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公司正在向下沈淪。你的客戶不告而別。原本像睡獅一樣的競爭對手卻醒過來了,成為你最可怕的夢魘。你的公司營運陷入困境,要靠你來解救。動作要快,你的第一步該怎麼做:開除員工以殺雞儆猴?試著安撫每一個人?自行想辦法採取行動,不管別人怎麼說?(因為就是這些人造成這一團混亂的,怎麼還能聽他們的,不是嗎?)我們請教曾經協助或領導企業化危機為轉機的專家提出他們的解答。
先評估哪些人才可用狄西薩(Nina Disesa)McCann-Erickson(廣告公司)董事長兼創意總監
當你必須化解危機,轉危為安時,一定會面臨以下四種情形:員工士氣低落,擔心害怕的氣氛瀰漫,優秀人才打算離職,懶散不負責任的人袖手旁觀。
你大約有三十至六十天來建立新領導者的形象,說服每一個人你就是正確的領導人選,並且讓員工明白,你有採取行動。但若要帶來一些實質的改變,你得花上一年。
我在面對危機時是怎麼做的?首先,我先找出公司的優勢是什麼。你可以信賴誰?該讓哪些人留下來,好讓一切重新上軌道?
在一家廣告代理公司裡,上述問題很容易找到解答。你可以和很多人談一談,瞭解一下誰最會應付客戶。你也可以自己觀察一下誰的表現最好。我猜想,任何公司都不難進行這種評估。即使是在大公司裡,也很容易辨別誰是優秀的人才。
我在評估員工時,同時也著手規劃行動方案。你必須很果決。你不可能對任何事都有十足把握,事實就是如此,不能因為這樣就不採取行動。拿到80%的資訊就可以做決定了。如果錯了,還可以改,但千萬不要浪費時間等待,失去的時間是追不回來的。
你也許應該雇用一些新人,你會需要這組人馬來推動一些事情。你可能也必須開除一些人。你必須採取的行動愈嚴厲,在行動時就必須表現出愈多的善意。你並不是要毀了這些被開除的人,要記得: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公司好。
最後,你可能要暫時放棄個人的生活。危機處理可不是朝九晚五工作就能解決的,必須全心投入。而且,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以為只靠你自己一個人就能成功。
布瑞默(Henk Bremer)Cap Gemini Ernst & Young Management Sourcing BV(管 理顧問公司)創辦人兼總經理
瞭解一下目前的管理團隊對危機情況的看法。他們覺得這個危機有多嚴重?他們進行徹底改革的意願有多強?如果經理人覺得這個危機其實可能沒有那麼糟,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有人非常反對你擔任領導人,那就是個警訊。
你從一開始就必須瞭解,你就好像置身一個透明的魚缸。每個人都在仔細觀察你的每一個行動,而且都會有所反應。你要準備好解釋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能為公司帶來什麼好處。
當你在改變公司,希望化解危機時,一定要有一個「影子經理人」,這個人幾乎就像是你的教練,可以協助你在思考時,保持思慮清明,而且在你推動改革時,一直陪著你。危機處理所要處理的問題,往往是因為願景不明、員工工作不力而產生的,只靠你一個人是不夠的。
如果你決定開除員工,就必須明白,開除員工所傳達的訊息是很強烈的,會影響公司內部和外部的人對你的看法。除非你很確定你要開除的人會破壞公司,或者顯然不適任,否則就不要開除人。
瞭解客戶的想法山弗(Linda Sanford)IBM儲存系統事業群資深副總裁兼事業群執行長
出外找客戶面對面談一談,這是第一步。最好是根據客戶的意願和需要來制定化解危機的策略。
和滿意的客戶談,也要和不滿意的客戶談。瞭解他們的產業目前的情況,瞭解他們關心什麼。瞭解客戶的立場和他們對你的要求,可以釐清你的問題所在。這麼做可以協助你調整策略,並且在執行策略時,能配合市場的脈動。在和客戶談話時,不只問他們問題,也要告訴他們你的公司目前的情況。他們知道你的公司出了問題,所以如果你告訴他們你打算如何解決公司面臨的問題,他們比較可能願意繼續和你做生意。只要心中有客戶,就不會出錯。
派克(Chuck Peck)theglobe.com執行長
