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科技把事做對,人決定做對的事

字裡行間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19-06-29

瀏覽數 18,650+

科技把事做對,人決定做對的事
 

本文出自 2019 / 7月號雜誌 供應鏈下南洋

每年5、6月驪歌聲起,即將踏進社會的學子,都要接受一場洗禮:畢業典禮上名人為大家祝福。

畢業典禮演講,據說始於名校,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哈佛大學在只有9位畢業生時期,就有了這項活動。早期是學者或校長講話,後來邀請州長等政治人物。

1947年6月5日,哈佛大學邀請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做畢業演講嘉賓。當時二戰剛結束,馬歇爾就提到「將提供資金幫助歐洲復興」,顯示「馬歇爾計劃」已拍板定案了。後來美國歷任總統、國務卿都陸續出現在各大名校畢業典禮上。

千禧年過後,科技主導了世界的發展,成功企業領袖,尤其是創業家,成了大家爭相邀約的對象。

2005年,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的演講,令人動容。才剛從胰臟癌病中走出來的賈伯斯,談人生挫折:輟學、解雇、面臨死亡。他鼓勵同學的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至今仍留在大家腦海。

他的接班人庫克在2015年喬治華盛頓大學畢業典禮上也提到,之所以追隨賈伯斯,是贊同他「要有跟隨內心和直覺的勇氣」。相信內心和直覺是一顆北極星,指引人走往正確方向。那就是價值觀。

當科技改變甚至控制人類生活時,人們開始恐慌懷疑:AI是否會讓我失業?大數據如影隨形干預我的自由、快樂?成功的科技領袖似乎已察覺到:科技幫人把事做對,人要選擇做對的事。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2007年哈佛畢業典禮上就說,在哈佛他學到了創新,發掘了科學對人的貢獻;但是它對改善貧窮落後的人群是沒有幫助的。他在50歲後退休,全心投入:如何最有效的用資本主義的收益來改善貧困人的生活。

科技領袖疾呼 運用科技改善世界

2017年臉書創辦人在哈佛對畢業生呼籲:「為什麼不做最有意義的事?為什麼不阻止氣候變遷?為什麼科技不投身醫療,利用大數據讓病人更快確診,更快治療?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單打獨鬥,終結貧窮和氣候變遷。」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今年5月30日,哈佛大學邀請剛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演講。德英語夾雜的談話,引起現場數度掌聲雷動。今年是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這位來自東德的女科學家,細數「牆」對她個人、對德國、對歐洲,乃至世界的意象。她個人因為牆倒了,才能走向開放,走向挑戰,走向政界,成為第一位出身東德的總理。

對全球化帶來的衝擊,她深信歐洲因團結而強大,全球需要整體規劃,而不是單打獨鬥,「我們需要對外開放,而不是走向孤立」。對科技顛覆人類,她反問:「是我們在為科技制定規範,還是被科技牽著鼻子走?」

她提出一連串的問題和看法後,也堅定地鼓勵年輕學子:「不要問這件事做不做得成,而要問這件事對不對!」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