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政治的轉戾點--郭正亮、夏珍、張慧英三書問世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0-06-01

瀏覽數 15,400+

台灣政治的轉戾點--郭正亮、夏珍、張慧英三書問世
 

本文出自 2000 / 6月號雜誌 第168期遠見雜誌

(一)國家的富強來自偉大制度

四十年來,我一直在探討美國的富與強。即使讀的是經濟,也同樣地關注美國的民主與法治。在現場觀察了美國十次總統大選(一九六○到九六)之後,我的看法是:其間所選出的總統,從甘迺迪到柯林頓,正如美國學者所評比 ,沒有一位是「偉大」的第一級、「接近偉大」的第二級;這八位總統都屬於第三級(中等)、第四級(中等以下),甚至第五級(失敗)。

這是一個重要的見證:在一個體制健全、輿論功能發揮、民主與法治兼有的社會,即使不斷出現平凡或平庸的總統,無損於國家的富強。這就清楚地說明了:美國的富強來自偉大的領導者少,來自偉大的制度者多。值得指出的是:美國制度的設計會產生平凡的總統,但不一定會產生平凡的結果。

(二)民主政治逐漸扎根

在學習民主的過程中,台灣剛經過競爭劇烈的第二次總統直選。選後的第三天,三月廿一日,我在︽聯合報︾發表了一篇短文「新總統的歷史性機會││敲開兩岸雙贏之門」。其中寫過下面三段話:

「這真是世紀之交的中國大事:一位四十九歲的本土政治人物,擊敗了在台灣連續執政近五十多年的國民黨。這一方面是民進黨及陳水扁先生的勝利,另一方面也是民主政治在台灣逐漸扎根的勝利。

國民黨的總統李登輝,在五月二十日交出政權的剎那,總統府的上空,既有豔陽,也有烏雲。『政權和平移交』是他的承諾,是民主的豔陽;『政黨被唾棄』是他的紀錄,是國民黨主席一生揮之不去的烏雲。

李登輝執政十二年的最大成就是『民主化』,但也就是在民主和平移交政權選舉中,受累於黑金的持續擴散,選民埋葬了他所領導的國民黨政權。與其說是他『和平移交政權』,不如更正確地說,他終結了國民黨。」

這三段話是否反映出一個知識分子片面的、還是公平的觀察?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三)政治三書及時解讀政治蛻變

美國總統大選一落幕,選民就已習慣地在等待分析選情的專著出現。這要歸功於四十年前資深記者懷特(T. White)分析尼克森與甘迺迪競選所創下的典範著作——《The Making of the President:1960》。

天下文化的社會人文系列在五月二十日新總統就任前,就能及時推出三本與卸任的李總統及新任的陳總統相關的重要著作,我不得不很驕傲地說:這就是天下文化對海內外讀者持續不斷的一些貢獻。

(1)郭正亮教授的《變天與挑戰》。繼《民進黨的轉型之痛》(天下文化,一九九八)之後,再度結合歷史、理論和個人經驗,對台灣最新政局提出深入、周延的總體評論。

(2)資深記者夏珍的《日落國民黨》。循歷史角度、地域差異以及權鬥脈絡,分析國民黨輸去政權的遠近原因。

(3)資深記者張慧英的《李登輝:一九八八~二○○○執政十二年》。從內政、外交、兩岸、憲政等層面,持平剖論李登輝主政十二年之功與過。

綜合地說,這三本書清晰而又深入地分析了民主轉型中,國民黨的沈淪、民進黨的挑戰、以及李總統的執政紀錄。三位作者雖有不同的切入點,但都以台灣政治的蛻變為立論主軸。正是這條主軸,將會引起海內外讀者最大的興趣。

在翻騰的歷史長河中,蓋棺也已無法論定,誰也難以掌握最後的真理。但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是,呈顯三位作者的論點,在此一時空,為台灣政治的蛻變與前景,提供了珍貴的素材。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