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逆轉不景氣竹科絕地大反攻

成章瑜、江逸之
user

成章瑜、江逸之

2001-05-01

瀏覽數 18,350+

逆轉不景氣竹科絕地大反攻
 

本文出自 2001 / 5月號雜誌 第179期遠見雜誌

不景氣的冰風暴,已經吹向台灣高科技的重鎮,新竹科學園區。

2000年9月,竹科大廠台灣慧智,率先裁員130人,這股裁員風,驚動了為新經濟榮景開party的科技新貴。當眾人還在思索,景氣到底出了什麼事,宏?竹科廠,無預警地裁掉了875名員工。

連半導體教父台積董事長張忠謀,都不得不在法人說明會上指出,全球半導體景氣真的已進入寒冷冬天;最令人驚訝的是,聯電董事會隨後公布的2000年股利政策,配股驟降至只有1.5元,以免高配股股本膨脹,稀釋下年度盈餘。

誰都不知道,接下來還會出現多少個讓人措手不及的震撼消息。1990年代一場熱鬧的電腦、網路、手機交織出的科技嘉年華會,繁華落盡了嗎?

張忠謀最近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時表示,過去幾個月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終結」,「從1991年開始,科技資訊快速成長,但2000年大家太樂觀了,甚至瘋狂,全球資訊產業,從PC到手機到internet,都認為可以無限成長。」

新經濟帶來的非理性繁榮,世人原本以為新經濟是景氣cycle(循環)的終結者,cycle將成為經濟教科書的歷史名詞,但是2000年的耶誕,網路大夢一夕破滅,美國長達10年的景氣榮景,突然吹起了熄燈號,全球陷入一片衰退性經濟恐慌,新經濟彷彿變成直線墜落的「死亡電梯」。

全球科技大廠思科、戴爾、英特爾,接二連三大幅裁員,連最被看好的明星通訊大廠朗訊也吹起裁員風。

國際景氣垂直墜落,台灣為全球大廠代工的科技產業,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

「這次景氣好像是坐電梯掉下來,」剛完成與聯友合併的達?董事長李焜耀形容,「dotcom(達康公司)這1年至少倒掉1萬家,1萬家影響多少PC、軟體的銷售,多少周邊服務商?」

直線下落的景氣,栽在虛擬的繁榮假象。

達康公司小子誕生,金主捧著現金登門,達康新貴大手筆購置超炫iMAC、高檔伺服器,一時盛況空前。

但是景氣不饒人,這些達康貴族,開門不到幾個月,就倒的倒,關門的關門,而PC、周邊軟體原本以為的榮景,不但開的票收不到錢,特別開模增加的生產線,也虧大了。而網路、手機市場瘋狂樂觀,「2000年這1年,有點把2001年上半年的生意都做掉了,」李焜耀說,2000年大家搶生意,從材料搶到設備,最後結果造成供過於求。

「Nokia在1999年很成功,他把材料供應商都包下來,阻斷對手的後路,去年他又如法炮製,拚命生產,後來才發現超乎預期,2000年底發現不對開始砍,但是已經囤積了超過半年的庫存,就是這樣啊,上半年的生意就是這樣被卡掉的,」身為手機組裝大廠的李焜耀搖頭說。

通訊網路擴張太快,大家拚命雇人開新廠,投資者更是不惜血本趕搭搶錢列車,但美國網路股從雲端栽下來,讓台灣,尤其是竹科的PC及通訊代工大廠,面臨比921震度還強的產業大地震。

雁陣驚寒,合併風吹

2000年底,國際大廠思科、英特爾、朗訊紛傳獲利警訊,一波又一波的財測下修,更是修掉了全球投資人的信心。而為全球科技大廠代工的台灣雁陣組合,更是驚寒。

台灣的廠商在全球不景氣的冰風暴中,達?與聯友3月13日迅雷不及掩耳宣布合併,更名友達光電,成為全球第2大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廠;3月14日,電腦二線廠商倫飛及志合也跟進;PCB(印刷電路板)的欣興與群策也在3月20日宣布合併。

