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策略外包的決策意涵

朱博湧
user

朱博湧

1999-12-01

瀏覽數 29,000+

策略外包的決策意涵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9 / 12月號雜誌 第162期遠見雜誌

知識、創新與外包將是未來企業具競爭力與否的重要關鍵,其中外包在未來網路生態下,更是跨業合作、揚棄舊有產業零合、追求企業共存共榮,不可或缺的必然策略。

在未來以知識與服務為基礎的社會裡,企業組織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有效策略性整合知識(Knowledge)、創新(Innovation)及外包(Outsourcing),從而對顧客創造出最大的附加價值。因此,未來國家企業組織的競爭力取決因素不再端視其擁有的有形資產、資源的多寡,而是能否創造、取得知識,並不斷創新應用,進而轉換成客戶所重視之價值能力。

與傳統國際經濟理論要素稟賦論中重要之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三者相較,知識管理與創新未來不僅將與之分庭抗禮,在高科技產業競爭技術不連續時代,其重要性甚至可能取而代之而獨占鼇頭。大勢之所趨,君不見今日全球軟體及網路產業新貴、鉅子,其崛起發展過程何一不是如此?

@@企業外包的理論與實踐

企業為何外包?可從早期的成本動機演進到創新、彈性、整合觀點。從成本動機,將較不具效益的生產活動外包早就行之有年。英國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在其經典名著《國富論》中指出,分工(Division of Labor)將產生較大的生產效率,因此將生產活動分解為專業工作可創造較大的產出與價值。爾後經濟學家李嘉圖等人研究國際貿易理論中提出要素稟賦說:「視各國擁有生產要素(勞動、土地、資本等)相對性多寡,決定不同國家最適的產品生產活動。」全球分工、國際貿易及企業將不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活動外包蔚為風潮。外包因可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提升其在市場的競爭力,這也是二次大戰後亞洲國家經濟得以快速興起的一大原動力。

晚近的外包動機已從單純作業層次成本因素考量提高為策略層次。通常承接外包的廠商只有積極創新成為世界頂尖者才得存活。原因很簡單,承接外包廠商由於專業生產,須與許多一流企業來往,若無法持續創新、維持成本或服務的優勢,委託廠商勢將外包工作轉發給原承接外包廠商的競爭對手。唯有成為該領域世界頂尖的企業,才能建立起有效的競爭障礙(Strategic Blocks),將競爭對手屏除在外。積極創新厚植其頂尖能力(Best-in-World)才能與委託外包廠商共榮共存,進而取得利潤持續合作。

此外,為承接外包工作,承接外包廠商須提供最佳的技術與服務,因此內部運作彈性(管理創新)、產能(大的資本支出)、製程改良(技術投入)、及風險分擔(委託者不用重複投資這些活動)是關鍵因素。而彼此之共存共榮、策略合作在未來網路社會更是必然趨勢。外包合作成功的案例如戴爾電腦(Dell)專精發展掌握顧客資訊需求的知識及服務,其外包廠商廣達則專精設計、研發筆記型電腦,強化其最有效、最機動的生產與全球運籌能力,彼此互補,相輔相成。此外,台積、聯電是全球晶圓代工重鎮,造就台灣IC設計新貴如威盛、凌陽、矽統及諸多國外IC公司。台灣九二一大地震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價格飆漲,美國華爾街資訊、電腦業者股價重挫,可見外包的策略性影響至鉅。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共存共榮取代產業零合遊戲

以往產業競爭法則中,資源多寡與規模大小幾乎決定了企業的成敗存活。因此,高階主管最耳熟能詳的是企業競爭策略(competitive strategies),產業中只有獨大獨尊,不能共存共榮。然而,在未來網路社會生態下,這個法則是否仍可放諸四海皆準?除了競爭之外,難道就沒有其他策略了嗎?合作是不是一種策略?產業遊戲規則除了零合(你存我亡或我存你亡)之外,可不可能兩贏共榮?

進入網路時代,跨業競爭合作風起雲湧。技術與市場快速變化,合作是重要的策略方案,其中外包幾乎無法避免,甚至應積極鼓勵,以追求取得世界頂尖的創新與知識來源。沒有一個國家、企業組織可在很多領域世界頂尖,小國、中型企業亦可開創自己的一片天。瑞典、芬蘭在無線通訊、手機積極創新成為世界翹楚;荷蘭在物流、環保及水土保持工程領先;新加坡、香港在金融服務積極創新;美國積極強化網路技術及基礎建構,並健全法規市場機制;全球大型企業則積極利用策略性外包,創造其世界頂尖的知識能力。在在說明知識時代,整合知識管理、創新與外包的新意涵。(本文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兼EMBA學程主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