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大中國區IT產業逐夢整軍

季欣麟
user

季欣麟

1999-10-01

瀏覽數 19,000+

大中國區IT產業逐夢整軍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9 / 10月號雜誌 第160期遠見雜誌

七月六日,美國。大陸新華社香港分社、台灣中環科技公司和香港鉅子李嘉誠的新世界基建公司等匯資成立的中華網(China.com),在那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公開上市。股價隔日翻漲三倍,由二十多美元

飆到六十七美元。

家人都住在美國的北京找到啦因特網公司總經理于紅岩的丈夫,特地從美國打國際電話給她,稟明排了半天都買不到一張,徒呼負負。

七月十二日,北京。位居大陸前三名的網易網站、台灣排名前兩名的奇摩站和香港電訊子公司網上行網站,宣布結盟成「華網聯盟」(Great China Portal Alliance),彼此互換廣告,未來打算做內容與技術上的合作,號稱三站每日總翻閱率(page views)將達到一千兩百萬次。

香港電訊互動多媒體公司副總裁刑珠迪在六星級的北京國際俱樂部,對擠得水洩不通、包括CNN、路透社及北京電視台等七十多家媒體記者說:「我們的目標,是要使華網聯盟成為華文網民的第一選擇。」

八月三日,台北。蕃薯藤網站董事長孔祥重率執行長陳正然、副總經理蕭景燈等披著戰袍、揮著光劍,在命名為「星際大站」的記者會中,扮成星際大戰的主角天行者路克,發表蕃薯藤成立五年來第一個簡體版網站,並與廣州和新加坡的網站策略聯盟

思考設立大陸、香港、新加坡分站的可能性。蕭景燈直言:「下半年的重心在發展全球華文網路市場。」

一百年前被譏為「一盤散沙」的大中國區,因為資訊產業的商機,破天荒的一團「合」氣,整軍動作頻頻。

網路經營者的夢幻西征

甫來台訪問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梭羅(L. Thurow)指出,在資訊產業帶來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先進入市場者才能先創造經濟規模,經濟規模愈大的企業,愈有能力成為全球性的大企業。若不成為大企業,除非走特殊利基市場路線,否則所有的中型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一場規模經濟戰已在中國大陸鳴槍起跑。大陸十三億的人口市場,搭配國內外豐沛日增的創投資金,成為所有中、小型IT(資訊業)產業經營者夢想躋身下世紀大型企業行列的解答。

根據大陸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七月公布的數字,大陸上網人數達四百萬人,平均半年增加一倍(今年初為兩百一十萬人,一九九八年七月為一百萬人)。預計二○○三年大陸上網人數將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全球第二大上網國家,潛力令人咋舌。

成長也表現在頻寬上。大陸對外總頻寬從去年初的兩千六百萬位元(26MB),增加到今年中的兩億四千一百萬,加寬近十倍。在CNNIC的調查中還顯示,有八五%的大陸網友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希望能上網購物。

網景公司(Netscape)副總裁琳達勞倫斯(L. Lawrence)以高亢堅定的語氣形容中國大陸「在網際網路上高飛劇漲」(soaring growing in internet),進入發展是勢在必行。網景網站Netcenter 今年設立簡體中文入門網站,提供搜尋及內容等服務。

美國勢力首先驅動。美國線上(AOL)投資中華網,成為最重要的股東之一;雅虎中文站、台灣站及香港站在今年一月底全數開站,目前這三站的每日總翻閱率約達五百萬次;去年十一月,微軟中國研究院在北京成立,為微軟大中國區資訊產業研發基地。而今年三月比爾蓋茲從香港搭直通車至廣州深圳,發布微軟電視上網新產品「維納斯」,就是看準了中國大陸的機上盒(Set—Top box)市場。

