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7歲就能寫!「詩鬼」李賀不同尋常的作詩方式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9-07-26

瀏覽數 25,150+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ixabay
僅為情境配圖。圖片來源:pixabay

宗室神童

李賀,字長吉,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是唐代宗室鄭王之孫。在文學家中,有些是屬於大器晚成的,有些則是才華早露,有神童之名。李賀就屬於早慧一類,七歲就能作出令人嘆賞的文章,並因此聞名京師。

當時的文章泰斗韓愈讀了他的文章,非常佩服,卻不知道作者是誰。對皇甫湜說:「這文章若是古人作的,也許我們無法確知。如果是今人作的,豈有我們不認識之理?倒要去見識一下這位能作出這樣好文章的才子!」

雙雙來到李家,請見「作家」。不料出來的是個梳著羊角小辮,眉清目秀的七歲小男孩。他們大吃一驚,不大相信,請李賀當面作一首詩。李賀一點也沒有為難之色,立刻提起筆來就作了一首詩。命題為〈高軒過〉,寫的內容就是兩位大文學家來訪:

華裾織翠如青蔥,金環壓轡搖玲瓏。馬蹄耳隱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東京才子文鉅公,二十八宿羅心胸。六精照耀當中貫,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龐眉書客感愁蓬。誰知死草生華風,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成蛇龍

這一下,兩位文學家心服口服,又驚又喜,親自為他束髮;本來,小孩子只紮羊角辮子。十五歲「成童」,才束髮;表示已將成人,不是小孩了。替他束髮,是表示不把他當小孩看,把他當他大人了。又和他聯鑣並轡,招搖過市。讓人家都知道兩位當代名家對這位「小朋友」的禮遇。從此他聲名鵲起,人人都知道有個名叫「李賀」的七歲神童了。

避諱拒考

李賀才華出眾,為人卻孤傲不合群,使當時許多文人對他又嫉又恨。

他雖是宗室之後,但晚唐的「宗室」,徒具虛名,沒有實質的前途可言。若想要循正途入仕,還是得參加科舉考試。唐朝極重「進士」,進士可以說是青雲的階梯。若沒個進士資格,就是低人一等,出不了頭。李賀自負才華,當然也想一展抱負。

嫉妒他的人,想出了一個卑鄙的方式來打擊他;古代對尊長的名字,非常的尊重。不能書寫、言說,稱之為「避諱」。最初,只是避那一個字。後來,越演越烈,變成連同音,乃至讀音相近的字都要避,稱之為避「嫌名」。這一下麻煩了,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音與「進士」相近。這些人就散播言論,說:「李賀如果參加進士考試,成了『李進士』,不是犯了他父親『李晉肅』的名諱嗎?那有人子可以犯父親名諱的呢?」

韓愈知道這些人居心惡毒,特地作了一篇〈諱辯〉。認為「避諱」避到這個地步,毫無道理。但李賀受了這些人的言論影響,不願因為考進士而受人非議,就不肯參加進士考試。失去了由正途入仕,一展抱負的機會。但他心中對這件事,頗為耿耿於懷,也因此更鬱鬱不得志。他的英年早逝,與這件事恐怕也不能說沒有關係吧。

漫遊尋詩 

他的「本傳」形容他的相貌,相當的奇特;他身體非常纖細瘦弱,兩道眉毛是相連的;就中國人一貫的說法:由兩眉間的距離,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個性。眉心越寬,人的性情越開朗。像他這樣,兩眉連成一線,在先天氣質上,就必然是個多愁善感,抑鬱寡歡的人。還有,他的手指特別的長,寫字的速度非常快。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他作詩的方式,也和別人不同;他日常無事,除了喝醉酒,或弔喪,總騎著一匹瘦馬,帶著個背著古錦囊的小書童,四處「尋詩」。他一路不斷思索,有了靈感,或片言斷句,就隨手寫在紙片上,扔到古錦囊裡。等回到家,再把這些材料組合成詩。他作詩作得很辛苦,但作成了以後就拋開了,不再檢視修改。

他的母親對他的身體非常關心,他回家時,常命侍婢去檢查囊中的紙片有多少。若多,就又擔心、又生氣的罵:「這個孩子,不把心血嘔出來是不罷休的!」

他的詩風奇特詭異,別具風格,與眾不同,別人想學都學不來。他的樂府詩,非常合律,可以入樂,因此都被樂官譜成樂曲。他也因此做了「協律郎」的官。後人都說,他的詩帶著陰鬱之氣,稱他為「詩鬼」。作詩作到這樣鬼氣森森,恐也不是長壽之徵吧?

英年早逝

他一生抑鬱不得志,曾說:「我年二十而不得意。一生愁心,就像秋天的梧桐葉一樣凋零了。」

傳說,他二十七歲時,忽得重病。大白天,恍惚看到穿著紅衣,乘著赤虯的人,從雲端降下來。手上拿著刻著字的木板。那字體,像是古代雷文。對他說:「上帝新築的白玉樓完工了,召你去作樓記。」

李賀向那人叩頭,說:「我不能去;我去了,我年老多病的母親怎麼辦?」

那個人笑著說:「天上比人間快樂多了,不苦的。你還是跟我走吧!」

過了一下,有人看見窗中冒出了濃濃的煙氣,又聽到車聲行駛得飛快的聲音。再看李賀,李賀已經斷氣了。

他作的詩,常作完就被人要了去,沒留底稿。他又英年早逝,還有人因嫉恨他,故意收集他的詩燒掉,因此,他的詩留下的,大約只有十之四五,大多數的作品都失傳了。杜牧非常推重他,為他的詩集作序,推許說:「他的詩,是從《離騷》發展來的,說理上不如《離騷》,文辭卻有過之。可惜他死得太早,若能多活些時候,好好的努力於說理的話,恐怕連《離騷》都不夠看了。」

7歲就能寫!「詩鬼」李賀不同尋常的作詩方式_img_1本文節錄自:《漫漫古典情4:文人的那些事》一書,樸月著,好讀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