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外人看總統大選──世紀選戰暴露台灣的內憂外患

外國媒體如何看新人新政

陳星文
user

陳星文

2000-04-01

瀏覽數 15,300+

遠見資料照
遠見資料照

本文出自 2000 / 4月號雜誌 複製7-Eleven內部創業成功的活力

毫無疑問的,中共的武力威脅及主要候選人的兩岸政策是這次國際媒體報導的焦點,而買票及黑金政治也頗受注意。綜合來說,國際媒體普遍肯定台灣三位主要候選人的兩岸政策漸趨和緩,對中共展現足夠善意。但中共的強硬態度則造成國際社會的緊張,也引發媒體的批判;而中共對於陳水扁的強烈打壓,更促使媒體認為陳水扁當選後兩岸局勢將充滿變數。

CNN在今年1月底派員分別採訪三位主要候選人,主要議題在大陸政策及對兩岸問題的看法。《時代週刊》先前已報導中共發表白皮書對台灣選情的衝擊,在大選前又特地製作專題,針對「對兩國論的看法」「選上後是否願意去訪問北京」「台灣的國防安全」「對台灣前途的看法」等問題,訪問三個主要候選人的意見。

關於兩國論,陳水扁強調不會把兩國論入憲,也不會改國號;連戰回答他不需要每天強調兩國論,那是幾年來一貫的政策;宋楚瑜則未正面回答,只強調要和緩兩岸緊張關係,並儘早展開對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亞洲週刊》也在大選前針對台灣做了一個專題,詳盡地報導了台灣目前的政治局勢,並將兩岸關係如何演變做為整個專題的重心,同時專訪中共最敏感的陳水扁,談兩岸關係及對中共「一個中國政策」的觀點。

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也引起不少討論。《華盛頓郵報》有一篇文章大談中共犯台的可能模式,認為中共很可能用密集的導彈奇襲,瓦解台灣的機場和戰情指揮中心,迫使台灣在最短時間內走上談判桌,進而達成其政治目的;英國《獨立報》認為最近的跡象使得台灣可能成為「全球的一個引火點」,說陳水扁雖然已經緩和語調,但中共仍不為所動。

日本是對兩岸關係變化最緊張的國家。朱鎔基發表的恐嚇性談話在日本引起高度關切,日本各媒體均指出中共此舉在警告台灣選民不可支持有台獨傾向的候選人。

黑金成熟度考驗民主成熟度 

除了兩岸關係引起高度關切外,《紐約時報》對此次台灣大選中買票文化的報導曾在國內掀起風波;英國《金融時報》也對買票現象做過探討;《泰晤士報》則報導選舉的簽賭現象,認為這是國民黨和地方黑道聯手的買票行為;《亞洲週刊》更有專文討論黑金以及國民黨黨營事業的問題。

這些關於買票和黑金問題的報導,關心的重點在於台灣民主的成熟度。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有較多深入的報導,去年底便有專文評論國內憲政體制的結構問題,以及國民黨如何倚賴恩庇侍從體制(與地方派系間的利益交換)維繫政權。由於黑金問題的盤根錯節,《經濟學人》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持有保留的看法。日本《產經新聞》也特地邀請長期研究台灣政治的東京大學教授若林正丈撰寫專文。他指出,李登輝問政期間已順利完成民主化轉型,並把民意從急統與急獨的兩極導引至中間地帶。下任總統的最大課題,應是政治改革與兩岸關係正常化。

東京大學若林正丈教授認為,陳水扁面臨最大課題,應是政制改革與兩岸關係正常化。邱劍英攝圖/東京大學若林正丈教授認為,陳水扁面臨最大課題,應是政制改革與兩岸關係正常化。邱劍英攝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民主轉移政權贏得國際認同 

大選的結果讓台灣再次成為國際新聞的焦點,55年來首次的政黨輪替被英國媒體形容為台灣的「政治地震」,是國民黨的重大挫敗,也是台灣選民對中共的威脅回頭給了一巴掌,明確地表示不受北京的威嚇。

德國全國性新聞專業台(NTV)以頭條新聞報導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國民黨將交出政權的消息;義大利媒體連續幾天均大幅報導台灣的選舉新聞;日本的各大媒體紛紛對此次選舉發表社評,《每日新聞》指出,台灣人民對國民黨黑金政權不滿,而將政權託付主張政治改革的陳水扁,台灣迎向政權輪替的政黨政治時代。由於「日本語世代」及「李登輝時代」的結束,日台關係也將面臨重新構築。

每進行一次和平、順利的總統選舉,就代表台灣又一次成功的開拓民主外交、爭取到更多的國際支持。《紐約時報》以頭版頭條報導此次的選舉結果,並稱讚台灣的民主已成熟到可以和平地進行政權轉移;《華盛頓郵報》也在頭版中指出,儘管中共仍然堅持它擁有台灣主權和絕對權力,但台灣的國民黨已朝完全不同的方向演變——他們甚至願意把總統職位拱手讓給主張民主與獨立的政黨;《時代週刊》在全球要聞中報導大選結果,並以「未來戰勝過去、希望克服恐懼」來形容台灣人民這次在中共壓力下所做的歷史抉擇。

儘管國際媒體大多肯定台灣的民主轉型,他們的觀察報導卻也提供我們一些警訊。《時代週刊》網站的每日即時評論在大選後立即指出,短時間內台海雖然看不出戰爭的可能,但兩岸潛在的危險卻不停升高,正面武力衝突幾乎是必然的趨勢。 

其實,陳水扁的國際形象一直是「主張獨立的民主運動者 」,對台灣主權的維護與強調,似乎很難和中共的「一個中國」有妥協的空間,這是許多國際媒體擔憂未來兩岸和平的原因。此外,許多媒體指出「改革黑金」的訴求是阿扁獲勝的主因之一,但是基於未來台灣政局的複雜性,這些媒體都還在密切觀察可能的演變。

究竟阿扁該先攘外、還是先安內?或是阿扁有可能同時兩者兼顧?不只是國際媒體急著想知道答案,有切身利害的台灣民眾們相信更是關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