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夫.貝佐司(Jeff Bezos)、亞馬遜網站(Amazon.com,以下簡稱亞馬遜)的創始人兼最高執行長、開創網路書店的先鋒。
根據美國《美肯電訊》(Macon Telegraph)的資料顯示,至一九九八年年底為止,有來自一百六十多個國家、超過四百五十萬個人曾在亞馬遜上購物。三年內,亞馬遜從營業額不到百萬美元,躍升至六億美元。一九九八年《富比士》(Forbes)列舉的前一百大高科技富豪中,貝佐司名列第二十五。
既聰明又務實
從《美肯電訊》貝佐司小檔案中可以發現,貝佐司小時候即有過人的天賦。小學快畢業時,他迷上了無限立方體(利用鏡子原理使得看進去是一種「無止盡」狀態的玩具)。當母親告訴他一個立方體得花上二十元時,他便買一片片便宜的鏡片,自行組裝。
這一段小故事曾被記載在《Turning On Bright Minds:A Parent Looks at Gifted Education in Texas》一書中。作者形容他是「友善,但嚴肅的」,是與生俱來的「優秀分子」;但根據老師們的說法,他並不是天生的領導者。
天生聰明的頭腦可以彌補領導能力的不足。父母親知道貝佐司不擅於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便讓他參加德州青少年橄欖球隊。兩個禮拜後,教練任命他為防守隊的隊長,因為他是少數記得全部隊員名字的人。
待在外公德州的農場的暑假,是貝佐司最懷念的兒時回憶。外公是貝佐司的科學啟蒙老師,他利用許多具有教育意義的遊戲和玩具來啟發他的創造力。十四歲時,貝佐司在車庫中從事許多科學或機械性的實驗,並以成為太空人或物理學家為志向。十六歲時,便學會修理風車,閹割家畜。
雖然成為物理學家是貝佐司從小的願望,但這個夢想在大學時幻滅。貝佐司發現在整個物理系中,他只能躋身於前二十五名,他並不是最聰明的。他沒有辦法和少數幾個真正的天才競爭。「當我環顧四周,發現事實很明白地擺在那裡,」貝佐司回憶起,「班上有三個同學比我優秀太多了,所有的事對他們而言都非常地容易。他們的腦子構造和別人不同,領悟力無人能比。」講求務實的他轉念電腦科學,並且許下自己創業的承諾。
創立亞馬遜網路書店
大四時,貝佐司拒絕了英特爾公司、貝爾實驗室、以及安德森企管顧問公司的工作,轉向一間名為Fitel的新興公司。在創立亞馬遜之前,他也曾在美國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 Co)的電腦系統研發工作;在二十多歲時,就成為華爾街D.E.Shaw避險基金公司的最年輕的資深副總裁。
如果貝佐司當時沒有設立亞馬遜,他一定是專門尋找e-CEO的人力仲介公司搶手的對象。美國《財星雜誌》引用Russel Reynold人力仲介公司找尋e-CEO的標準指出,e-CEO的首要條件是他們要有與眾不同的前瞻能力,並對工作要有高度的熱忱。第二要件是,e-CEO必須要有即時作決策能力。從貝佐司決定成立網路公司的開始,不難發現貝佐司皆符合人力仲介公司所要求e-CEO的特質。
一九九四年的春天,貝佐司對網際網路每年以二三○○%的速度成長感到非常驚訝。當下他問自己:「當我八十歲時,會不會後悔離開了華爾街?不會!如果我錯失了這個網際網路剛起步的機會,我會不會後悔?會!」貝佐司對於這個未知的未來下了一個簡單的結論:最合邏輯的做法,就是在網路上賣書,因為全美的二大圖書供應商(distributors)已經建立了龐大的電子資料庫。
他西行至西雅圖,在一切都還是混沌的情況下,創立了亞馬遜。除了此地有豐富的電腦軟體人才,美國的大盤書商Ingram也在這裡,是最大的考量,如此,庫存和進貨的成本可以節省不少。他一直想要利用新的平台(platform)及工具改變人類消費習慣的夢想,在西雅圖實現了。
貝佐司天生的智慧為他自已創造了直接的財富。若依照《財星》雜誌(Fortune)的理論,腦力是網路公司的主要資產,那麼,亞馬遜的最主要資產便屬貝佐司的腦。
貝佐司用人有一句名言:「這個人必須要能提高下次徵人的門檻,這樣整個公司的智慧資產才會提升。」另外,「有意願改變人生方向,且勇於認錯的人」也是先決條件。
以顧客為中心
貝佐司明白網路的速度是很慢的,人們甚至戲稱「World Wide Web」為「World Wide Wait」;因此要在透過網路賣東西必須要有附加的價值,才能吸引顧客上網消費。
解決網路速度的問題,最終的方法就是以關懷消費者做為出發點:利用電子郵件做行銷及客戶服務。建立容易操作的網頁、龐大且多樣化的商品選擇、新書排行榜、書評的刊登,還有當顧客選擇某一本書或某一片CD時,會附帶出現購買該項產品其他消費者所推薦的相關產品。這些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服務都是亞馬遜吸引顧客的原因。
從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的資料來看,至目前為止 ,有八百四十萬的人在亞馬遜上註冊,而且六六%的交易來自老客戶。貝佐司說:「我們著眼在建立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公司,並且建立消費者的忠誠度。」對他而言,亞馬遜是一個客戶公司(customer company),「心中有客戶」是亞馬遜的競爭策略。
當一個成功的e-CEO除了要有過人的願景,也必須講求速度。美國五月份《財星》雜誌的報導中曾提到,所有的e-CEO都說過相似的話:「這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商業活動,沒有任何事是可以等到明天再做,或甚至等到午餐後再做。」
亞馬遜擴充的速度也非常驚人。日前才購併了醫藥及寵物網站,野心勃勃的貝佐司在三月底又宣布亞馬遜開始從事線上拍賣業務,直接威脅到eBay的生存空間。亞馬遜急速擴大版圖,提高市場占有率,競爭者所面對的不再是一間書店,而是「網路上的Wal-Mart(威名超市),」美國《商業週刊》引述一家企管顧問公司副總裁的形容。
網路教派的虔誠信徒
由於貝佐司積極的個性,還是有許多人視亞馬遜為可怕的競爭對手。他的前同事阿迪(C. Ardai)曾說:「任何有貝佐司參與的事情,與沒有他參與的事情相比,前者多了十倍成功的機會。」
《線上》雜誌將貝佐司比喻為傳福音的教士。貝佐司希望能藉由亞馬遜散播線上購物這個「福音」,改變人們在「水泥磚瓦」商店的消費形態,將新的商業模式傳遞給大眾。
信念,是貝佐司及其他e-CEO的動力來源。在電子世界,最高執行長面對的是「無形的資產」;要處理的不是原子(atoms),而是位元(bits);他們的任務是宣揚電子世界的來臨。就像CNET的總裁Minor所言, e-CEO必須是一個網路教派的虔誠教徒,他要相信「網路的潛力是無窮的」。雖然沒有獲利,但是對網際網路的信念支持著亞馬遜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