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旅館的名字,總教人聯想起美好的事物,像「香格里拉」就取得特別有韻味,猶如在鬧市中尋獲天堂淨地;而奢華品牌安縵集團的梵名「AMAN」則讓人聯想到祥和平靜。
在布魯塞爾,你要是對人說:「I am going to Amigo!」人家準以為你犯了什麼滔天大罪。Amigo 這棟建築物的前址是一座監獄,在法國殖民時代可是聲名狼藉、監禁囚犯之處。儘管現已改造為一家馳名國際的古雅旅館,當地人對其過去還是一如既往津津樂道。
圖/布魯塞爾的熱門景點。(時報出版提供)
圖/前址為監獄的友人旅館,毗鄰布魯塞爾大廣場。(時報出版提供)
監獄成了旅館的活招牌
毗鄰世界文化遺產布魯塞爾大廣場,隱居在寧靜小巷弄裡的友人旅館,與周遭各式各樣的古蹟建築並排,讓人瞬間彷彿倒回中世紀的浪漫情懷。從旅館大門到尿尿小童雕像大概是二百步之遙,薩布隆古董區和馬格列特美術館僅在十五分鐘的步行範圍內;而捷運站也是區區五分鐘路程,可謂出入方便又快捷。
二戰時期,布魯塞爾市僥倖沒有遭受到過於猛烈的轟炸攻擊,得以保留了百年來精雕細琢的眾多哥德式建築。友人旅館這棟平樓的歷史最為悠久,最初記載於一五二二年,由市政府設為一座監獄掌管近三十年。當西班牙人執政法蘭德斯(Flanders)時,誤把佛萊明語的「監獄」會錯意成西班牙語的「朋友」(Amigo),而留下了這親切且極富趣味的名稱。
一九五七年起,平樓由布雷頓(Blaton)家族經營,改建成專門接待知名文人墨士的高級飯店。近年在英國酒店大亨洛克福特爵士(Sir Rocco Forte)的掌管下,翻新為豪華精品旅館。館內風格由著名室內設計師奧嘉.波利奇(Olga Polizzi)構思,使用十八世紀的佛萊明章紋布簾搭配時尚的擺飾,各個角落則採用比利時名畫家作品點綴,讓賓客可以同時詳盡地欣賞傳統與現代的比利時藝文精髓。
奧嘉.波利奇曾經為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設計官邸,品味及功力可見一斑,顏色的篩選與搭配是她最擅長表達的手法。不同品級的套房以個別的顏色為主調,襯以品牌家具和燈飾,整個房間的獨有品味彰顯而出。就算足不出戶,被關在這麼高貴的「監獄」裡,也心悅誠服。
圖/Bar A是名人雅客的佇足點。(時報出版提供)
一走進接待大廳,腳下踏著旅館修建時細心保存、自西元六二○年就鋪下的黑鵝卵石走道,襯托周圍的朱紅絲絨椅和菊黃佛萊明花毯,沉浸在溫暖宜人的氣氛中。
大廳 Bar A 吧檯靠窗的沙發,曾是許多名人雅客的佇足點,出現過的國際紅星不計其數:瑪丹娜、碧昂絲、史恩.康納萊、大衛.鮑伊、艾爾頓.強等大咖人物。
總統和政治家也是這裡的常客,被《紐約客》雜誌封為全球最有權力的女人——德國鐵娘子梅克爾,也愛流連此處小酌幾杯。聽說她生性怕狗,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拜訪普丁總統時,曾被他的黑獵犬嚇得說不出話來。
在友人旅館,寵物狗狗是獲准和主人一起入住的。可是梅克爾每每出訪比利時,依舊愛下榻於此。說穿了別無他因,世上還有那一間旅館的保安措施做得比監獄還要好呢?
圖/名家素描。(時報出版提供)
圖/馬格列特的作品粉飾了臥房空間。(時報出版提供)
和馬格列特朝夕相對
本地藝術大師馬格列特的作品,幾乎霸占了旅館的各角落。一走進我的套房,門楣左側就掛了三張素描手稿。
客廳也出現一張馬格列特的《男人之子》,和電視機及書桌相互對望。臥房也有一張擱在床頭上,睡覺的時候也許還會夢見他的蘋果臉。馬格列特年輕的時候,曾以臨摹畢卡索畫作維生。這位以超現實主義為畫風的藝術家,早年不得志,後來遠赴巴黎和倫敦學藝,回國後的第一場個展,竟然遭受藝評家的無情奚落。
幸虧馬格列特的意志力堅定不移,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以《影像的背叛》一舉成名,巧妙運用錯置與顛覆來挑戰人們看畫的慣常經驗。這幅畫現今典藏在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內,友人旅館也有一幅臨摹品,躲在旅館內某個不起眼的角落。
住在旅館的每一天,最期盼的還是洗澡時刻。浴室裡擺設著一系列活潑生動的插畫,悉數竟是名漫畫家艾爾吉的《丁丁歷險記》,讓旅人洗澡的同時,也可發發童年時的探險夢。丁丁(Tintin)可說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歐洲漫畫人物,不亞於多啦A夢和老夫子。自一九二九年出版便轟動全世界,幾十年來被翻譯成超過七十種語言,改編成動畫卡通、電影、電視和電臺節目,是比利時近代文藝的驕傲。
引以自豪的皇家貴族服務,讓每個客人體驗到真正的至高享受,連套房內的迷你吧都可事先按房客要求設置,包括特選的比利時啤酒和房內早餐服務。旅人可以悠閒寧靜地用餐,同時欣賞窗外重疊如山丘般的新哥德古蹟建築。有時碰上街頭藝人拉琴表演,悠悠琴聲流入套房裡,讓原本愜意自在的晨早時光更加動人心弦。
以淺紅色調貫穿整間套房,沙發、窗簾、睡床皆以不同深淺的酒紅色系營造出一種深秋的斑駁瑰麗,又滲透了些許幽幽愁緒。「愁」字不正是指立秋之際,陽弱陰盛的天地頤養萬物時所帶來的一種心理狀態。
套房內的空氣,似乎瀰漫著一股果香味,乍聞之下,像淡淡的桃子味,感覺特別舒服。滿清時代慈禧太后的寢宮裡,高高的木櫃裡全堆滿了熟透的桃子,香氣撲鼻,令人陶醉,據說有安神養心之用,可以幫助入眠。追問下,員工才肯透露其中原由。旅館採用的空氣清香劑,是獨家授權限量生產的。
走在迴廊上,暗自臆想這一間間的套房,猶如一間間牢房,被禁錮其中的人未必都是傷盡天理的販夫走卒。伽利略在牢房中發明了天文望遠鏡,文字獄啟發了蘇東坡不少詩作,而曼德拉也在監獄中完成使命—— 成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
遭受牢獄之災的文人偉人不勝枚舉,對他們而言,有時候反而是一種生命的磨練;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與外界隔離,沉澱後的思緒反而更清晰、更能看清生命方向。這種閉關式修煉,未嘗不是生命的轉捩點。
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本文節錄自:《慢宿,在旅館中發現祕境》一書,丁一著,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