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天裡,走在曾文溪口附近的河岸上,海風蒸騰的熱氣和彷彿會將人融化的豔陽,總教人燥熱難耐,這和東北季風在耳邊呼嘯而過的冬時景況是天差地別的戲劇化變裝。
這裡是七股,一個位於台灣西南沿岸的小漁村,雖同為曾文溪流貫其中,但東北季風強勁,土壤鹽分高,農作物無法生長,有別於嘉南平原的豐沛富饒。放眼望去盡是插滿蚵架的魚塭淺灘,而從事養殖牡蠣及捕魚等沿海養殖漁業來討生活,也就成為七股人不得不接受的宿命。雖說面積居台南縣之冠,甚至等同於一個台南市,但囿於天生的自然條件,三十年來爹不疼、娘不愛地被遺落在台灣最西端,成為台南縣市中經濟最拮据的鄉鎮。
然而,七股這塊貧瘠荒蕪、被遺忘在海濱的土地,卻上演了一場綿延七年、迄今仍無解的爭議。這項「工業開發」對決「環境生態」的尖銳爭議,卡在濱南開發案的環境影響評估拖了七年未結案,最近因為力主這項煉鋼廠投資案的郭炎土於5月31日接任中鋼公司董事長,而使得風波再起。
更迫切的是,開發廠商已於日前悄悄提交定稿本修正,由環評委員進行書面審查,一名環保署官員樂觀表示,如果順利的話,應該可在今年底前定稿,之後廠商就可以隨時動工。
贊成工業開發的一方,以濱南工業區開發案、大煉鋼廠投資案為代表,支持者從台南縣長陳唐山為首的行政體系、民意代表,到寄望以經濟開發來改善生活的部分七股居民,各有所求。
從環境生態角度反對煉鋼廠的一方,由號稱誓死反濱南的立委蘇煥智、各界保育團體到以養蚵維生的潟湖沿岸漁民,他們珍惜的是完整保留台灣濕地型生態的潟湖,以及每年來台過冬的珍稀鳥類黑面琵鷺(來台數目占全球總數三分之二以上)。他們擔心工業開發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力爭以設立休閒生態觀光國家風景區,來取代工業區和煉鋼廠,為後代子孫保存一塊淨土。
台灣最大的潟湖
潟湖和黑面琵鷺,是七股兩大生態資產,歷來所提出在七股進行的各項工業開發案,為這兩項生態帶來嚴重威脅。
七股鹽場一帶的濕地及離島沙洲與陸地間形成廣大的潟湖地形,是台灣最大的潟湖,不僅完整保留台灣濕地型的生態,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已經過度開發的整個台灣西海岸,僅存唯一能夠調節氣候和海水的「開口」,甚至有環保人士形容它是西海岸的「肺」。
也因為潟湖擁有豐富漁業資源、浮游及底棲生物,故成為亞澳海線候鳥遷徙的必經之地,號稱台灣西部最重要的候鳥中繼站。這三百公頃的濕地,又因每年秋末至翌年春季棲息了世界僅存黑面琵鷺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而聲名大噪。
為了促進台南縣的經濟發展,前任縣長李雅樵任內首先提出七股工業區開發案,計畫利用曾文溪口八百二十七公頃的縣有地,開發為工業區使用。雖然環境評估時胎死腹中,卻因此發現國際保育候鳥黑面琵鷺在此度冬。而之後由東帝士和燁隆集團主導的濱南工業區也因大量占用黑面琵鷺主棲地,轉而提出在七股潟湖附近的淺海灘地開發七輕石化煉油廠及大煉鋼廠。但這件面積廣達兩千餘公頃,計畫投資金額高達新台幣4000億元的濱南工業區開發案,不但沒有因移地之舉而息事寧人,反而引起支持與反對民眾近七年的激烈抗爭,釀成經濟發展與保育的長期拔河賽。
水和潟湖是濱南案關鍵
爭議拖了七年,直接關鍵在於濱南工業區的環境影響評估遲遲未定案,因為潟湖受到破壞、工業供水不足這兩大問題迄今無法解決。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還不只是環評的問題,工業開發長期對整個環境和黑面琵鷺的影響,仍有隱憂;從經濟面來看,工業開發不見得一定能為七股當地居民帶來高度的經濟效益。
