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電腦將更人性

張玉文
user

張玉文

2000-01-01

瀏覽數 13,050+

電腦將更人性
 

本文出自 2000 / 1月號雜誌 第163期遠見雜誌

英國瑞汀大學神經機械學教授渥維克(K. Warwick)只要一踏進辦公室,室內的燈光和空調就會自動打開,因為這個「智慧型」建築知道他來了。這種「智慧」的關鍵在於渥維克在手臂內植入的一個長度僅二‧三公分的迷你電子晶片。每當渥維克進入辦公室時,這個晶片就會發出「我來了」的訊號給管理辦公室設備的電腦,電腦就會打開電燈和空調。

一洋之隔的多倫多大學裡,電機及電腦教授曼恩(S. Mann)只要是醒著的時候,多半都「穿戴」他自己發明的各式各樣電腦。有時候他戴一副太陽眼鏡,裡面裝設迷你的錄影機和電腦螢幕。曼恩可以隨時選擇他想看到的資訊,例如電子郵件、市區的地圖等;有時候他穿一件背心,裡面織滿了電子電路,讓他可以感知遠方的物體(他稱之為「第六感」),電腦的鍵盤則裝在口袋裡,其他如行動電話、呼叫器、錄影機等功能,全都涵蓋在這件穿戴式的電腦背心裡。

結合產品技術深入生活

渥維克和曼恩的親身經驗說明了,下一個世紀的電腦,可能和我們現在所看到、用到的電腦很不一樣。科學家相信,下個世紀的電腦將會結合不同的技術和產品,以各種不同的形態和大小,充斥在人們的身邊、身上、甚至身體裡。

知名的發明家、《精神性機器的時代》一書作者克茲威爾(R. Kurzweil)就在《未來學家》雜誌上預測,到二○○九年時,每個人的身上或身邊至少會有十餘部電腦,這些電腦利用區域網路連結在一起,提供通訊服務(行動電話、呼叫器、上網等功能),監測身體各器官的功能是否正常,提供自動身分辨識(進門不必刷卡、不必帶提款卡就可以提款),開車時指引方向……。當然,這類電腦不會像我們現在所用的電腦只有一種基本型——四四方方像個盒子,而是形貌千變萬化。以上述那種植入身體裡或穿戴式的電腦為例,比現有最輕薄短小的電腦還更輕巧迷你。

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康柏電腦公司位於加州的研究中心,正在研發一個只有鑰匙環大小的電腦系統,這是一個私人的資料儲存系統,可以儲存電話號碼、地址、想抄錄下來的一段話等各種資訊,最終目的是「儲存一個人一生所需的所有資訊」。

電腦技術也將結合各種不同的產品和技術,深入人類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電腦技術隱身在各種不同的產品面貌下,雖然無所不在,卻「隱形化」了。電腦技術與機械系統的結合,發展出形狀功能多樣化的機械人,是其中最令科學家看好的發展之一。美國《技術評論》雜誌所選出一百名最優秀的創新發明家一致同意,「未來到處都是機械人」。不過,這些機械人並不全然是以貌似「人」的形態出現。美國南加大機械人研究實驗室主任馬塔瑞克(M. Mataric)指出,機械人的形貌應該根據「它」的用途來設定,而不一定要像人的樣子。

目前已經有一些廠商開發出商品化的機械人。例如,莫伯(Mobot)公司把英特爾公司先進的奔騰微處理器放在機械人裡,他們為美國卡內基歷史博物館製造的機械人,負責迎賓、引導訪客;好幫手機械人公司(HelpMate Robotics)為醫院設計、製造的機械人,穿梭在醫院的長廊裡,運送藥品和文件,甚至操作電梯。

馬塔瑞克指出,目前的機械人多半「既盲且聾」,下一世紀科學家將結合更敏銳細緻的感應技術,讓機械人能更清楚地偵測、瞭解周圍的環境變化。

誰說電腦不懂你的心

下一個世紀的電腦也將會更具人性。美國《個人電腦》雜誌指出,未來人們和電腦的溝通方式將會更自然,更像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目前正在進行一項有關「感應式電腦」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電腦能感受到使用者的情緒反應,提高電腦與使用者溝通的品質。「如此一來,電腦可以主動與你溝通。電腦根據你的喜好而自我調整,而不是等你來指示它該如何做,」這個研究小組的領導人畢卡德(R. Picard)說。

目前在電腦的人性化方面,進展最快的就是語音辨識技術,也就是說,以後人們可以直接對電腦說話,取代用鍵盤發號施令。

目前語言辨識技術已有商品化的產品出現。例如,美國一家郵購零售商家庭購物網(Home Shopping Network)的電話系統,採用微通訊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的技術,可以辨識出來電者的聲音,他們計畫今年就可以讓消費者利用電話來訂購產品,而且用平常、最自然的說話方式即可;通用神奇公司(General Magic)提供的myTalk服務,則可以讓使用者口頭交代電腦讀出電子郵件。

《時代》雜誌進一步指出,語音辨識技術的下一步就是要讓電腦能與人對話,而不只是單向地接受語音的指令。而且,科學家還預測新世紀的電腦會多種語言。

研究語音辨識技術的L&H公司董事長貝斯提安(G.Bastiaens)預測,五年後,一個法國人從巴黎打電話給住在北京的中國人,打電話的人說的是法文,接電話的人在另一端聽到的卻是電腦即時翻譯的中文。

電腦語音辨識的技術也將與更多的產品技術結合,像是行動電話、冰箱等。資訊產業的雙霸——英特爾和軟體公司不約而同在去年分別投資三千萬美元、一千五百萬美元在L&H公司,主要目的就是將語音辨識技術結合在行動電話和個人數位助理這類輕薄短小的產品上。

半導體的進步是關鍵

科學家相信,未來的電腦功能會更強,而這一點的重要關鍵之一在於半導體技術的進步。目前的半導體技術是以矽為主要材料,著名的摩爾定律——每一片晶片所能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十八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歷久不衰。在世紀之交,有愈來愈多人擔心,摩爾定律將走到極限,總有一天晶片上再也容納不下更多的電晶體。

不過,無論是對摩爾定律有信心或沒信心的科學家都相信,半導體技術將會持續精進。有一派科學家相信,摩爾定律能夠安然通過考驗,繼續在下一個世紀引領風騷。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教授莫瑞(T. Mowry)認為,未來十至十五年,科學家將會想出突破極限之道,使處理器的速度和記憶體的容量都有驚人的進步。

對摩爾定律未來存疑的科學家則開始尋找新的材料和技術來代替矽,也因此而帶來與現有電腦截然不同的設計思維。例如,物理學家想用量子理論來解決電腦大量運算的問題,目前IBM的阿曼頓研究中心已經做出一部很小的量子計算機;生物學家則想把蛋白質放進電腦裡,以去氧核糖核酸(DNA)為材料來製造電腦。《技術評論》雜誌認為,未來十年內,就會有一些應用新材料和技術的電腦原型機出現。

電腦誕生短短數十年以來,已逐漸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外型上雖然有蘋果電腦公司注入許多創意和色彩,但並沒有真正根本性的戲劇化改變。進入下一個世紀,人們大可以敞開心胸,盡情釋放想像力,迎接和現有電腦大不相同、更深入生活和生命每一個層面、形態千變萬化的新世紀電腦。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