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江炯聰今天Day-Off

陳昺豪
user

陳昺豪

2000-10-01

瀏覽數 28,950+

江炯聰今天Day-Off
 

本文出自 2000 / 10月號雜誌 第172期遠見雜誌

星期天中午,大安森林公園的人行道上固定會出現一群愛山的同好。這些人之中,有的是牙科醫師、有人在銀行工作、有的從事建築、有的是電視台的主管,還有一位來自日本的朋友。這些人聚在這裡的原因只有一個——爬山。

人群之中,有位臉上總是堆滿笑容,身材不高 ,肚子卻不小的中年人,他就是台大商研所教授江炯聰。沒上過江炯聰課的人或許對他印象不深,但要是提起他的學生,就難免不對這位教授產生好奇。回台任教八年,教的是最新的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江炯聰的學生是標準網路創業e世代,其中,資迅人總裁賀元和龍捲風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趙國仁,更是年紀輕輕就當上了CEO。

江炯聰這個人比他所做的事更加精采,今年剛滿五十,對網際網路比許多年輕人還要瞭解的他,可能很難讓人聯想他最早是以第一志願進入台大化學系。畢了業之後進入了再傳統不過的食品業;也一度做過中國強球鞋的北區代理,之後進入工研院服務並同時兼任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三十五歲那年,江炯聰負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讀的正是科技管理。從台灣到美國,從化學到網際網路,江炯聰的人生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有大變化。

教學全力以赴

和江炯聰認識超過二十年,每週一起爬山的好友何智明認為,他比學生還要認真,做什麼事都一定全力以赴,或許這正是江炯聰在每次的轉變都能夠如此成功的原因。為了和學生分享美國最新的網路趨勢,江炯聰可以每天工作到半夜兩、三點,隔天又精神飽滿的在課堂上口沫橫飛,下課後還常和學生討論到半夜三更。然而,素有工作狂之稱的他,禮拜天固定的行程——爬山去。

接觸爬山是在四年多以前,江炯聰硬是被朋友拉去,沒想到大崙頭的美讓他就此與山結下了不解之緣。「爬山真是救了我一命,」江炯聰說,以前的他很少運動,自從接觸爬山之後,精神好了許多,往往能在回到家沖完澡後,又繼續工作到天亮,一點也不覺得累。體力和耐力也都有明顯的進步,健康狀況連醫生也稱「讚」。

自稱爬山上了癮的江炯聰,無論禮拜六忙得再晚,隔天和大自然的約會可是從來不缺席,再重要的事也得排開。「有次學生請我去為他證婚,我還穿著登山鞋去,一證完婚就馬上跑上山去,」他打趣道。

江炯聰爬山、懂山、也愛山。台北近郊的大小山岳幾乎都有他的足跡,少數像陽明山、七星山的爬山聖地,更是去過不下十次。他認為,和東京、紐約、北京、莫斯科相比,台北是世界上少數能夠爬山的大都市,加上宜人的氣候,四季都是爬山的好時機。

對於爬山,江炯聰自有一套哲學。他認為只有在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讚嘆萬物之美的同時,才能夠感受到自己的渺小。「對於所有美的事物,人們都不應該太過於leverage︵ 槓桿運用︶ 、太為自己所用,」他說。最愛白居易《長恨歌》的他認為,爬山就像欣賞詩一般,都是感受有情世界、有情眾生的最佳途徑。

爬山像欣賞詩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愛小孩出了名的江炯聰在台大時期創辦了慈幼會,還希望退休後能夠自己開家幼稚園的他,即使爬山,只要一見到小朋友,一定會上去逗逗他們或是乾脆捏他們一把,說也奇怪,孩子也很快就能和他打成一片,一點也不會怕生。

曾有某投信界副總經理問深懂科技理財的江炯聰,「遍地是黃金,為何要當老師?」江炯聰沒有回答。事實上江炯聰認為,教書可享受到心靈的感動,眼看一群群年輕人不斷成長,心中成就感難以言喻。

兩年多前,江炯聰和這群好友利用暑假去登玉山,這個決定對一個山齡只有兩年的人而言,的確是需要點勇氣。當江炯聰正為征服玉山得意之際,一腳踩空,跌入了二十公尺深的山谷,在還沒被人發現的四十分鐘裡,他吹著哨子希望有人能夠發現、也試圖扳回折斷的手指、嘗試獨力往上爬,但是都沒有太大的效果,正打算長期抗戰的時候,便被循著哨音趕來的領隊給救了起來。

「那時候也沒想什麼,只覺得『為什麼是我』,」這段驚險的山難,江炯聰說來輕鬆,還開玩笑表示,以他的經驗來看,湯姆克魯斯在電影裡手攀岩壁的動作根本不可能做到。問他會不會因此而對爬山產生陰影,江炯聰毫不猶豫地說,「一點也不會!」

和江炯聰一起爬山的山友,很多都是已經相識二十幾年的老朋友了,也有不少是登山後才認識的。每個禮拜天,一群人就這麼爬山健行、談天說地,除了工作和政治,什麼都可以聊。熱情、活潑的江炯聰總是有辦法把大夥逗得哈哈笑。

暗藏玄機的登山設備

讓江炯聰上癮的當然不只是爬山,還有因爬山而產生的邊際效益。頭上的鴨舌帽、腳底的登山鞋、腰上繫著的水壺和避免蚊蟲叮咬而穿的長褲,是每週的標準配備,但真正暗藏玄機的卻是背上的登山背包。背包中當然少不了雨衣、手電筒等必需品,但占去大部分空間的卻常是零食和好吃的甘蔗雞,這一天裝的則是中秋應景的文旦柚。一群好友總會在爬完山後飽餐一頓,陽明山的野菜、石門的活魚、觀音山下的海鮮都是最佳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麼山爬得愈多、肚子卻愈大,」江炯聰笑說。

在觀音山的硬漢嶺上,江炯聰和老友談著如何治療胃疾,也談他對人生的看法,他認為既然生老病死無可避免,只希望能夠「生得好、老得慢、病得輕、死得快」,聽來俏皮,倒也實際。

為了把最新的網路資訊帶給學生,每日工作超過十二小時的江炯聰,禮拜天選擇把自己交給大自然。「人有必要活得健康、長壽、快樂,」江炯聰與登山老友們以此自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