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宜之為美
英國前安德魯王妃是英國人心目中的蠢女人——英國有一家小報曾經同時刊登兩幅照片,安德魯王妃與黛安娜王妃穿著同一款式的服裝。
安德魯王妃居然敢穿黛安娜所送、黛安娜曾經穿過的衣服;而穿在黛安娜身上風姿綽約的美服,穿在安德魯王妃身上卻是益增其不美。
看過這兩幅照片的人對安德魯王妃幾乎不約而同地感歎,有夠蠢!
華服錦衣穿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效果,相得益彰或是反增其醜,往往因人而異。
「因人而異」的服飾美學也是《孫子兵法》做策略規劃、驗證資訊的準則——「必取於人」(「用間篇」)。
二、千江有水千江月
五年前網路上流傳一則故事:有一天,上帝非常震怒,覺得自從有人類以來,人類就是麻煩製造者,因此,將地球上的三位領袖,柯林頓、葉爾辛、比爾蓋茲召到天上,傳達一個指令:上帝要毀滅人類。
柯林頓回到白宮立即召集幕僚群,宣達上帝的旨意,「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真的有上帝喔!(看來手按聖經宣誓就總統大位的柯林頓必是要面謁上帝之後才確信上帝的存在)然後,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壞消息,上帝要毀滅人類!」
葉爾辛回到克里姆林宮也立刻召集幕僚群,宣達上帝的旨意,「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壞消息,真的有上帝(對無神論共產黨徒而言,『真的有上帝』當然是壞消息)!接著,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更壞的消息,上帝要毀滅人類!」
比爾蓋茲回到他的圓形辦公室立刻召集幕僚群,很興奮地傳達上帝的旨意,「我要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真的有上帝(比爾蓋茲也是美國人、基督徒)!而且上帝非常看重我,認為我是人間的領導人之一!同時,我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更好的消息,不要再修改Windows 95了,因為,以後沒有人類了!」
一輪明月映照於不同的江水有不同的風姿,這是自然律。上帝的一個指令,即使是人間的領袖人物也不會「人同一心」,而是因各人的成長背景、社會環境、專業領域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詮釋與會心,這也是人文世界不變的律則。《孫子兵法》整合自然律與人文效應而提出策略規劃、驗證資訊的準則——「必取於人」(「用間篇」)。
三、天大、地大、人亦大
漢文帝巡察全國的軍營,至灞上細柳營,竟然被守營的士兵攔阻,理由是,「細柳營中只聞將軍令,未聞天子詔。」
漢文帝只得下詔召見細柳營之將軍周亞夫,而後由周亞夫迎皇帝入營。
漢文帝臨終之時告訴兒子(即漢景帝),「全國的軍營我都去看過了,只有細柳營還像個軍營,萬一將來國家發生什麼大事,你惟一可仰仗的就是周亞夫了。」漢文帝不愧為英明主,景帝之時的七國之亂就是周亞夫平定的。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柳營佳話,遂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美談。
據說年羹堯曾在雍正皇帝巡視軍營時秀了一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雍正當時未發作,不過,卻種下了日後年羹堯連降十八級及抄家之因。
為什麼同樣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為美談,一為殺機之萌?只能怪年羹堯雖久歷沙場卻沒有弄清楚「必取於人」——任何金科玉律在紅塵人世運用時,必須將「人」的因素列入考量。
老子不是說,「天大、地大、人亦大」?能體察、評估「人」對各種時空環境、金科玉律所造成的影響及人際互動的效應,才能正確地驗證資訊、精確地做策略規劃,也才可期「兵因敵而制勝」「因敵變化而取勝之謂神」——「虛實篇」之「用兵如神」的境界。
諸葛亮高臥隆中之時常自比管仲、樂毅。樂毅是戰國時代傑出的軍事學家,燕昭王時為燕國建立蓋世功勞,但是,繼位君燕惠王中了齊國的反間計,懷疑樂毅的忠貞,樂毅就逃亡到趙國;趙國封樂毅為望諸君。
結果,燕國被齊國大敗,燕惠王一方面後悔自己當初錯誤的決策,一方面又怕趙國趁燕國大敗、國力疲憊之際來伐,因此派人一方面責備樂毅忘先王之恩,一方面向樂毅致歉,希望樂毅回心轉意。
樂毅回復一封信,這封「報燕惠王書」被視為千古而下,卓具睿智、品味、充分反映「光明磊落胸襟、溫柔敦厚情懷」的書信中,提到了一件事:
伍子胥在吳王闔閭之時,深受器重,言聽計從,也為吳國立下大功;而到了吳王夫差之時卻被迫自殺;伍子胥至死不明白,自己不變的一片赤膽忠心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樂毅指出,先後兩位君王的度量、想法不同而伍子胥未能做相宜的因應,可惜他至死不悟。
樂毅不愧是傑出的軍事學家,他深明「必取於人」不僅是作戰法則,更是行走紅塵人世「明哲保身」的金科玉律!
四、因人而異
國內一位知名的企業家十多年前剛回國時,曾任某財團法人的董事長,這個財團法人內許多部門的主管都是傑出優秀的留美博士。
當時,有一項傳聞,許多部門主管要向董事長做簡報的前一週,就夜不能眠,因為簡報稍有差池,這位董事長往往令做簡報的人下不了台。據說有一次,面對一台臨時故障的投影機,董事長面無表情地問簡報者,「你難道沒有料想到它會臨時故障?」
不少人因為承受不了這種目標取向下「毫無人性」的管理方式,離開這個財團法人。離開之後,有的人飛黃騰達,有的人就此落魄不振。兩者的差別是,飛黃騰達的人提到這位董事長無不感激萬分,甚至表示從董事長身上學到很多;而落魄不振的人提這位董事長莫不咬牙切齒,認為自己落到此一地步都是他害的。
其實,這位董事長代表的只是「挫折、困頓」。一個人面對挫折、困頓的態度,決定挫折、困頓的影響是大或是小,是正面或負面。
五、自我定位
陳水扁總統於第九屆台北國際書展開幕式中致詞時提出一個觀念:「思想世界觀,行為本土化」,這個觀念很可以用來詮釋《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在戰略規劃上力求放眼全局,因為「不謀全局,不足謀一域」。只是,「宏觀」是手段而非目的,是欲藉著宏觀以精確認知自己在此一時、空中的正確位置,從而能「認識你自己並做自己的事」(柏拉圖的話),也就是藉宏觀以便能精確地做「必取於人」之規劃。
《孫子兵法》自古被知識分子視為「明鏡」,可以照妖,也可以攬鏡自照。對手不同,對應的方式當然不可同。
明乎「因人而異」的應敵之理,同理可知,當然不可自我棄守地模仿他人。他人成功的經驗當然可資藉重,但是亦步亦趨追隨成功者的身影也不一定踏上成功之路。
人人各有特質,各有所短亦各有所長,「人人各異」乃是紅塵實相。
如何「異中求同」並「同中化異」以求處人、自處乃是因應此一自然現象應有的人文思考,所以,「必取於人」不但是應敵之道,更是個人自我管理、自我牧養、自我成長的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