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讀者投書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9-05-01

瀏覽數 13,000+

讀者投書
 

本文出自 1999 / 5月號雜誌 第155期遠見雜誌

不良節目應以禁絕代替分級

新聞局有一則非常幼稚的規定,那就是對電視、電影分級管制。所謂分級,就是對有害的節目,以年齡為標準,分級限制輔導,或禁止觀賞。這種規定行之於電影院尚可,而今行之於家庭,就顯得太過形式化。試問全家人同看一台電視,如何做到分齡觀賞的規定?誰是執法者?誰是監督者?

凡是被限制或禁止的節目,應屬有害青少年身心的成長,既然有害,對成年人也不會有好處。因此,這一類節目應該禁絕,以挽救墮落不堪的罪惡社會。新聞局以為做了宣導,就算大功告成,豈不幼稚可笑?

中和市 陳恚戎

中共看科索沃聯想到台灣

近期美國與中共關係不順,諸如雙方嚴重的經貿摩擦、中共涉嫌竊取美國機密,以及美國與北約出兵南斯拉夫而引發外交對立,但朱鎔基仍如期訪美,其目的令人玩味。

科索沃境內有八○%的人口是阿爾巴尼亞裔,他們長期受南國與塞爾維亞等南聯國家採取非人道的政策,甚至是有計畫的種族屠殺。美國與北約為支持科省境內阿爾巴尼亞人自治,而動武攻擊南國,但卻反對他們獨立,原因是不想造成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之內其他族裔爭相效尤,使巴爾幹半島成為火藥庫。

中共擔心,未來若對台灣動武,美國可能會與亞太聯盟採取同樣的軍事干預行動。因此,朱鎔基訪美,除了參與加入世貿組織談判之外,最主要還是以科索沃為例,要求美方對台海問題表態。

若是如此,台灣加強軍備與全民國防就更重要了。

桃園市 林仁德

民主塑造和平,合作帶動進步

回顧民國八十四年六月七日,李登輝總統突破中共外交封鎖,以返回母校康乃爾大學的名義,成功訪美之後,中共即認為李總統此行證明,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可能會得到國際上愈來愈多的承認,勢必阻礙其併吞或吃掉台灣的計畫。之後便不惜片面終止兩岸的第二次辜汪會談,進行一連串的文攻武嚇,尤其在八十五年三月對台灣總統大選實施飛彈威脅。

去年的辜汪會晤雖有「融冰之旅」之稱,但近期中共又增加軍費擴充軍備,部署飛彈對準台灣。凡此均可說明,中共對兩岸關係良性互動沒有善意。

儘管如此,李登輝總統在四月八日主持國統會時仍強調,台灣一貫追求的就是兩岸的和平互利與共榮,更秉持「中國人幫助中國人」的精神,以對等互惠展開雙邊交流。但是我們的善意增加了,中共的敵意卻加深了。

二十一世紀即將來臨,以民主塑造和平,以合作帶動進步,已成為不可抵擋的時代潮流。而兩岸透過建設性的對話,促進雙方關係正常化,也成為所有中國人共同的願望。

期望中共當局體察世局演變,善意回應,始能有利兩岸關係穩定發展。

台北市 蔡馥如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新中間路線,台獨的再包裝?

最近某黨總統參選人提出「新中間路線」,並認為國家安全就是新中間路線的主軸,是軍隊與人民的共同語言;如果沒有國家安全,一切都會變得有限,國家安全是一切的基礎。若此番話能使國家安全理念深植國人心中,未嘗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但是,當年軍方為國家安全,選定南港做為設置愛國者飛彈基地,他卻以南港已規劃科學園區都市計畫而大肆反對,甚至揚言要把軍方作戰指揮機構,以及維護首都安全的部隊趕出首善之區,真看不出其有為國家安全著想的作為。

如今,他想以「新中間路線」吸引中間選民的支持,除了凸顯前後說法不一致,更顯其政治信用不良。

新中間選民的特質偏向「不急統,也不急獨」。衡量兩岸情勢,急獨是國家安全的大敵,急統在中共政治民主機制未改變前更不可能。希望這位參選人提出「新中間路線」,是真為國家安全著想,而不是台獨的再包裝。

台北市 毛潤生

反求諸己,才會進步

看完貴刊上一期報導各產業面對不景氣的因應方法,對「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一文,深表贊同。

很多人把生意一落千丈、客戶流失,歸咎於景氣不佳或大環境惡劣,卻不知要反求諸己,徹底檢討自己究竟還有什麼地方可以改進。我一直認為,景氣再好,也會有企業倒閉;景氣再差,照樣有人生意興隆,關鍵就在於企業能不能求新求變,跟著市場的潮流走,而不被市場遠遠地拋在後面。

一個企業能成功,絕非偶然。舉例來說,許多企業常犯一個老毛病:汲汲於爭取新客戶,卻忽略老客戶的心聲與感受。顧客和市場一樣,不可能一成不變,他們隨時有新的需求,忽略客戶的感受或期望,無異將顧客拱手讓給競爭者,提供競爭者絕佳的挖牆腳的機會。

如果業者能逆向操作,例如增加客服人員,聆聽客戶的需求、不滿,進而改進、努力滿足其需求,不是很好嗎?

高雄市 范叔仁

家庭、社會、軍隊共組防範網

日前軍中又發生多起自我傷害事件,再加上前不久傳出有黑道滲入校園,以及美國的校園喋血事件,就我學習心理學及社會工作的經驗來看,除了應重視心理輔導以外,家庭與社會教育也是不可忽略的課題。

目前服役中的士官兵,年齡約在二十出頭,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些人屬於高危險群。因為他們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較不穩定;軍中雖有類似張老師的心理輔導機構,卻不保證部隊中不會有人出事。因為,心理輔導老師與幹部也無法二十四小時跟著被輔導人,因此,除了當事人以外,家庭與社會更應該組成一個綿密的防範網,才能事半功倍。

其實,任何不幸事件發生之前,都會有徵候出現。因此,要預防類似事件發生,家庭與部隊間應保持密切的聯繫,並做好疏導與防範工作,這樣的多重防範網,才可以增加預防工作之成效。畢竟,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能提供的也僅是方向,其他的開導、疏通與指引等,均有賴社會與家庭共同費心,以及周遭的親友在緊要關頭拉他一把,或是適時地提醒他、關心他,這些都能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桃園縣 陳麗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