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班機延誤風險翻倍 全球航空業盼提升航管系統

交通困境

李國盛
user

李國盛

2019-07-01

瀏覽數 17,250+

圖/達志影像。
圖/達志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9 / 7月號雜誌 供應鏈下南洋

又延誤了(delay)了!偌大的飛機在滑行道「等候區」紋風不動,乘客坐在機艙內看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卻什麼都不能做,焦慮愈來愈深。

這樣的場景在全世界各大小機場,愈來愈常見。在美國,由於空中交通航管問題造成的延誤,從2012年到2017年就上升了69%;在中國,國內航空班機平均延誤時間是15分鐘。延誤情況最嚴重的是歐洲,僅僅2018一年,各類問題造成的航空延誤,就升高了105%。

班機延誤風險翻倍 全球航空業盼提升航管系統_img_1

當全球的天空愈來愈擁塞,考驗的不僅是各國新建機場的速度,如何讓老舊的航管系統跟上時代腳步,也是重點。

因為分析延誤的主因只有25%是天候造成,航管員工罷工則占15%,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航管系統本身,60%竟然是因為航管人力和能量不足。

難以想像的是,在科技一日千里的今日,全世界機場大多還在使用二戰時代的科技,在GPS盛行的現代,航管員仍仰賴雷達來定位航班;塔台和航班間的聯繫仰賴的是無線電通話,而不是數位資料傳輸。在美國,塔台內的航管人員甚至仍要用傳紙條的方式,來告知彼此航班的資訊。

其實航管能量不足的代價很巨大。2018年由於航班延誤和取消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08億美元,比2017年多了28%。航管系統如能改善效率,每架班機可以省下5到10%的燃油。比起經濟損失,更令人擔心的是飛安。2016年長榮航空就曾因航管失誤,在洛杉磯附近偏離航道,飛得離山頭太近,險些釀成大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歐盟4月已決議要頒行一部航管系統數位化準則,希望提升與投資新的航管系統。不過,要解決航管造成的空中塞機並不樂觀,原因是各國航管都由政府主導,涉及政府改造,困難重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