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一部短短五分鐘影片,在沒有任何廣告宣傳下,於臉書創下單週102萬觀看人次、2.2萬人按讚、破1.5萬次分享轉傳,網友上千則回應,隨即在教育界引發強烈共鳴。
這是由台灣教科書龍頭──龍騰文化在其臉書專頁「閱讀紙飛機」上,結合奧美廣告和金馬獎名導沈可尚所拍攝的「最難的一堂課」,請來八位不同科目老師,呈現教學第一線的「為與不為」困境。
當努力希望學生不只會考試、更要學會思考,卻被學生嗆是不會教、不會帶班的「爛老師」,到底要怎麼當?當「教人」碰撞「教書」,到底要教「真正想教的」,還是「考試要教的」?希望每個教育工作者能堅持初衷,跳脫標準答案的對錯,肯定自己,成為翻轉教育的起點。
首次,有人為教師說出教改下的教學辛酸
這幾年的教改,各種課綱、課程與上課方式的改變,引發各界熱烈討論與批判,輿論與媒體關注焦點,都集中在學生與家長如何的無所適從,各方也紛紛跳出來討論,「台灣教改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小孩?」
然而深受困擾的,其實不只是學生與家長而已。
「最難的一堂課」可說是第一次,有人站在老師的角度,訴說在教改下,第一線老師是如何地左右為難,當教育的理想與熱誠,面對現實的升學目標,「教人」」還是「教書」,到底該怎麼教?
當大眾和輿論希望學生有創意、懂思辨;但家長和學校又希望小孩考高分、上名校,老師到底是要花時間引領小孩發問、培養自主思考的學生?還是訓練孩子答題、背誦、考試,訓練出學測滿級分的學生?
同一個教育體制下,當老師、學生、家長、學校卻擁有互斥的目標時,也讓某些人眼中認真啟發學生思考的好老師,成為某些人眼中無法將學生送進名校的爛老師。
被好學生班長當場痛批:「妳知道妳是個爛老師嗎?」
影片中最讓人痛心的一個畫面,有「國文女王」之稱的大安高工國文老師陳怡嘉,聲音哽咽地說道,當大家眼中的乖學生、好學生的班長當面告訴她:「我有一件事情要告訴妳,妳知不知道妳是一個很爛的老師?妳教的非常非常的爛,然後妳帶班也非常非常的爛。」
這個衝擊讓陳怡嘉,「難過到,我沒辦法和我的學生一起站在同一塊土地上」。
如同影片中幾位老師所說的心聲,到底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當所有教育專家、專書裡面都告訴他們,教育是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找出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甚至說「未來的工作八成都還沒有被發明」,所以引領孩子去探索自己最擅長的,「為未來而教」,才有可能找到最好的發展。
但現實中,家長與學校卻不一定這樣想。
在不少教育者的心中,能讓學生「學會」,絕對比「教完」更重要,但就像中大壢中物理老師林欣達在影片中無奈苦笑,「對我來說,這件事就是讓我登上靠北壢中的原因,都已經快要段考了,第四章還沒有上完,只剩一個禮拜還有五、六章,到底要我們怎麼考試?」
而另一位內湖高中公民老師周維毅,則道出擁有教學熱忱老師的心聲:「老師心中,有個很大很大的兩難,我必須要去想,到底是要教考試要教的,還是我真正想教的?」
就像當Sandra老師面對家長來拜託:「老師,拜託,你可不可以和我們家妹妹講,叫她少跳一點熱舞,她成績都掉下來了。」老師很猶豫,是要聽家長的,還是要聽學生的?
老師的兩難,也在觀看者心中投下同樣的疑問,當「做對的事」遭遇「現實」時,該怎麼取捨?如果自己身為學生、家長,又會要求老師該做到哪一項?當學生、家長,甚至學校給予老師的要求都不一樣時,老師該如何維持自己對教育的初心與初衷?
大安高工老師陳怡嘉也曾脆弱糾結,因為愛持續努力
在這支影片下方,有許多網友留言自己對曾經遇過的好老師的感謝,看這部影片看到紅了眼眶,更有許多教育工作者留言分享自己的經驗,表示自己遇到一樣的兩難與期許:
「真的兩難啊……想起拿著98分的考卷跑來跟我說爸爸說我很笨,考得很爛的孩子,還有在節日時候和班級導師設計活動想讓孩子做中學,卻有家長覺得這種不能加分不能增加成績的事情浪費時間,不禁在想自己到底是要教人還是教成績……」
「自己走過了學習歷程,現在已在大學學習教職,但看完這部影片馬上就流下眼淚。甚至是一邊哭著打下這段文字的,我沒有想到老師竟是這麼的無力。看到那空無一人的教室是讓我最心痛的事。而且我一路走來,也是慢慢了解許多老師早已放棄心中的熱忱,不管是年紀漸大覺得可以退休,或是被學生徹底打擊而放棄,都令人非常痛心。」
「踏進師範體系前,我問自己,什麼才是好老師的條件?如今就要踏出校門,我可能還是無法給出一個完美的回答,但我希望未來在課堂上,能讓學生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學會善待周遭的人。」
但正如影片八位主角之一的陳怡嘉老師在影片下方留言,也說出每一位還在線上努力堅持老師的心聲:
那天,拍完廣告已是深夜,導演對我說:「你是我遇過最有正能量的老師。可是你一直給別人愛,也很辛苦。」我說:「對啊,真的是這樣,可是沒有辦法。」 身為老師,即使帶著愛站在學生面前,也會有挫折難過到無法站立的時候。 老師的每一天,是不斷面對各種人性與選擇,我們並不是永遠都樂觀堅強,我們也有脆弱糾結,也有做錯選擇的後悔。但我們因為愛,因為相信人性本善,相信每個人來到這世界都有意義,所以,始終努力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