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夕陽可以變朝陽
如果有人認為傳統產業是夕陽工業,那麼統一企業集團的持續擴張與亮麗成績正證實 :只要有卓越的領導、靈活的策略與講求實效的團隊,夕陽可以變成朝陽。
當大家的焦點都匯集在高科技是明星產業時,台灣一些重要的傳統產業——從食品(統一)、飼料(大成長城)、紡織(遠東),到自行車(巨大機械)的經營者,事實上早已注入現代管理的精神:講求績效、貼近消費者、推出顧客導向的新產品、發展通路、策略聯盟與最新的高科技結合;不僅屹立於台灣,且已進軍世界。他們的工作倫理,如誠信、篤實,甚至樸素的辦公大樓,對外界謹慎的應對,或許還沿循著傳統的腳印,但他們的經營策略早已與消費者的喜愛、與世界市場的激烈競爭接軌。
要把一個生活上的傳統產業,變成現代化方式經營的企業,當然要比開創一個全新的事業更困難。統一企業集團的總裁高清愿在三十二年的時間中,構建了一個無遠弗屆的「統一王國」,這真是他的傑出成就。
(二) 改變人們的生活
二十世紀的大經濟學家熊彼德在一九五○年一月去世前,曾語重心長地說:「……人們若只曉得我寫了幾部著作及發明一些理論,我認為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改變人們的生活,你就不能說已改變了世界。」
誰能想到這兩句話:「如果沒有改變人們的生活,你就不能說你已改變了世界。」倒是很確切地描述了高清愿一生的傳奇與貢獻。他也許會一如往昔謙虛地說:「所有這一切成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但天下哪有這般便宜事,可以僥倖地創造出一個由四十多家事業綴成的「統一王國」?
這一切的成就,都來自七十一年前在台南鄉下出生的一個男孩。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十三歲時就離家打工。他的全部正規教育是小學六年。他赤手空拳,一路堅持,默默地進行了一場他自己也沒有預料到的「寧靜革命」。
這個「革命」就是使台灣兩千兩百萬人民的生活方式改變得更方便、更安全、更舒適。統一集團的各種產品已經遍及到每一個年齡層、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的生活面。
(三) 領導風格及性格
在當代浩瀚而又充滿爭論性的經濟發展理論中,熊彼德在哈佛大學任教時所提出的「創新」學說目前正日正當中。科技進步的美國,因為高科技的「創新」,使美國變成了超級強國,而且在一九九九年全球競爭力排名中又再次獲得第一。
提到高科技的創新,大家立刻會想到英特爾的葛洛夫、微軟的比爾蓋茲、台積電的張忠謀及聯電的曹興誠。這些成功的高科技企業家似乎都常具共同的領導風格及性格特質:看得準、決策快、個性強、自信足、要求嚴、肯冒險、敢投資……。
統一企業集團總裁高清愿似乎與這些風格及特質相距甚遠。這正提醒了大家: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同的產業及產品,不同的國情及文化背景,不同的領導風格及性格,照樣可以開創企業王國。
根據《無私的開創——高清愿傳》的作者莊素玉的深入採訪,我們活生生地看到了高清愿的領導風格及性格特質:
(1) 深信「人和萬事興」。(2) 生性樂觀,自信自在。
(3) 行事坦蕩,說話大聲,對人不積恨。(4) 肚量大,沒架子。
(5) 無私,不把錢與權看得很重。(6) 不認輸,不向問題低頭。
(7) 重視團隊,相信集思廣益。(8) 為人念舊,組織調整不念舊。
(9) 講求數據,用人不疑。(10) 開創事業,而不獨占事業。
這十項,正凸顯出高總裁的三個最大特質:做人好,做對事,肯改變。
做人「好」,不是做「好人」,而是有原則、有方法地變成了一個卓越的經營者。
做「對」事,不是把事做對,而是有更正確的判斷與決策,事業才能一個個的增加,規模一年年的擴展。
肯「改變」,是面對改變的市場與環境,要不斷地「變」,更要不斷地「改」。「改」比「變」更重要。
從這一角度來看,統一集團的領導模式及成就,或許正說明這種兼顧人性與理性、傳統與現代,以及變中有改、改中有變的「東方管理哲學」,是值得大家仔細探討的。
(四) 「同事」仍需「改變」
現在這位深受中外誇讚的台灣企業家,已經獲得了多項榮譽,包括兩個榮譽博士。
現年七十一歲的他可以毫不誇大地說:「在過去三十年中,我與統一企業的伙伴們,靜靜地推動了一次台灣生活方式的革命。」
這個「革命」的發源地不是武漢,而是台南;這個「革命」的對象不是滿清,而是傳統的生活。這位「革命」領袖,不屬於一個政黨,而屬於全體的消費者。
「革命」的事業是統一的各種「產品」,它們包括了各類飲料、食品。每天有兩百萬人次進出遍布全省的兩千家7-ELEVEN便利商店 。它們的年營業額四百一十九億元,比台積電的五百零二億元相去不遠。另外還有十六家家樂福批發超市、十四家Starbucks咖啡店、六十六家康是美、統一證券、統一產險,以及在中國大陸的三十二座工廠……。
回顧他一生事業的成功,就在於他做人好,做對事,肯改變。永不自滿的他或許也會改寫國父孫中山的話來勉勵統一接棒的伙伴:「革命」尚未成功,「同事」仍需「改變」。
(編按:由莊素玉撰述的《無私的開創——高清愿傳》已由「天下文化」於五月下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