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人生即電影,點影即人生

熊珊慧
user

熊珊慧

2000-03-01

瀏覽數 15,000+

人生即電影,點影即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0 / 3月號雜誌 第165期遠見雜誌

滿頭銀髮,舉手投足間盡是紳士風範,不像一般導演為了宣傳新片時的自吹自擂,邁可艾普特(Michael Apted)回答問題時卻是盡可能的言簡意賅,簡短的應答也讓人忍不住懷疑他真的是為宣傳新作「縱橫天下」(The World is not Enough)而來的嗎?

儘管不刻意炫耀自己的作品,這位老導演在聽到旁人對自己創作的質疑與攻訐時,難免還是動了氣,極力辯護的同時,也不得不強調他電影中的絕對質感。

當被問及美國︽娛樂週刊︾( E n t e r t a i n ment Weekly)對「縱橫天下」的批評時,邁可艾普特的反應相當激烈,除了指責該週刊非常地令人厭惡之外(nasty),他也用幼稚(childish)來形容其影評,他甚至認為,「他們只是單純地嫉妒『縱』片的成功。」

措詞之強烈,邁可艾普特乾脆省卻一般導演面對批評時可能會有的客套,他堅持捍衛自己的創作,絲毫不容別人詆毀他的作品。

邁可艾普特堅持創作人應有的尊嚴與風骨,他不只是維護作品不遺餘力,對自己的電影更有著絕對的自信,「我給自己四顆星,」他說。

「人性」是電影不變的主題,紀錄片是永遠的最愛

人性是他電影中唯一不變的主題,從紀錄片、劇情片到動作電影,不論是嚴肅的內容,或是娛樂價值高的商業題材,邁可艾普特的作品絕對以人為出發點。

相信電影即人生,邁可艾普特的作品全部都以真實故事為基礎而發展,即使在處理如龐德電影般充滿想像情節的素材,他都企圖創造一個真實的背景故事;於是,詹姆斯龐德不再只是單純的英雄塑造,而戲裡頭的壞蛋角色,更多了深層的內心轉折。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正因為邁可艾普特相信人生即電影,他堅持在鏡頭下呈現真實故事,邁可艾普特坦言,紀錄片是此生的最愛。他的電影中記載過英國社會階級的變動,也曾經將天安門事件真實地記錄下來,每一部紀錄片的背後,都蘊藏著不同的真實事件與故事,「沒有以真實故事為本的電影稱不上是電影,」這是麥可艾普特對電影的堅信與理念。

一個以拍紀錄片與劇情片為職志的導演,很難將他與動作電影聯想在一塊。邁可艾普特也承認,當初米高梅電影公司找他接拍「縱橫天下」時,他相當驚訝於自己會被相中執導龐德電影系列,畢竟自己先前不曾有過類似的拍戲經驗。

儘管不曾參與過動作片的拍攝工作,人性化的龐德電影還是在他手上完成了。邁可艾普特賦予演員多元化的表演空間,他徹底打破傳統○○七系列的既有形象 ,龐德不復超英雄,女演員也不再單純地淪為陪襯的角色,他鏡頭下的龐德女郎開始有了性格轉折,制式化的花瓶演出就此告終。

細膩刻畫多元的女性角色

邁可艾普特的電影,經常可見女性議題,「礦工的女兒」(Coal Miner’s Daughter)「迷霧森林十八年」(Gorillas in the Mist)「大地的女兒」(Nell)等作品中,都以女性角色為主軸而發展。一反好萊塢電影中男性陽剛的主流,邁可艾普特影片裡的女性話題不僅多而且豐富。

以一介男性導演拍攝女性議題,邁可艾普特不只拍出女性電影貫有的細膩與知性,更將他對女性堅韌與毅力的認知注入電影之中。在他的電影裡,女人不是絕對的強者,卻也不會是弱者,深入刻畫女性角色、多樣性的角色塑造,是邁可艾普特影片的一大特色。誠如他自己所言,「女性議題是我最關心的。」拍自己喜歡的題材,最能讓他渾然忘我的投身在電影世界 。

在電影的世界裡,邁可艾普特有其堅持,紀錄片與女性議題正是他此生都不會放棄的最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