暫且不論興建國內第二座一貫作業煉鋼廠在產業界引發的爭議尚未平息,只從環境生態角度看,濱南案也是有待商榷的。環保署早在1999年12月17日就有條件通過濱南案的環評,這個「有條件」包括了二十七項但書和九項附帶決議。在這些待解決的問題中,現在剩下供水和潟湖兩個問題迄今無解,而且還可能引發更多另案環評,所以濱南案環評仍無法定稿結案。
在用水方面,雖然廠商需水量已由每日三十萬噸降為十九萬噸,但由於水資源局仍只能供給八萬噸,供水不足部分,只得讓廠商自行採海水淡化方式解決,而且還需另做環評。
至於潟湖引發的問題,也是沒完沒了。「目前濱南案最大的爭議是在潟湖,而不是在黑面琵鷺,」全程參與環評過程的環保署綜合計畫處處長倪世標表示,最早黑面琵鷺的確是爭議點所在,但在濱南案廠商將區位北移之後,潟湖的問題變得更迫切。
當年環評審查結果要求廠商使用潟湖面積不得超過5%,且限於興建工業專用港需要,不得做工業區用地,工業港也要另案做環評。而工業港的興建也引發新的環境問題,潟湖調節水位的功能及養殖環境都將因此遭受破壞。
一旦濱南工業港興建後,突出外海五公里的防波堤將使潟湖外的網子寮沙洲消失,潮口易位或擴大,破壞潟湖原來的地形地貌,進而使潟湖失去遮蔽海岸的功能,颱風暴雨一來,七股恐怕難逃淹水之虞。另外,密閉的潟湖敞開後,湖內水深鹽度改變,加上工業廢水入侵,現有養殖環境恐遭不測,「潟湖破壞的生態具有不可恢復性,」倪世標指出。
環評有條件通過卻始終未能定稿,這也在前一陣子引起監察院關切,要求環保署必須隨時告知濱南案所有後續處理動作。台南縣長陳唐山認為,濱南案實在不該再繼續拖下去,不管准許開發與否,都應該趕快做出結論,「一個案子拖了六年多,難道不覺得對人家沒有交待嗎?」而在環保署長任內有條件通過濱南案環評、現任國策基金會永續發展組召集人蔡勳雄更強調,「要是在我任內,這個案子早解決了。」
「依我看這是個死案,根本過不了,」立委蘇煥智斬釘截鐵地說,不足的十一公噸用水若以海水淡化方式根本不合經濟效益,潟湖方面至今也尚未達成共識,而且工業專用港不但需經過行政院核定,也得請經濟部報交通部會商,「很難耶!」蘇煥智攤了攤手。
蘇煥智也質疑東帝士、燁隆兩大集團早已因財務危機失去開發濱南案的能力,「一個連自己的債務都無法償還,另一個則是經營到連股份都要賣掉,我不相信他們有多大的餘力支撐這樣的投資,」蘇煥智樂觀地表示。
不論外界對潟湖和供水的問題是否能達成共識,大東亞(東帝士集團)與聯鼎(燁隆集團,1999年時經營權被中鋼收購)都已悄悄採取進一步行動。環保署官員指出,日前開發廠商根據審查結論所提之定稿本修正已送達,如果環評委員認同廠商說法,順利定稿後,開發廠商只要避開供水和工業專用港的問題,工業區就可以決定要不要開始施工。
黑面琵鷺有力阻擋
但除了環評最後剩下的潟湖和供水問題之外,長期以來一直跟濱南案糾纏的,就是保育鳥類黑面琵鷺的問題,環評並未完全解決這個問題。濱南案經調整後,將工業區由原距離黑面琵鷺主棲地三公里處,北移至九公里處,環評認為此舉將使濱南工業區對黑面琵鷺的影響顯著降低。但環保人士質疑,短時間的影響也許已降低,長期仍大有疑慮。
黑面琵鷺全身潔白、臉部黝黑、扁平琵琶狀的大黑嘴,因覓食時嘴喙有在水面下左右攪動習慣而被愛鳥人士暱稱為「La杯」。每年秋初從遠自中國東北、朝鮮半島三十八度線左右等地飛抵台灣度冬,隔年春天換上鮮黃的頸圈及蓬鬆的羽冠新妝北返。
由於每年在台灣停留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一直占有世界總量的一半以上,顯得彌足珍貴,也無怪台灣及國際環保人士極力同聲撻伐,阻止濱南案,深怕重工業帶來的污染會破壞牠們賴以存續的棲息地及覓食區,嚴重威脅黑面琵鷺的生存。
工業區離黑面琵鷺主棲地九公里,究竟夠不夠遠?