一連串的「合併、合併、合併」充斥著整個2000年3月。不景氣,除了短痛的裁員減薪手段外,另外,「go big,or get out(不做老大,就拜拜)」的合併策略,也正在台灣快速發酵。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大都屬OEM代工性質,產品訂單及價格都必須看國際大廠的臉色,TFT-LCD、手機等業者在面對國際大廠訂單的壓力下,不惜削價爭取訂單,往往接單價格都在製造成本邊緣,必須透過相當的經濟規模產量才能獲利,形成大者恆大,小廠無生存空間的現象。

達?與聯友,原本市占率各僅6%,在全球24家TFT-LCD廠商中,自然難成氣候,但是兩家合併後,市占率一下子上衝至12.5%,僅次於三星電子的14.2%。

友達新任董事長李焜耀說,「如果只是單打獨鬥,二家公司所能用於研發的資金效益不容易發揮,」合併後可以集中全力擴產,其他對手無力招架。友達合併的模式,除追求經濟規模,更重要是集中人力研發新技術與產品,開發達?的低溫多晶矽TFT、OLED(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PDP(電漿顯示器),以及聯友的中小尺寸TFT、投影機用的LCOS(單晶矽反射式液晶)面板等。

事實上,這一波合併先鋒,是2000年1月聯電5合1。圍棋高手聯電集團董事長曹興誠,早就開始居安思危,「當時景氣正熱到最高點,你不得不配服曹董永遠領先景氣的眼光,」聯電行政長郭耿聰說。

聯電5合1後,間接費用占營收比重從15%大幅減少至8%,生產效率也增加5%,對毛利率貢獻增加超過10%,IC產能衝至220萬片,EPS(每股盈餘)由1999年的1.58元調高到2000年的4.57元,同時激勵對手台積電與世大與德?合併,塑造了IC雙雄爭霸的局面。

不景氣,對於二線廠商而言,合併被視為「快老二」的絕地大反攻。這個現象在技術成熟、非資本密集的筆記型電腦與主機板廠商更是顯見。

「快老二」,指的是企業擁有強有力的創新技術後盾,待市場趨勢確定後快速切入市場。

二線廠商為求承接大訂單,希望透過水平合併擴大生產規模,強化經濟規模及競爭力。筆記型電腦廠商倫飛電腦與志合在共組虛擬團隊後,於2001年3月14日正式宣布合併,合併後新公司第1年出貨量目標為100萬台,並可望出現小額盈餘,積極爭取二軍級廠商的龍頭寶座。

2家公司合併之後,經營規模擴大,獲得材料與零件的成本支出可以下降,志合的代工與倫飛品牌業務互補長短,有利於擴充產能與降低成本。

合併後,「快老二」精神,可以快速切入主流市場,發揮合併的規模經濟優勢。合併業者必須加強在研發部門投資,以擴大利基點。「採取快老二的經營策略最重要的是掌握趨勢,這也是國內廠商的優勢,」錸寶科技總裁王鼎章強調。

老牌企業追求重生

另外一種合併模式,是追求企業重生。因應全球競爭及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合併風不僅止於電子業,老牌電器業東元與聲寶也宣布合併。「健康的結束,才有良好的重生,」政大企管系教授司徒達賢對於企業合併下了註解。

東元與聲寶這2家歷史加來接近105歲的家電人瑞,3月20日宣布合併,搶在WTO開放國內家電市場前,集雙方的功力,奮力一搏。「我們就是為了加入WTO以後,市場更開放,預做準備,大家都知道東元是馬達王國,馬達的生意還不壞,但是要再成長的話,已經很有限,家電也是一樣,」東元電機董事長黃茂雄說。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東元聲寶合併,一下子結合出2000多家經銷商的氣勢,年初傳言歌林有意引進大陸海爾家電,可能因東元聲寶合併,喪失談判利基。東元聲寶的下一步,就要以經銷商的通路優勢,吸引大陸或國際家電業者的目光。