兩岸三地積極整軍備戰。中文入門網站的知名品牌北京搜狐網站六月完成第三期集資,募集上千萬美元資金,設立廣州分公司,準備擴大發展;新浪網除了北京、台灣及北美站外,不但香港分站在七月起跑,上海分站也將馬上推出;而且香港電訊網上行網站也在八月初成立台灣分站;台灣更熱鬧,除了蕃薯藤和奇摩站之外,夢想家的媒體網站、KEYNet 網站、資迅人公司、PChome 集團及宏?投資的旭聯科技公司等均準備以不同的戰法,或深或淺進探大陸網路市場。

台北飛北京、上海頓時成為飛航熱線,幾乎所有重要網路經營者都加入這場夢幻西征。光是七月份中、下旬,新浪網公司前董事長姜豐年、奇摩站負責人盧大為、資迅人公司總經理賀元、《PChome》雜誌社長李宏麟、夢想家的媒體執行董事徐乃威及KEYNet 網站總編輯曾家銘等六個網站經營者,不約而同在大陸處理公務或拜訪合作對象;八、九月,蕃薯藤陳正然則跑了大陸兩、三趟。

全球化競爭在大中國市場加溫

全球化競爭在大中國市場加溫。奇摩站負責人、精誠資訊總經理盧大為表示:「我們看的是更大的國際對手,如雅虎、AOL。」

微軟七月下旬推出中文的網路即時傳訊軟體,而生產同性質軟體CICQ的資迅人公司駐北京行銷經理黃秀惠就必須在幾天內儘快擬定對應策略,她面帶壓力地指出:「微軟一個風吹草動,我們就人仰馬翻。」

不僅全球企業整合網路做為一個通訊介面,未來跨平台的數位整合也勢將引爆威力。根據統計,中國大陸目前有三億兩千萬台電視及四千萬台的VCD播放機,微軟大陸分公司的一位主管表示:「對大陸家庭來說,個人電腦仍不是普遍的電器用品,但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電視和VCD播放機,因此我們認為這是進軍大陸市場比較好的方法。」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目前大陸的電腦普及率不及一%(台灣約三七%,美國約五○%),而一台中等配備的個人電腦價格約人民幣七千元。雖比過去便宜,仍相當於一名大陸勞工七個月的工資,屬於高消費品;在大陸,二十一吋的電視都比十五吋顯示器便宜。

此外,大陸是全球最多電視、大哥大和呼叫器的地區。根據BDA調查機構估計,中國大陸今年有四千萬大哥大用戶、六千萬呼叫器用戶,以及超過一億的電話用戶。

琳達勞倫斯指出,中國大陸可能跨越以個人電腦為基礎(PC based)的資訊社會,在短時間內,透過跨平台整合,直接進入以各式資訊電器(information appliance)為主的「後PC社會」。

配合數位傳輸增加的需求,寬頻網路也加速發展。上海市政府宣布將在二○○○年建設上海為寬頻網路城市,並先在浦東設立實驗區。五月下旬,東方明珠公司等握有有線電視網絡的廣電股份,在一週內漲了五○%。

網易網站丁磊對前景十分看好:「中國很有信心成為全球最大的上網國家。」

在利多不斷釋出之下,中國網路概念股炙手可熱,跨地域的資金匯聚與日俱增。姜豐年指出,中華網的上市使同業遭受很大的衝擊,「對網站來說是wake up call(起床號),」象徵重量級資金將投向大陸,而非台灣或香港等區域市場。今年新浪網就獲得美國高盛投資公司、日本軟體銀行及新加坡政府等主流創投公司機構的青睞,募得兩千五百萬美元,是去年集資金額的一倍。CNNIC排名三十七的中華網,目前在美國那斯達克股市仍有約六十元的價碼,令計畫明年第一季前在那斯達克上市的新浪網信心十足。

三免政策推動上網

已具品牌基礎的網路公司,除了是創投公司的關注焦點,同時也產生購併其他公司的實力。

上海因特奈信息公司總裁、上海之窗網站負責人施聰指出,他曾在一個下午連續會見三家投資公司人員,「機會相當多。」目前他們可能接受新浪網的投資,甚至與其合併。

進出大陸四、五次的資迅人公司副總經理薛曉嵐分析:「很多公司很愛經營網站卻又不敢親自下水,就先透過投資試試水溫。」資迅人約有二○%以內的股份屬於英特爾公司(Intel),本身也研究不同的網路相關投資標的。