中鋼董事長郭炎土表示,「以九公里為半徑畫一個圓,共兩萬七千公頃,這些面積讓不到四百隻的鳥來居住,難道還不夠嗎?」
但反對者認為不能以距離論之。台南縣野鳥協會理事長黃銘欽轉述WWF(World Wildlife Fund,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香港分會來台視察結果表示,潟湖的水供給養殖魚塭,黑面琵鷺食用魚塭內的浮游生物及魚類,其實整個係為一個循環的生物鏈,「基本上根本不能以距離多寡論之,水源是整個連結起來的,怎麼能說沒有影響呢?」
沒有直接迫害,不排除長期危機
只要吃到文旦柚,就知道黑面琵鷺飛抵的資深鳥人郭忠誠則擔心工廠量產後對黑面琵鷺的影響。他根據自己夜間觀察經驗指出,黑面琵鷺在潟湖出現的機率的確是微乎其微,因此離主棲地九公里的濱南案在三至五年設計建廠期,應該對黑面琵鷺沒有直接迫害,但五到八年工廠量產後對黑面琵鷺的間接影響,卻仍是至今無人可以預料的。
郭忠誠是台灣第一個發現黑面琵鷺族群的人,他沒有顯赫的學術背景,卻對黑面琵鷺如數家珍。從1985年發現後,郭忠誠每年至少會有一百個晚上待在主棲地和黑面琵鷺作伴。
國內研究黑面琵鷺的權威,也是受聘為環評委員之一的師大生物系教授王穎認為長期會影響環境。他解釋,由於生態學所能提供的長期資料有限,再加上不確定因素高,只能從現有的野外勘察推估短期內濱南工業區九公里的距離對黑面琵鷺沒有太大的影響,但並無法從長期導致的危機去思考,「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外來的新東西,怎麼可能對環境沒有影響?」
由於濱南案對環境生態可能造成的影響太大,因此環評仍無法平息疑慮和爭議。
質疑的一方指責,環評有條件、有限度的准許開發,不過是分階段、全面性的開放給業者,也就是先局部開發,等把黑面琵鷺趕跑後,再全面開發。而且環評過程存在種種質疑,但在無法輕言退件的情況下,只好採取最安全的作法,那就是有條件通過。
1994年時將國外環評制度帶進國內的蔡勳雄拍胸脯保證,環評過程絕對公開、公正,不但聘邀各方專家學者、團體,更把不應該有的干預排除在外,「環評的過程是要釐出最適當的規模和土地使用性質,找尋開發和保育的平衡點。」
喜愛賞鳥、鳥齡已有三十年的蔡勳雄不只一次地表示,「如果當初我不是環保署長,我會反對濱南案,但經過環評之後,我可以接受,如果專家給的意見是YES,我又怎麼能說NO呢?」他接著指出,一個資源當然是能不破壞最好,如果開發利益遠超過保育,就要懂得如何smart use。
縱使環評結果認為濱南案對黑面琵鷺影響不大,但為了不落國際保育團體口實,仍請農委會儘速劃設黑面琵鷺保護區,但這又引來另一波紛擾。
給牠客廳,不給餐廳
縣政府自以為對黑面琵鷺設想周到的保護,但外界質疑之一是,縣府未把黑面琵鷺覓食區劃入保護區,鳥兒如何生存?質疑之二是,縣府在主棲地及賞鳥亭的作法造成太多人為的干擾。