「合併,最難的就是兩套人馬擺不平,」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理事長許士軍表示。如果企業合併只是混合,不能化合,兩系人馬就算都做處長,誰大誰小也會暗自較勁,畢竟人不能像經濟一樣理性。

台經院產業分析師徐孝義觀察,合併案有7成失敗,因為組織重整困難重重。合併之後,才是企業頭痛的開始。

企業簽訂合併婚約,像出生不同家族的男女,婚後能不能融為一體,產生共同的價值,克服各自的弱點,雙方的磨合與包容更顯重要。「部分失敗的企業合併,因誤會而結合,因瞭解而分離,」中央大學產業經濟所教授王弓表示。

合併,1加1一定等於2嗎?這個工業經濟的投產法則,如果是兩個複雜,或是兩個都是積弱公司,合併並非萬靈丹。「強加強也許恆強,但弱加弱,不是-1加-1=-2嗎?」政大企管研究所司徒達賢質疑。

除了合併,為了逆轉不景氣,廠商快速調整生產線,尋找新機會。新經濟縮短產品周期,加速產品的革新,從每季到每天推陳出新,每天到每秒變化莫測的市場反應,經營者的心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去年9月剛動過轉型裁員大手術的台灣慧智,原本生產一台一般型終端機,需1.5小時,調整生產線後,最新型的視窗終端機,只要15分鐘就OK,全部採取自動化製程。

市場走得又快又急,竹科園區的大廠已嗅到非變不可,開始進行整合工作。產品生產時鐘調整後的台灣慧智,已開始與園區的電腦、通訊、家電業者合縱連橫,「後PC時代,產品要快速讓資訊與客戶端連結,大家以自家的核心技術,找找看有沒有合作發展其他的產品機會,」總經理傅幼軒說,也許危機就是轉機。

Nasdaq這個新經濟下是最典型的資本市場競技場,讓美國的大公司都以「季」來賽跑,CEO(最高執行長)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季報的檢驗,一旦財測花容失色,CEO立即展現決心,大刀闊斧縮減支出,不能容忍任何帳面的難看,像去年還風風光光的雅虎,最近不但執行長庫克下台一鞠躬,連創辦人楊致遠都快要耐不住投資人的轟炸!

「美國的CEO動作大而快速,一看到財測不好看,最快的方式就是大幅裁員,在美國公司減人是最直接的,」傅幼軒說。

這波失業大浪,也捲進台灣的竹科,前幾年風光的員工分紅配股,就連基層作業員,1年賺1部賓士也不是難事,但快速下滑的景氣,讓科技新貴身價大不如前。3月份,美企業裁員人數,高達2000年同期的3倍,連科技金三角——矽谷,也出現裁員減薪;同時,台灣的失業人數超過36萬人,痛苦指數也將突破4%。

中時人力萬象網賴莉珍表示,從2001年元月開始,電子產業的工作機會就出現明顯下滑跡象。一般科技業的硬體工程研發類,1月還能維持10人中4人有工作機會,但到3月已下滑到10人中有只2人有機會;而電腦的軟硬體研發更從原來的10人中有1人有工作機會,下滑到3月的0.7人,「失業潮已延燒到科技業,」她說。

WTO還沒有來,台灣的失業人口就已突破30萬人,「統計預估,台灣一旦加入WTO,還有15萬的人要面臨失業,」賴莉珍說。15萬人失業,可能造成15萬個經濟拮据的家庭,如果以一家4口計,乘數之後,等於60萬人可能無米可炊,這些失業者,該何去何從?