研究一下公司的財務狀況。在最初的六十天,你必須弄清楚究竟你面對的是什麼情況。你必須決定:你的商業模式正確嗎?產品組合正確嗎?你有多少資金可以運用?我剛進theglobe.com工作時,公司把資源花在許多不同的計畫上。有些計畫看起來有希望成功,但有時你還是不得不放棄。如果這些計畫會分散焦點,就不可能對解決危機有什麼幫助。但有時候,目前看起來情況並不是很好的業務,仍然相當重要,不能放棄。不要只根據業績的數字就放棄某項業務,要考慮那項業務的策略性。
注意銷售部門,銷售最重要。如果你已控制住成本,但並沒有讓業務成長,那麼還是無法扭轉危機。你一定得在銷售方面採取有效行動。創造業績的流程是否夠扎實?滿意的客戶有沒有下更多訂單?所有企業的生命泉源就在於銷售和行銷。最優先的行動就是要重新創造業績,重新注入活力。
最後,要跟員工談。和全公司的員工進行深入的談話,瞭解員工,也讓員工瞭解你。
艾德蒙森(Amy Edmondson)哈佛商學院助理教授
機會在哪裡?當發生危機時,太多經理人急著想用許多激勵人心的話語或忙碌的工作來重新開始,卻沒有先問一個很重要的基本問題:什麼策略可以讓公司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做一些困難的抉擇,決定公司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如果一項策略是要公司什麼都做,什麼客戶都要爭取,那麼就注定會失敗。好的策略必須有一套讓人一定會信服的道理(對於公司將要做什麼、為何這麼做是可行的,提出能讓人接受的一套說法),還要有一個讓人一定會接受的願景(員工腦海中對未來的印象,這個未來與他們的利益有關,也能激勵他們付出)。
一旦你有了策略,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花時間想戰術,而且盡量讓愈多人參與愈好。成功的危機處理,要讓與這項任務最切身有關的人來制定出比較好的執行方法,並且由他們來實地執行。並非每一件事都要讓大家一起參與,你必須很清楚地界定哪些事情由你自己決定,哪些事情可以讓其他人參與。對於可以讓其他人參與的事情,一定要很清楚地讓大家明白,你是誠心邀請大家參與的。
此外,如果你只說一次,人們不會記得你說過什麼,要常常說。而且,在危機狀況下,他們可能會覺得你口是心非,心想:「真的可以冒一點風險嗎?即使最後發現是錯誤的也無所謂嗎?老闆也許這麼說過,可是他不太可能真的這麼想。」所以我要建議你創造一個環境,讓員工能安心嘗試一些做法,並從中學習。
無論策略多麼令人信服,無論願景多麼強而有力,如果員工認為,即使他們冒風險、即使出發點是善意的,仍可能會受到處罰,那麼這個策略就會失敗。危機處理時要扭轉劣勢,意味著你所面對的是不確定的情況。不太可能第一次就做對每一件事,一路上會發生錯誤、失策、問題及令人憂心的狀況。如果員工不能很自在地公開提出、並討論這些事情,就無法成功執行一項新策略。
要讓員工安心,不是靠主管下個命令說犯錯不處罰就可以了,這是沒有用的。每一名主管和每一個工作小組都要身體力行。主管的行為必須展現開放的心胸,接受批評,而且也要讓他的同事和屬下相信公司能接納新的想法、疑問、擔憂和批評。要讓員工明白,公司知道解決危機之道不只要靠高層主管,也要靠所有的員工。
制定願景和焦點菲爾德(Charlie Feld)The Feld Group(管理顧問公司)創辦人及執行長
成功的危機處理有五項要素:由公司高層制定的公司願景,實現願景所需的時間,執行的人才、資金及貫徹到底的決心。
最重要的是願景,若沒有願景,就會失去方向。願景其實就是要有焦點。大多數公司都有充裕的時間來實現願景,其實往往比他們需要的時間還多。事實上,最難實施改造計畫的公司是那些並沒有陷入困境的公司。但即使時間真的很少,還是有太多人犯了我所謂的「操之過急症」。他們希望每一季都有明顯的進步,但這根本就不可能。我不會為了解決危機而規劃一個為期五年的計畫,我會想清楚五年的發展方向。但我會規劃一個為期兩年的行動計畫,在日常工作時,心中牢記這兩年內要達成哪些目標。
就我所知,大多數面臨危機的公司都有很多人才。其實很多陷入困境的公司也都有足夠的資金繼續發展,只是他們自己不明白而已。欠缺願景,或是有願景但沒有排定優先順序,浪費了許多資金。
大多數公司也有貫徹到底的決心。既然有決心,就應該觀察一下商業大環境。現況如何?產業內的動態如何?你的公司在這個產業裡有何機會?公司人才的問題?公司應用資訊科技的現況?決定你該怎麼做——那就是你的願景。然後就去做吧。(Copyright 2001 Fast Compan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