在台南縣政府規劃中的曾文溪口野鳥保護區,被外界批評為只給黑面琵鷺客廳,不給牠餐廳。雖然把一千三百公頃劃給了黑面琵鷺,但只把黑面琵鷺白天的棲息地劃入保護區,而晚間覓食的東魚塭與北魚塭區卻未被劃入保護區的範圍,而且所劃大半深水海域都是黑面琵鷺不去的地方,這也讓黃銘欽不禁質疑,「莫非縣府要訓練天生不會游泳的黑面琵鷺學潛水?」王穎也表示,「我始終堅持一定要將黑面琵鷺覓食的東魚塭劃為保護區。」
其次,縣府在黑面琵鷺主棲地附近的動作太多,被環保人士質疑造成太多干擾。
主張工業和環保絕對可以共存共榮的陳唐山,面對環保團體一再批評不注重環保。他再三指正,每逢賞鳥期縣政府都會雇用臨時人員分三班巡邏,也會在賞鳥亭旁設停車場、拓寬主棲地旁道路,以利觀光客賞鳥之用,「保護黑面琵鷺的工作,我們能做的都做了。」
相對於台南縣在黑面琵鷺主棲地周圍鋪路,或在一、兩百公尺內建停車場,香港米埔黑面琵鷺保護區卻選擇減少干擾、限制每天的進出人數,而且將附近的魚塭保留做為緩衝區,非經允許不得變更使用。「生態區要盡量減少人的干擾,硬體要愈少愈好,」黃銘欽強調。
開發真能帶來利益?
然而,即使不考慮環境問題,開發工業區真能為當地人帶來經濟利益嗎?贊成者認為只要開發就能帶來經濟利益,但反對者以麥寮六輕的負面例子反對。
台南縣沿海地區長期面臨漁業不景氣、漁村經濟蕭條、人口流失嚴重,地方民意代表們一致認為,要讓七股脫胎換骨,唯有濱南開發案一途,因此他們寄望濱南工業區所帶來的就業機會,能將養殖漁業沒落造成的推力,一舉化為留住鄉內子弟的拉力。在縣議會上的表決,除了兩位出國,所有議員壓倒性的通過。一位鄉民代表甚至公開在環保署表示,「我們歡迎煉鋼廠來,沒水沒關係,我們就五天不洗澡嘛。」
任期即將屆滿的陳唐山,對濱南案的態度也轉趨積極。陳唐山尊重環評委員的專業態度,認為只要依法通過環評,又能監督環保,沒有理由反對濱南案,「很多漁民告訴我,現在當漁民已經無法維持生活,苦得要命,他們希望趕快轉型。」身為地方父母官的陳唐山看中濱南案帶來的三萬個就業機會,希望藉此促進地方繁榮,降低台南縣高達4.5%以上的失業率。「相較於南科運用的高科技人才,濱南案可以補此缺憾,幫助台南縣農業大縣的轉型,」陳唐山強調。
多次發動反濱南案南瀛苦行和總統府大遊行的蘇煥智,將濱南案當成他政治生命的賭注,誓死反濱南到底。他以勞保局跟國稅局的資料舉證,事實證明如六輕台塑麥寮廠興建完成後,就業人口中具有雲林戶籍的只有一千多人,估算濱南案應該會造成兩千戶漁民家庭約五、六千人面臨失業危機,近海養殖及漁撈業也將有一萬多人遭受直接衝擊。「我認為導致的失業比率將大於濱南案創造的就業人口,」蘇煥智篤定地說。
黃銘欽也說,有了六輕的借鏡,更可預期將來廠商必然會捨價碼貴又麻煩的當地居民不用,專挑便宜又好用的外勞。
當地許多漁民害怕工作不保,對於濱南案也不贊同。每次參加環評、開記者會前都為了準備資料而整夜窩在辦公室的黃銘欽指出,「每次開環評時,當地漁民都害怕他們的家園、工作會不保,當地的居民真的很可憐,」被戲稱為黑面琵鷺擺第一,老婆擺第二的黃銘欽訴說著漁民的悲哀。