景氣酷寒,分紅縮水

新經濟造就許多科技新貴,不過最近聯電董事會宣布採取「低配股」政策,又是不景氣下的信心大戰。聯電5合1後,稅後淨利雖然創下4.57元的佳績,但是在曹興誠及聯電董事長宣明智等高層團隊磋商後,決定採行低配股政策,股票股利由原先市場預估的3元,降至只有1.5元,市場譁然。

宣明智表示,半導體景氣自2000年第4季急轉直下,至今沒有復甦跡象,高權值配股將使填權路遙,在景氣不明下,分母股本不致過度膨脹,每股獲利才可以維持佳績,明年每股盈餘可以一舉超越高配股的台積。

郭耿聰解釋,「今年的少不是真正的少,明年的多才是真正的多。」他說,配股4元等於股本膨脹40%,分母變大,分子(利潤)又因景氣縮水,EPS問題就大了。

低配股,是否會留不住員工的心,加速科技新貴大陸移民潮?不過聯電表示,保留下來的盈餘,並不是這樣就不見了,未來2到3年內,仍會分配。今年的盈餘在3元以上,雖先發1.5元,明後年會將另外的1.5元補足,現在雖然配股少,但不是真正的少,只是延後實現,等明、後年景氣反轉時,股價上升,才是真正的多。

不管景氣如何,聯電低配股與台積電的高配股政策,大相逕庭,兩強的股票策略,又成為市場話題。

大陸是新桃花源?

全球不景氣恐慌似乎愈演愈烈,不過剛從大陸吳江返國的全友電腦董事長許正勳說,「大陸感受不到啊!」

春雨霏霏,在台灣一陣裁員減薪低氣壓下,竹科40多位科技領導人,正搭上西進班機,低調地前往北京、上海、蘇州考察,3月江南好,全球再大的風暴似乎也吹不到江南岸。

對付歐美不景氣,台商的另一個主意,就是自己創造腹地市場,在沒有冬天的桃花源內,自創天地。

進入大陸已10個寒暑的全友電腦董事長許正勳說,「MICROTEK(全友的品牌)已經成為大陸掃瞄器的第一品牌,你不覺得很驕傲嗎?」全友的策略是,第1階段,在台灣以自有品牌打全球市場;第2階段赴大陸尋內需市場腹地、壯大自己;第3階段,站穩大陸、向世界大廠競爭。

大陸腹地市場,正成為不景氣下尋找的桃花源。台商在歐美市場衝鋒陷陣,除了無法掌控的景氣,最難的就是地域宿命,「所以我早就覺醒要找自己的腹地市場,」許正勳說。

全球景氣寒徹骨,加上大陸市場造成的競爭壓力,台灣如何生存?

「好的農夫在冬天時,希望冬天冷一點,」這是宣明智對付景氣的哲學。因為好農夫在冬天以前就已將土壤深耕翻遍,土壤裡的害蟲翻到表土,愈冷就愈會僵死,開年播種,自然少了害蟲,開花結果。

「我們都是在景氣好,大家不要錢的時候,積極發行ADR籌錢,在景氣往下掉時,拚命投資設廠,」郭耿聰說。全球再不景氣,聯電南科12吋晶圓廠,反而緊鑼密鼓興建中,「現在半導體景氣愈來愈短,我們在谷底加速擴廠,別人可能沒有錢投資,等2年後下一波景氣起來,勝負就出來了。」

不景氣,也是沈潛的開始。郭耿聰表示,聯電目前內部正推出一系列的在職訓練,讓員工蓄積實力,準備景氣反轉時,東山再起。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全球不景氣,提醒了在新經濟迷夢中的冒險家,如果只是追求暴富、捷徑,可能引起另一種失控。

張忠謀認為,1990年代結束,有一種比經濟不景氣還嚴重的問題,資訊革命,有時反而製造過量的資訊垃圾,這是新經濟的迷思。「畢竟information(資訊)不等於knowledge(知識),knowledge不等於insight(內省),insight還要有wisdom(智慧)。」

誰能救新經濟?誰是景氣解鈴人?長期以來,老祖宗內省「只問耕耘」的智慧,值得重新被檢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