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因有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將在5月訪美返台時,順便經過日本接受身體檢查的傳聞,而引起爭議。不管李總統赴日就醫的傳聞是否成行,因為這個事件而引發的一些話題,倒是很值得提出來討論。
第1, 是有關「知的權利」的問題。根據現代的醫療倫理觀念,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知的權利,這個觀念目前在國內尚存在著一些認知上的差距。一方面有部分的醫師認為,只要他是為病人著想,病人沒有必要知道詳情;另一方面是家屬的問題,尤其在病人得重症時,不少家屬基於保護病人的心情,不許醫師告知病人實情。這2種情況,往往干擾了適時、適當醫療的執行,還容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再者,在民主社會中,人民對於國家元首的健康也有知的權利,否則為什麼每次元首做身體檢查或就醫時,都要慎重其事地召開記者會呢?
第2,國家元首的健康問題,應不應該求助他人?其實可以用簡單的邏輯去思考:當醫師面對病人時,不管是國家元首或升斗小民,第一要想的是「什麼樣的醫療可以使病人得到最好的結果?」然後再考慮怎麼做。如果這位醫師或他的醫療團隊有能力做,就要盡力去做好。如果,其他醫師或其他醫院,甚至其他國家可以做得更好,那麼,我們就不應該剝奪病人獲得最佳醫療的機會。其實,這就是最基本的轉診觀念。
在國內轉診制度一直沒有推展開來,就是因為上述思惟邏輯還沒有深植於國人的醫療觀念中。我經常得提醒我的同事,不要忘了,除了自己的醫院和院內的醫師外,整個台灣的醫師,甚至全世界的醫師都是我們可以借重來幫助病人的資源,必要時,隨時請教他人。生命無價,以目前國人的經濟情況而言,與其把錢花在山珍海味、名牌、名車等物質享受上,當我們碰到病人有罕見或困難度很高的問題,若將他們轉介到國外,就有可能得到痊癒的機會時,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設法讓他們得到必要的治療。
第3,固然,今天國內不少醫院的硬體設備應有盡有,新藥物、新技術的引進相當快,很多治療我們都能做,但是做了以後,結果到底是不是跟國外一樣好,則需要根據客觀的數據來評比。事實上,至今在國內,還沒有開始有系統地去蒐集各種疾病治療結果的數據。所以,到底我們的醫療品質水準在那裡?目前是無從知曉的。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年來,我一再呼籲:國內應建立一公正的醫療品質監控機制,做為提升國內醫療水準的根據,進而導正長久以來國人以為醫院大、儀器多、什麼檢查、治療都會做就是好的錯誤醫療觀念。(本文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專欄言論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