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優人神鼓劉若瑀的文化外交之旅

養兒育女沒有教科書

藍淑娟
user

藍淑娟

1987-09-01

瀏覽數 14,000+

養兒育女沒有教科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7 / 9月號雜誌 第015期遠見雜誌

理想的現代父母必須是三項全能:為了培育幼兒含苞待放的智能,必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為了兼顧孩子的需要與自己的事業,必須具備效率專家的節制能力;而要撐過養育孩子的長期奮戰,還不能缺少馬拉松長跑健將的經驗與韌性。

育兒指南大行其道

即令那些非比尋常的天才老爹(或老媽),也難得三項皆備。這說明為什麼坊間不斷出現的育兒指南(從大小便訓練到青少年吸毒問題無所不包),能夠大行其道。

然而,更糟糕的是眾說紛紜,令人覺得育兒成功似乎是件極不可能的事。

花了近半世紀的歲月,探索孩子心智奧秘的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漢(Bruno Bettelheim)則認為:多數「專家的勸告」都「沒有意義」;只要盡心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相當不錯的父親或母親」。

這位佛洛伊德弟子的觀點能令很多父母恢復信心,但並不意味著只要耗費心力養育孩子,便保證能夠成功。

沒有公式

他指出:「做父母的最好的準備工作是心裡明白一定會有問題。」我們不應希望成為完美的父母,或擁有完美的子女,「世上並沒有完美的子女,」他說。

教養兒女對父母與子女雙方而言,都應該是探索心靈之旅。育兒之道並沒有特定的公式,因為每一對父母與子女的關係都是獨特的。

閱讀遠見,裝滿靈感出發!訂閱就送Arowana20吋輕掀箱>>

貝特漢主張對子女寬容,但不能漫無標準,或順其自然。他強調:「必須自己思考為人父母之道,不能依賴別人或書本。」

生長於奧地利,曾經在芝加哥大學主持問題兒童中心的貝特漢回憶:在他成長的時代,大家庭的傳統、忠告和典範是教養的根基,而令這些支柱不再。他覺得現在的父母往往過份擔憂,以為教養方式一旦出了些微差錯,便會毀了孩子一生。

根據他的經驗,教養孩子成為負責、自信的成人,最好的方式是父母本身便是這樣的人。換句話說,身教重於言教。此外最好的啟示來自父母自己的兒時回憶。「想想你自己的經驗,你會發現所有的答案,」他建議。

專家的建議

「養育孩子是富創意的努力,而不是精確的科學,」他說。以下是貝特漢對解決父母日常可能遭遇的問題的幾項建議:

.電視--只讓孩子自己看電視,讓電視扮演保姆,不是明智之舉。應費心費時的和孩子討論節目裡他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看法如何,孩子便能從中學習一些東西。

.幼稚教育--對幼兒最重要的事是學習遊戲的規則和如何照規則遊戲。不要急著逼幼兒寫和讀,六至八歲時,便是可以開始學習讀和寫的時候了。

.母親上班--無論白天誰照顧孩子,父母仍是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人。上班的母親應多花點時間和精神想想如何成為好母親,少花時間內疚。如果你下班回家疲倦不堪,不希望孩子打擾,這恐怕不是好主意。如果你下班回家,樂見孩子,你們便可以有較良好的關係。

.玩具手槍--學習如何面對侵犯的行為是孩子發展的主要一環。孩子玩槍,並不意味長大後會成為謀殺犯;玩積木,並不表示將來會成為建築師;玩玩具卡車,並不是說會成為卡車司機……,打仗遊戲自古便有,我們應讓孩子學習,如何按合乎社會規範的方式發洩暴戾之氣,而不是壓抑下來。

(摘譯自Newsweek)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