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NTT DoCoMo公司以新台幣一百七十億元的價錢買下了和信電訊二○%股權,震撼了台灣的通訊業界,兩家公司的結盟宣示了DoCoMo進軍台灣第三代行動通訊(3G)市場的決心,也使得和信電訊長久以來處於落後挨打的情況有機會改觀。
DoCoMo付出了每股五十五元的代價收購和信,對大股東辜家其實是非常好的交易。分析師指出,中華電信和台灣大哥大不管在營收、用戶數方面,都比和信出色(見一七二頁表),股價也才八十幾元、五十幾元而已。DoCoMo是日本最大的行動通訊公司,在國際上擁有高知名度,更是許多台灣行動業者夢寐以求的合作伙伴,他們願意出高價購買和信股份,最主要還是看上將來台灣開放3G執照以後、甚至中國大陸的龐大的市場。
「DoCoMo來(台灣)就是對3G很有興趣,他們的加入對我們爭取3G執照的團隊有很大助益,」和信電信董事長辜成允表示。
和信將引進i-Mode服務
除了3G之外,和信將會引進DoCoMo甚受歡迎的i-Mode服務,DoCoMo目前在日本約有三千三百萬用戶,光是i-Mode使用者就有一千五百萬,由此可見它的魅力。走在東京、銀座等大城市的街上,到處可以看到i-Mode手機,顏色是最流行的銀色、粉紅、粉藍色系,體積輕小,螢幕卻有一般GSM(泛歐數位式系統)手機的兩倍至三倍大。
i-Mode和WAP(無線應用軟體協定)最大不同在於它有「always on」的服務,也就是i-Mode可以同時上網和接收電話,WAP只能做其中一項;i-Mode以傳輸資訊的量來計費,WAP則是以停留在網上的時間收費,相比之下,i-Mode費用便宜很多。
香港商荷銀證券研究部協理王嘉樞指出,「i-Mode比WAP更適合做無線傳輸的平台,而且業者不需要自己開發內容(content),」由專門開發content的伙伴提供即可。
i-Mode現在有八百多種服務內容,辜成允說和信計畫「愈快引進適合台灣的內容愈好」,鎖定目標是年輕族群喜愛的娛樂、電玩等等,和信將支付費用購買i-Mode技術,以便在現有的WAP之下開放類似i-Mode的經營方式。
3G不見得是獲利的保證
i-Mode的風潮於一九九八年六月DoCoMo社長立川敬二上任後引爆,六十一歲的他在和信電訊與DoCoMo結盟酒會致詞時侃侃而談,沒有使用講稿,立川敬二認為,「未來行動通訊的對象不只是人,凡是會動的東西都要附加,使得行動通訊潛在的成長性比現在高出好多倍,也因此i-Mode將會是未來全球的發展方向。」DoCoMo的英文全名是Do Communications Over the Mobile Network,從名字看得出來它的目標是提供行動網路的溝通服務。
和信希望引進i-Mode可以扳回長久以來居於落後的劣勢,DoCoMo入股之後,將會提供最重要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於是和信有了最強勁的伙伴,一同攻打3G的市場。
3G是下一個世代最新的技術,手機連線到網際網路之後,傳輸資料的速度比目前第二代的WAP或是二.五代的GPRS(整合封包無線電服務)快了很多,而且還能夠直接看到通話對方的影像。3G這些功能正是無線寬頻時代最需要的,因而成為每一家大哥大業者必爭的業務,DoCoMo買下美國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香港和記電訊(Hutchision)與荷蘭KPN公司的部分股權,都是為了搶攻3G市場所做的布局。
不過,最近出現了一些比較保守的看法。
德國電信、法國電信及其他歐洲的公司為了在行動網路電信時代占有一席之地,投下了上千億美元資金,其中,申請執照就要好幾十億、甚至百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投資,營運以後不見得賺得了錢。瑞銀華寶證券副總裁董成康指出,「大家憂慮執照的費用過高,將會導致3G的相關建設延後,面臨這個情況,台灣政府也在衡量適當的執照費該收多少。」
和信並不擔心,辜成允說,「3G還是可行的,但是最主要的關鍵要看特許費或是證照費會不會很高。我們的策略是不等3G,而是先推類似3G(現在的二.五代,和信已經推出了GPRS)教育我們的用戶習慣、喜歡隨身寬頻的價值。」
DoCoMo為和信打了強心針
和信這次被DoCoMo相中,其實不令人意外,因為其他幾家都已經有了主要的策略伙伴(strategic partners):遠傳電信有AT&T,台灣大哥大有美國Verizon公司,中華電信因為還在民營化的階段,不方便讓外國投資人持有股份,而和信前任的國外股東加拿大貝爾公司剛好在二○○○年第三季退出和信的經營。所以有些分析師指出,DoCoMo是在沒有其他選擇、又想進入台灣市場的情況下,買下了第四名的和信。
辜成允對這些說法不以為然。「我完全不能認同,事實上和信是DoCoMo洽談的最後一家,其他台灣的大哥大業者、固網團隊、對3G有興趣的經營團隊都和DoCoMo接觸過,他們不太可能沒得選,包括中華電信在內,沒有一家會對DoCoMo說不。」
和信在政府幾年前開放大哥大業務的時後,只有拿到分區執照,依照辜成允的說法是「七家業者中排名第七」。隨後和信從東帝士集團買下了東榮電信,成為全區業者,但是由於基地台品質不夠好,又沒有強有力的行銷手法(分析師指出,和信首開預付卡的風潮,安琪與琳達的廣告流行了好一陣子,結果卻由遠傳的易付卡、台灣大哥大的OK卡後來居上),用戶數與獲利的表現一直落在台灣大哥大、中華電信、遠傳之後,即使今年已經全面改用Nokia的基地台,還是沒有顯著的改善。
和信的資料顯示,二○○○年前十一個月的營收為新台幣一百三十九億元,達成原定全年財務預測二百一十五億元的六五%(此目標隨後調降為一百六十億元),仍然落後其他三家業者;用戶數二○○○年年底預計增加到三百八十萬左右。
以和信集團的實力與經驗,和信電訊經營的成績不能算是理想,辜成允不只一次告訴和信員工,「不做第一名的代價很大(指客戶根深柢固的印象很難改變,就算和信做的再好,用戶還是認為和信不是最好的大哥大業者)。」這次與DoCoMo的結盟等於是幫和信打了一劑強心針,大大提升了士氣,使辜成允一再想讓和信成為第一名的希望有機會實現,「這次的結盟對我們二○○一年拿第一名絕對有很大的幫助,」辜成允充滿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