操著純正海口腔閩南語的漁民陳家旺就是典型的代表。陳家旺自小就因為養蚵之便,足跡踏遍潟湖的每個角落。滿頭白髮、人稱家旺伯的陳家旺,由於無法忘情於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從1994年濱南案進入環評階段後,就組織了七股海岸保護協會,參與反對濱南案的工作,陳家旺每天勤練著國語只為到環評公聽會及中鋼股東會上爭取環評委員的支持,因為他們要求他用國語發言。一切努力,都是因為「台灣西海岸只剩下這一千六百公頃,如果也被破壞殆盡,就實在太可惜了,」陳家旺說。
陳家旺猶記得去年參加中鋼股東會時,當時的中鋼董事長王鍾渝握著他的手說,「雖然我們投資燁隆22.5%的股權,但我們不一定會開發,就算能賺再多錢,會危害後代子孫的事我們絕不做。」事隔一年,中鋼易幟變天,不確定的陰影又再次襲面而來。「郭炎土說要蓋工廠來回饋我們,但在回饋我們前卻先來搶我們的飯碗,」陳家旺接著指出,廠商仗著七股人知識水準低,對工業區帶來的影響毫無所知,以賠償金為誘餌拐騙他們,「有的漁民已經不養蚵了,反正也無啥損失,賠償金反而可以多一點收入,」陳家旺難過地表示。
以觀光業取代重工業
不可否認的,比起鄰近幾個鄉鎮,七股真的需要好好建設一番,反對工業開發的人士提出以生態觀光來繁榮地方。
幾年前人煙罕至的七股潟湖和黑面琵鷺賞鳥區,現在每逢假日都有四、五十輛遊覽車湧入,為當地漁民帶來不少觀光收入。蘇煥智指出,生態觀光產業是一個國家的內需建設,但台灣觀光產值只有1%,明顯偏低,他估計七股沿海生態觀光產值可達每年100億元,不啻為帶動七股地方建設的新契機。黃銘欽強調,發展觀光與蓋煉鋼廠絕不可能同時並行,「遊客怎會願意在冒煙的大煙囪旁觀賞黑面琵鷺,那不是很殺風景嗎?」蘇煥智也指出,濱南案對台南縣就業無太大助益,現階段石化業與鋼鐵業已不具競爭力,卻造成當地生態負面衝擊,而結合宗教、生態、文化的國家風景區百利無一害,預期的觀光人潮將是宜蘭冬山河的數倍以上,也將成為台灣最熱門的觀光景點。
水及潟湖讓濱南案的環評結不了案,埋下了不可知的伏筆,而年底選戰的勝負更使得檯面下競爭暗潮洶湧。雖然郭炎土的入主中鋼,為整個情勢投下變數,但反對開發的蘇煥智也已經獲得民進黨提名參選下屆縣長,倘若台南縣民雙手將蘇煥智拱入新營的縣政府,濱南開發案恐怕不會那麼順遂,而郭炎土這場濱南延長賽也就有得打了。
濱南案似乎已不是人與鳥的戰爭,而是人與人、錢與權的戰爭?
在七股土生土長的陳家旺,每當吹北風無法捕捉虱目魚時,總愛一個人到曾文溪口欣賞夕陽。「最好是能激起一點浪花的一級風,當溶溶暮色生起火紅彩霞籠罩曾文溪口,以偏紅的繽紛投影在波光粼粼的海面,就像鑽石般璀燦亮眼,令人著迷,」陳家旺如癡如醉的說著。不知十年後是否還能在被日本人稱為「星星的故鄉」的七股看到這般令人驚豔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