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佳和集團前進e世代

李翠卿
user

李翠卿

2001-02-01

瀏覽數 28,200+

佳和集團前進e世代
 

本文出自 2001 / 2月號雜誌 第176期遠見雜誌

佳和集團旗下的怡華官田廠中,上百台機器忙碌而規律地運作著,一噸噸的棉花從混棉、梳棉、併條、出紗到絡筒都是全自動。偌大的廠房僅用不到十人的人力來管理機器設備,為了能在占地廣闊的廠房來去自如,員工甚至以腳踏車代步。

不只佳和如此。除了勞力密集的下游成衣業,中上游的紡紗、織布一直到染整,都是機器全自動一貫作業。自動化早已不是新鮮事,新的競爭標準在於能否跟上資訊潮流。「全自動化只是最基本的競爭條件,e化(電子化)才能真正提升競爭力,」怡華實業研發部副理許嘉淵說。

e化刻不容緩

近兩年可以說是紡織業者的寒冬,關廠、裁員事件頻傳,股價也一路下滑到谷底。大型紡織業者實力較為雄厚,本業仍有一定利潤,但在持盈保泰之餘,廠商也開始尋求根本解套之道,e化就是其中之一。

佳和集團旗下有七大事業群,紡織本業占一半強,雖然仍有獲利,但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而且受到景氣波及,在股價表現並不是非常理想。

要在新經濟時代求生存,e化是刻不容緩的。佳和與精於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的CA(組合國際電腦公司)策略聯盟,斥資新台幣一億元建置e--Fashion電子商務B2B(企業對企業)供應鏈平台。由CA、聯邦集團、資策會合資的聯合通商負責技術,盼結合兩家之長創造紡織業第二春。

受到季節替換及流行異動的影響,紡織品價格跌幅頗大,供貨速度足以決定利潤消長。因此,e--Fashion初期計畫主要側重在企業流程管理上,希望能調和供給與需求間的關係。「能夠熱銷的東西沒得賣,就是一種罪惡;賣不出去的東西滿坑滿谷,更是罪大惡極,」許嘉淵強調。

根據資策會二○○○年企業B2B EC(電子商務)總體衡量指標調查報告顯示,B2B電子商務最大好處在於降低業務聯繫與採購成本。而e--Fashion的精髓在於快速回應,利用CA的Jasmine ii 平台,提供e--VMI(線上庫存系統)、e--Production(線上產品資訊)、e--Library (線上資料庫) 等功能,整合紡織業上下游,包含製造、採購、託工等環節。佳和集團資訊長兼協理王嘉賓估計,e--Fashion至少可節省兩億元成本。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以合作代替廝殺

佳和希望e--Fashion能創造集約效應,吸引其他廠商共襄盛舉。把競爭者變成佳和的股東或伙伴,形成e--Community(電子社群)。當社群慢慢茁壯成熟後,marketplace(電子市集)也就水到渠成。

分析紡織品的市場,可以發現主要供給來自亞洲,而主要需求則來自歐美。加入WTO以後,必須面臨其他工資低廉國家的競爭。王嘉賓認為,若沒有把上下游整合起來,極可能演變為割喉式的削價競爭。因此佳和希望透過CA跨國公司的力量,把台灣、香港、韓國、大陸的紡織市場整合起來,以合作代替廝殺,面對歐美的買主時,能夠增加議價的籌碼。

「我們希望能把台灣變成一個布料的接單中心,」王嘉賓點出e--Fashion的遠景,「如果不這麼做,台灣紡織業很難抵禦低工資地區的競爭。」

CA資深副總裁段踐冰表示,CA對亞洲的發展策略側重在合資與聯盟。與傳統產業結合,可以很快探觸到當地市場,如此則能竟雙贏之功。

在眾多企業裡,為什麼會選擇佳和呢?聯合通商總經理薛文蔚認為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方面,佳和集團董事長翁川配是紡織業界的耆宿大老,由他登高一呼,較能收號召之效;二方面,佳和雖是家族企業,但高層願意充分授權,讓專業經理人發揮所長。

「佳和沒有所謂『皇親國戚』,只相信有能力的人,」佳和集團總經理翁茂鍾相當尊重員工的專業能力。

佳和之所以選擇CA,主要是看中CA的國際眼光及對產業脈動的敏感度。「我們要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以全球眼光經營在地產業),」王嘉賓說。然而,要聯合原本各自為政的上下游廠商共同合作並不容易,同業結盟可能有利益衝突的疑慮,誠如年興紡織董事長陳榮秋所言,「同業聯盟的主意很好,但是很難避免『同床異夢』的風險。」

佳和當然瞭解整合的困難,因此初期並不以建立電子市集為重心,而從本身的供應鏈順化做起,對其他廠商產生示範作用。王嘉賓明白沒有穩操勝算的計畫,「e--Fashion計畫的目標,就是未來存續十年,」相信「富貴險中求」的王嘉賓堅持,「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可能就沒有生存機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