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研究所,誠如它研發的定位,在中華電信龐大的企業體系裡,向來扮演著技術支援的角色。
技術開發是研究所的核心任務,研究所員工也一直被定位為研發人員;只是這一群本來專注於實驗工作的研究人員,就在企業體大步邁向民營化之際,角色起了變化。
技術與人才是研究所擁有的最大資源,這些人才與技術在民營化之後,也將成為電信研究所積極轉型的依據。誠如電信研究所所長薛紀建所言,「研究所有人才和技術,加上中華電信的資金,到時候連人帶資金獨立出去,變成中華電信的一個子公司。」電信研究所發展為獨立公司彷彿是勢在必行。
對電信所的員工而言,一旦研究所真的獨立出去成為單一公司,屆時,他們不再只是單純的研究人員,同時也兼具了創業家的雙重身分。
組織重新調整
一方面配合民營化的大環境,一方面也順應當前電信發展的趨勢,電信研究所目前正積極就內部原有的組織架構進行變革。
原本按照「設備」別分組的方式,將依照「服務」別加以劃分為七組,包括無線通信技術研究室(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 Lab)、寬頻網路技術研究室(Broadband Transport & Access Tech Lab)、網路及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室(Internet & Multimedia Application Tech Lab)、網路維運支援技術研究所(Network Operation Support Tech Lab)、客戶服務資訊技術研究所(Customer Service Information Tech Lab)、前瞻技術研究室(Advanced Tech Research Lab)以及用戶設備技術研究室(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 Tech Lab)等七個實驗室。
新的組織結構目前大致都已規劃妥當,按照電信研究所所長薛紀建的說法,最遲今年五月初一定可以開始運作。
這七個研究單位,各有其研究重心,每一個實驗室將分別支援特定業務。薛紀建說明,譬如無線通信技術研究室的研究技術,主要支援長途及行動通信公司,網路及多媒體應用技術研究室則支援數據通信分公司。技術支援中華電信的角色並不會隨編制改變而有所改變。
內部組織重新編制固然基於改制民營所需,也是替電信研究所未來轉型為獨立公司在鋪路。薛紀建進一步以研究所內的CPE(Customer Premises Equipment)實驗室為例,說明未來發展成獨立公司的構想。CPE實驗室開發出來的技術,多半應用在用戶終端設備的製造上,像IC卡通話機之類的產品;將來實驗室獨立出去成為一家民營公司之後,產品不只賣給中華電信,還可以銷售給其他客戶,甚至市場範圍也可能擴及到中國大陸或東南亞國家。
薛紀建另外補充說明,轉投資與成立子公司雖是可預見的未來,但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計畫。他表示,屆時可能會在研究所內部成立一個評鑑委員會,與總公司的投資事業處一起評估電信研究所轉型為獨立公司是否有市場機會。一旦評鑑發現該技術的確有市場潛力,就會將評估結果彙報給總公司,再由總公司決定是否成立獨立的公司。
唯有獨立出去成為子公司才有競爭力。薛紀建認為,中華電信可以藉由此次轉制民營,擴大原本的業務範圍,而電信研究所正是幫助市場擴張的得力助手。
既有獨占的市場被其他民營通訊業者瓜分之後,中華電信除了不放棄電信本業之外,也積極考慮以轉投資子公司的方式,來拓展中華電信的市場範圍,而電信研究所的研發技術,恰巧扮演關鍵的角色。
不斷發掘市場商機,是電信研究所未來鎖定的目標之一。一旦技術移轉出去,中華電信不用再局限於電信事業,從事製造業或投入軟體工業,都是可行之道。誠如薛紀建所言:「儘可能擴大市場的餅。」
員工對民營化樂觀其成
不似其他營業處所員工強烈的反彈聲浪,電信研究所的職員對中華電信轉為民營,絕大多數都正面肯定。許多員工甚至表示,民營化的腳步還得再加快些,方能不被競爭日趨激烈的電信市場所淘汰。
目前任職於電信研究所應用科技研究室的施天從即以一個計畫主持人的身分,對民營化樂見其成。隸屬國營體制下的電信研究所,技術研發的方向必須依循政府的政策來執行,民營化之後,就可以完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如此一來,才有與其他企業競爭的籌碼與空間。
施天從也以目前正在進行的光電元件計畫,實際說明研究所民營化之後的優勢以及可能帶來的福祉。他表示,自己投身光通訊產業的領域長達十年,眼看光通訊產業目前年複合成長率達三○%以上。他期盼他所研究的光通訊技術,在民營化之後,能夠完全落實到國內的產業界。且研究技術一旦可以移轉出去成為獨立的公司,未來光通訊產業發展,難保不會像當今熱門的IC代工業一樣,成為台灣科技競爭力的代名詞。
從研究經費的角度來看,電信研究所也只有朝民營化的路邁進,才能提升自身的競爭力。薛紀建解釋,國營企業的預算調度缺乏彈性,編列技術移轉的費用不能挪為訓練費用;有時候兩年前編的預算,其實已經不適合兩年後的技術環境。在國營會計制度的控管下,研究經費不能有效運用,揮灑空間被限制,也直接削弱了研發單位的競爭力。
研究人員兼創業家的願景
國營企業改制民營,在減低人事成本以追求最大利益的前提下,裁員常常是很難避免的結果。面對民營化可能併發的裁員效應,薛紀建表示絕不可能發生在電信研究所員工身上。他強調,研究所員工具備專業專才,有一技之長的人是不用擔心會被裁掉的。
不論從待遇或研究環境的角度來看,電信研究所自信給與員工相當好的福利。隸屬應用科技研究室負責資訊安全研發的鄒仁翰博士就表示,雖然不清楚民間業者研發單位的狀況,但是十分肯定電信研究所自由又有保障的的研究環境。
電信研究所九○%的員工具備碩士以上學歷,人才濟濟,難免成為民間業者強力招攬的對象。面對競爭對手挖角的可能性,中華電信總經理呂學錦表示,電信研究所人才流失的比率從來就不大,一直維持在大約三%左右。民營化之後,人才流失的可能性自然就更小了。
薛紀建指出,衝著即將民營化的號召,員工的向心力自然更強了。從前大家頂多在研究所內部升遷,現在整批研發團隊可以一起分出去,成為獨立的公司,研究人員兼創業家,當然更讓員工心嚮往之。
就在全面民營化的指標完成之際,中華電信五十年的國營企業也要功成身退,幕即將落下,但是屬於中華電信研究所全體員工的新劇碼才正要粉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