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者投書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0-09-01

瀏覽數 13,150+

讀者投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0 / 9月號雜誌 第171期遠見雜誌

創造公司價值

由貴刊一七○期對精業公司董事長黃宗仁的專訪報導中,瞭解到精業之成功在於如何創造公司價值。從財務的觀點來看,公司經理人以股東財富極大化為經營目標,兩者意旨相同。

在十倍速的時代裡,擁有一項不易被模仿且獨特的核心競爭力,並藉以推出最具競爭優勢的產品,是企業得以在激烈競爭之環境下屹立不搖的不二法寶,如SHARP的LCD(液晶顯示器)相關製造技術。而精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人員的品質,並藉以發揮所長,創造公司價值。最近,政府積極挽救國內傳統產業,以四大基金強力拉抬其股價,而股價之拉抬就能提升傳統產業的公司價值嗎?政府是否有仔細去思索傳統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台北市 王鼎裕

人文與科技的平衡

貴刊在一七○期「基因聖戰,人類接招」一文中,提及人文與科技之間的平衡問題,這一直是現代科技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隱憂。筆者認為目前貧富懸殊的比例愈來愈大,科技的發展卻也是幫兇之一。

如何善用科技在人的一念之間,我們希望藉由基因工程的成就,讓人類的生活水準提高,減少疾病的發生與承受的痛楚,進一步做到預防的動作,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人文道德的層次也能跟著科技而有所成長,而非只是存著私心去創造一個完人,而筆者堅信,一個完人的背後,絕非只因他存在完美的基因,他還需要一個高度人文環境的後天培養。

政府和科學家們也應發揮高度的智慧,在新科技開發的同時,也別忘了提升整個社會人文素養,正如某手機廣語詞所說的「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絕不要忘了「人性」。

桃園縣 楊承泰

由市場導向看知識來源

一連拜讀︽遠見︾﹁知識管理別冊﹂下來,令我們好奇的是知識應該從哪裡產生才是有價值的?

以市場導向觀念來看知識產生的來源,必須先從顧客的需求著手。企業可藉助顧客調查、建議以及抱怨函來瞭解顧客的需求。

企業本身的研究、工程師、設計師和員工是另一個極佳的知識來源。許多成功的公司都會塑造鼓勵員工提案的企業文化。

觀察競爭者的產品和服務,也能擷取知識。企業可以從配銷商、供應商與業務人員身上打聽到對手的動態,以及消費者對競爭產品的看法。

其它的知識來源還有發明家、專利、學術性或商業性實驗室、產業顧問及專門性刊物等。雖然知識會從各種管道流入企業內,但它貴在能受到組織的重視。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台北市 邵泓嘉

先做人,再扮演角色

追求優質生活,的確如高希均教授所言,是我們該努力的目標。然而,有太多的因素,讓人不成為人,人看人,只看他有什麼(財富、知識、科技能力等),而不是看他是人(有情緒、會生病、有軟弱、會追求真理和生命意義等)。尤其對職業婦女為然。

個人認為應該先做個快樂的人,再做快樂的男人或女人,再來扮演各種角色(父母、專業人士等),這就需要過簡樸和平衡的生活。

企業也是如此。它應該讓員工在其中有喜樂、被支持,得鼓勵,能成長,得教導,有榜樣可學習。更重要的,我建議企業都應該有細拉(Selah,指暫停、休息、反省)的時間,(由十五分至半小時不等的時間),讓每個人反省今天我做好了什麼事?說了什麼話?有沒有要改進的?回復人的本性和尊嚴,才不會被e世代的快節奏淹沒了。

盼望貴社加強雜誌人文的部分,再加入管理、再運用科技。

台北市 陳世英

塑造全民讀書運動

貴刊七月號的「夏日閱讀」專題看完後,不禁讓人想起日前校長穿起芭蕾舞裝扮成天鵝湖的角色上場「跳兩下」的場面,這並非學校舉行師生的餘興節目,而是為了鼓勵學生暑假多看幾本書,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約定,只要學生暑假讀完十二本書,校長便「犧性色相」,跳天鵝湖給學生看。

這種為了鼓勵學子看書的做法看似另類,但其中是否透露出一些不尋常的訊息:

一、我們的學生課業很重,但卻未培養出讀書的興趣,因為在現行教育體制之下,只教出一群「考試機器」,一切只為「背多分」,因而忽略學習的目的及意義。

二、身為父母者是否對子女灌輸錯誤的學習態度,戕害了子女真正的學習興趣,更扭曲了人生的價值所在,甚至在忙碌的工商業社會中,以物質做為誘因,驅動子女追求考卷上更完美的分數。

三、坊間的新書一本本陳列在櫥窗前,但是又有幾本書是不「隨波逐流」而自成一格、真正能提供生命真諦、真正是可以做為「生命導師」的一本好書﹖

有人說,不讀書的家長和老師,教不出愛讀書的小孩。但是,若老師和父母教導孩子是在「課內」知識的追求,對「課外」的知識卻視之如敝屣時,就算是教育部長上台跳天鵝湖又有何助益!或許這是在功利主義社會之下,一種必須的生存法則,但是假如每一個人必須先失去自我之後,再重新追求眾人眼中的生命價值時,我們怎麼能見到一個愛讀書的社會?

「夏日炎炎正好眠」,又有多少人能夠徜徉在閱讀的樂趣中,「閱讀運動」若只是一時興起的口號,或是無法成為一種「全民運動」,對社會的提升又有多少幫助。我們該從教育體制、思想觀念、人生定位等方面塑造一個全民的讀書運動,一種發自內心的趨力。一個有讀書風氣的社會,暴力、色情等負面文化,必然能減至最低程度,進而重回清新的人類本性。

桃園縣 劉振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