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業的股價自從今年四月份全球網路股泡沫化以來,表現一直很弱勢,但是十一月上旬卻出現連續三天漲停板、追也追不到的盛況。
原來投資人瘋狂搶進精業是因為轉投資的奇摩站即將被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雅虎︵Yahoo!︶購併,雅虎開出的條件包括用兩百二十五萬普通股換取奇摩所有的股權和經營權,以宣布合併前一天雅虎在美國股市收盤價六十五美元換算,折合約新台幣四十六億八千萬元。這是雅虎與台灣第一大入口網站的結合,重要性非比尋常。
根據雅虎在網站上提供的資料,兩年來雅虎一共購併了六家公司,有五家在美國境內,只有奇摩是亞洲的公司︵見二四六頁表一︶,可見雅虎這次的策略是藉著收購奇摩來拓展整個大中華地區︵大陸、台灣、香港︶業務,尤其經濟發展實力雄厚、上網人口仍有大幅開發潛力的大陸市場,更是必得之地。
邁向大中華網路市場
「收購奇摩站是為了兩岸三地大中華網路市場鋪路,華文入口網站市場是未來的主戰場之一,台灣是進軍大中華區的灘頭堡,雅虎十分看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表示。他一身便裝(沒打領帶)、拿著可口可樂,出席爆滿的記者會,顯示了網路人輕鬆自在的一面。
奇摩與雅虎合併證明奇摩擁有入口網站無人能撼動的地位(見二四六頁表二),它在台灣成功的經驗正是雅虎需要的。分析師指出,雅虎在台灣成立分公司一年多,卻一直在奇摩、蕃薯藤、PC Home之後苦苦追趕,趁著這個一次買斷的交易(one-shot deal),反而可以大幅增加雅虎的實力。
奇摩執行長盧大為的說法比較含蓄一點,「與其這樣說,應該說是(雅虎)跟我們合作會做得更快速,大中華區也有更好的布局,即使雅虎現在落後我們有一段距離,我並不覺得三、五年後還是會這樣。」雅虎收購奇摩以後,維持雙品牌(雅虎、奇摩並存)的策略,盧大為則升任雅虎大中華區的總經理,原台灣區總經理鄒開蓮需向盧大為負責。
這次交易按照雅虎與奇摩共同的說法是雙贏的局面,不過分析師認為奇摩的大股東和高階經理人才是最大贏家,因為奇摩成立不到四年的時間,就替他們創造了將近五十億元的報酬。
奇摩獲利空間很大
「最大的獲利者是奇摩的management(管理階層),之前他們握有奇摩的股票是非流動資金(還沒有在公開市場上市),現在轉換成Yahoo!的股票,隨時可以在股市出售換取現金,」港商荷銀證券研究部協理王嘉樞指出。
奇摩主要的法人股東包括精誠資訊(精業的轉投資)、統一企業、裕隆集團、康柏電腦和美商高盛集團。至於盧大為持有多少股份?他的說法是「個位數」,若以保守的五%計算,也有兩億元左右的身價,在許多網路股重挫之後,還能有這麼豐富的收入,盧大為的努力的確受到肯定。
其實在奇摩的規劃當中,去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股票上市才是第一選擇,但是就如黃宗仁(身兼精誠與精業的董事長)所說的,「亞洲網路公司赴美國IPO(股票首次公開上市)的門已經關閉了。」在這種情況下,奇摩被雅虎合併,而且每股成交價高達新台幣八十七元(奇摩發行的股數為五千四百萬股),台積電股票也不過一百元出頭,相比之下,當然是令奇摩上上下下興奮不已的一件大事。
不過,如此一來,精業的股價反而變得比較沒有夢,分析師估計,精業的本益比至少有一半是奇摩要到美國掛牌上市的題材所貢獻,如今奇摩拱手轉給雅虎,精業股價的想像空間自然比較少。
雅虎的股票市值約有三百三十億美元,分析師估算奇摩擁有的股權大概只占○.三%,在股東會裡根本沒有發言權。另外,網路股似乎還有下探的空間,(雅虎十一月二十二日收盤價三八.一九美元,比九日宣布收購奇摩時下跌了四一%),這對奇摩而言,可能意味著他們拿到的報酬沒有原先預期的多。
即使如此,盧大為表示,「奇摩整個公司和股東都對網路前景非常看好,不然我們拿cash(現金)就好了,雅虎又不是沒有cash的公司,網路的發展愈好,我們的身價就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