鑄鐵廚具,林允進因此特地前往日本「南部鐵器」的產地,在多番研究之後決定以自己在行的精密脫蠟鑄造技術來製造鑄鐵鍋,用起來更為安心,也能掌握原料來源,自此創立了自有品牌「大古鐵器」。
用多年來純熟的鑄造技術研發出高級鑄鐵廚具,包括鑄鐵鍋、鑄鐵壺等,因為捨棄傳統的砂模鑄造而採用精密脫蠟鑄造法,使得產品表面光滑、內裡乾淨細緻、壺身薄強度高又能輕量化,比起其他鑄鐵鍋更為出色,短短數年已在消費者間建立起口碑,更是出了名的「臺灣精品」代表。
目前,大古鐵器專攻台灣市場,每年約為總公司帶來約7000萬營收,雖然比起般若一年15億的螺旋槳營收,只是九牛一毛,但對於林允進來說,大古鐵器是他重要的幸福事業。
未來,般若科技除了持續深耕不銹鋼螺旋槳的利基市場,也將逐年增加對大古鐵器的研發與拓展,近年來,看準東南亞地區的簡便小艇市場潛力無窮,亦打算將事業拓展至造艇。
而擁有東京大學船舶工學博士學位的林允進,對技術研發始終懷抱熱情,他自己繪圖、研發,將傳統螺旋槳升級為噴射式推進系統,且取得噴射式螺旋槳專利權,更砸下逾 4.3 億元,在臺中工業區購得 1,800 坪土地,準備擴建第 5 廠,為搶攻全球市場提前布局。
總結般若在全球市場上的成功關鍵,除了創辦人本身具有遠見與研發的精神,率先投入螺旋槳的精密脫蠟鑄造技術之外,更在材料配方上做出差異化,打造出品質優良的產品,博得全球市場信任。同時,積極布局國際多角化經營,讓般若擺脫對單一客戶的依賴,成功在世界螺旋槳廠商中站穩龍頭地位。
精密脫蠟鑄造技術簡介
定義:精密脫蠟鑄造是機械工業一種重要的精密成形製造法。先用蠟製成模型,將蠟製模型以石膏泥漿掩蓋,待其乾燥,再加熱使蠟模型熔化流出,形成石膏模,將熔化的金屬直接倒入模中,然後將石膏模敲破,即可取出成品,適合複雜形狀的精密鑄造作品
特色:具有尺寸精確、表面光平、不受複雜外形限制、材料選擇多元化等優點,應用面向廣泛,特別適合製造成本高的零件,具工期短、成本低優點
影響:螺旋槳一分鐘運轉可達8000 轉,提升引擎 10% 以上的性能表現市場
成就:水上摩托車使用的不銹鋼螺旋槳市占率100%。快艇螺旋槳市占率40%
研發困境:透過改善不銹鋼螺旋槳原料比例為23%鉻、10%鎳,優化產品的輕薄性與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