中國大陸的創投業也正在興起。根據《環球企業家》雜誌報導,大陸約有超過六十家創投業者,官辦占多數,主要集中投入高科技產業。國家科技院有三十億人民幣高科技基金;深圳市政府有二十億人民幣;上海市政府則有八億。

政府在網路整軍的過程中,扮演積極角色。中共官方訂去年為全民上網年;今年則定位為政府上網年。他們同時推出「三免」政策:免上網費、免費為企業建網頁、免費訓練上網。在北京只要用電話撥一六三,上海撥一六九,就可免費上網,但是只能看到網路服務公司區域網路內的國內網站,要連上國際網路還是要另外付費。今年三月,中國電信公司更將撥接上網費用由每小時七.二元人民幣降到四元,降幅達四四%,夜間並採半價收費。

北京電報局市場經營部副總經理趙恆禮觀察:「市民對網上信息的倚賴性愈來愈強。」中國電信今年六月花了一億人民幣來提升網路服務品質及擴充容量;電信日舉辦免費上網活動,幾百名北京市民更是踴躍參與,甚至帶便當和礦泉水來北京電報局排隊上網。

台商角色有利有弊

但政府對資訊的管制標準,局限了網站的發展。七月份因為北京的法輪功事件,大陸網路電子郵件等對外通訊,部分區網停止了超過兩星期。北京一名網站經營者也坦承,著力於生活相關頻道的內容服務,就是在避免觸及政治議題。

台商的角色則有利有弊。一方面,兩岸在語言文化上有較多的共通之處,利於彼此的合作;另一方面,政治的敏感性與行政體系的差異,使台商在獲取營業執照及營運模式上,需要更多的調節與適應。

「打通關節很重要,」一位在大陸有六年資訊產業經驗的經理表示,外國人只知道中國人講求關係,但其中「三杯酒下肚才簽約」等應酬文化細節,只有華人才能瞭解。

同時,網站具備資訊傳播與服務的特性,必須融入當地文化,才能成功,合資經營或只做投資是較可能雙贏的方式。新浪網的前身華淵網站就曾因刊載台灣新聞比例過多,而遭中共查封;改為與大陸著名軟體公司四通利方合併,並引入當地內容撰寫者與編輯後,今年CNNIC調查網友才評選新浪網為優秀網站第一名。

大陸IT市場變化之快,出人意料之外。多位網站經營者比喻:台灣網站的發展就像九六年的美國,入門網站成熟,走向更多內容的提供;大陸則像九三年的美國,卻是駕著衝鋒車,有四、五倍於美國的成長速率。

中國聯想電腦今年成立網路事業部門,宣示進軍電子商務市場;由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及吉通三家公司經營的網路電話(IP Phone),四月底在二十個主要城市開通,撥電話到台灣,一分鐘只要十元新台幣;七月份廣州成立大陸第一家網路醫院,由約五人的醫師虛擬團隊聯合會診;同時,北京電報局正在特價促銷電視上網的機上盒,售價約新台幣六千元,並提供兩小時的免費上網時數。

夢想家的媒體公司徐乃威說:「今年再不進來,機會就小很多。」夢想家的媒體在上海設站,才一個多月的時間,員工就從十人增加到一百多人,台灣員工戲稱為「小花效應」:就像買了一朵小花,無意間不停整理,卻達成清潔房屋的理想。他們篤信,在不停的做中學習,終可以圓夢,成為上海最大的入口網站。

數位革命裡大規模的卡位戰爭,牽動大中國區網站、軟體及硬體產業下世紀的榮枯,「就像西部拓荒時,跑馬圈地,」施聰道出網路逐夢的累世胸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