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華淵啟動大陸網「戰」

季欣麟
user

季欣麟

1999-03-01

瀏覽數 18,700+

華淵啟動大陸網「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9 / 3月號雜誌 第153期遠見雜誌

今年一月,北京寒風颼颼,元B資訊公司副總經理王立文奉命前往考察大陸網路市場,所到之處,大陸網路業者談論的都是華淵資訊公司與大陸四通利方公司合併的內線消息,精采熱度讓王立文吃驚外,也忘了寒冷。以生產中文文書軟體聞名的四通利方公司用股票交換華淵股份,正式購併華淵,共同成立在英屬開曼群島的新浪公司(Sina Inc.),並推出台灣、北京「新浪網」網站,一舉敲碎台灣、香港、大陸甚至北美網路業者對華文市場原本的戰略布局,網路媒體的經營戰,一下拉長戰線。

兵家必爭大陸市場

網站大版圖、大投資的經營風潮吹進華文網路市場。大版圖牽扯到網站媒體與當地文化、政令的融合;大投資象徵一場「深口袋」(Deep Pocket)比賽鳴槍,看誰能募集充裕資金,從虧損7到最終獲利。

大陸網路市場潛力無庸置疑。中國大陸信息產業部(類似台灣的交通部之機構)針對去年底前的網路使用人口所做的「中國INTERNET 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大陸上網用戶約有兩百一十萬戶(台灣約三百萬戶),預計今年底將可成長至六百萬戶以上。大陸目前上網人口多為社會精英,網路族八九%以上擁有大專以上學位(台灣約七八%),且上網費用平均占工資的三四.八%(台灣約一%)。這個市場招來了大陸主要入口網站中摩托羅拉、諾基亞手機或中國微軟公司的高額廣告,去年創造約六千六百萬新台幣的網路廣告營業額,成長大可預期。

新浪網在台灣入口網站中,表現不是最突出,但這場「登陸」規模戰讓牌局全面改觀。台灣新浪網每日首頁翻閱次數(page views)二十五萬次,只有奇摩站的四分之一,但若加上北美、北京的首頁翻閱次數可達三百萬次,為台灣奇摩站的三倍。同時,新浪公司年初向北美、日本、新加坡等地集資八億兩千萬新台幣,相當於去年蕃薯藤網站、奇摩站各自增資金額的七倍。

新浪網正加緊擴張。新浪公司董事長姜豐年形容:「我們已經站在spotlight(聚光燈)下,」包括國外的雅虎網站(Yahoo!)、美國線上網站(AOL)等都是強勁對手。他每個月坐飛機停留舊金山、北京、台北和香港各一次,積極成立大陸其他城市的新浪網網站,並預計今年內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店頭市場上櫃,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櫃的華文網站。目前北京新浪網約兩百名員工,是大陸重要入口網站「搜狐」員工人數的一倍,到年底北京新浪網計畫增加至四、五百人。

各地媒體開始關注新浪網。去年底,美國《INTER@TIVE WEEK》雜誌選擇姜豐年為亞洲網路界最重要的三個人物之一。今年一月,大陸163電子郵局網站根據到訪人數、內容及網頁設計所做的十大中文網站的網路調查中,新浪網位居榜首,搜狐居第三,中文雅虎則為第十。

「頭要在北京,才知道風向怎麼吹」

進軍大陸網路市場,政治文化的脈動決定經營成敗。「頭要在北京,才知道風向怎麼吹,」王立文舉例指出,搜狐網站因為有官方股份,所以獲得營運上的便利;同時他們打出「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的順口溜,利用熟悉的文化、語言建立品牌知名度,使其穩居大陸網站的前三名。

大陸官方曾因刊登台灣新聞比例過高,查禁華淵網站一年,對此合併案竟然採取樂觀其成的政策姿態,似乎代表某種開放的訊息。新浪網在北京舉辦的記者會,有上百家媒體盛大參與;一位台灣網路業者在紐約遇到中國大陸重要官員,他還當面表示支持此項合併案。大陸其他網站對與外國網站合作,也躍躍欲試。北京新浪網的成立,代表境外媒體嘗試進軍大陸市場一個新的探路模式:藉由與中國大陸本土公司的合作,瞭解當地媒體文化與政令;甚至成立外商公司,以換取中共官方的政治信任。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奇摩站負責人、精誠資訊公司總經理盧大為認為,網路無國界是被證實的謬誤。網路媒體必須能夠和當地文化結合,符合當地閱聽人的脾性與需求才會受歡迎。雅虎國外網站中較成功的是日本軟體銀行公司持股三○%的日本分站,就是因為融入了當地媒體特性。華淵選擇合併,「不失為聰明的做法,」盧大為表示。然而大陸政策朝令夕改、鬆緊難逆料。「網路是自由的,但中共給的是有限的自由,」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專案經理林素儀分析,媒體進入大陸,會面臨政治處境上的困擾。今年是「六四事件」十周年及大陸國慶五十周年,二月時,中共中央宣傳部即重新下達網路監管的命令,務使「內外有別」,在網際網路裡上傳和下載資訊都要受到過濾與挑選。

儘管如此,仍有網路業者在不觸及政治敏感議題的情況下,嘗試與大陸業者合作的可能。

科技類或休閒類網站媒體特別活躍。一位台灣軟體業者形容,矽谷時報網站拜訪北京官員,受到「貴賓式禮遇」。而剛成立海外事業部的《電腦家庭》雜誌社社長、TO DO 網站負責人李宏麟今年初拜訪大陸兩次,除了因為雜誌與大陸郵電出版社合作在大陸發行的事務外,也拜會了當地的網路業者,「投資者會關注是因為池塘大。」他指出,華文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中國大陸又是大陸型國家,未來通訊產業,其中包括網際網路,必然擁有商機。

有豐厚的資金才能與時間賽跑

投入大版圖市場,是與時間賽跑,必須先有豐厚的資金。新浪網台灣區總經理顏守俊表示 :「網路是燒錢的事業 。」曾擔任惠普電腦公司(HP)、蓮花軟體公司(Lotus)高層主管的他,現在每天上網三 、四個小時研究,覺得網路產業前景雖然令人興奮,但比起其他產業卻「愈做愈怕」。

一位資深網路業者分析,在台北,一個養三十個人的網站,每個月經營成本包括人事費用、辦公室租金超過兩百萬,若經營得好,廣告收入有八十萬,每個月還必須淨賠一百二十萬。這就是網路業者急於上市的原因,若無法即時上市,只有不斷集資或被「深口袋」公司購併。本土網路公司未來可能和本土唱片公司一樣,被國際大媒體集團及網站收購,或被有心財團「借殼上市」。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系副教授楊忠川指出:「網路如同當前媒體,會走向大者恆大。」新浪網目前做的是卡位的動作,但必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才不致彈盡援絕。

已經在美國上市的雅虎網站,也正在華文網路市場中披荊斬棘。「我們口袋一定最深,」台灣雅虎公司總經理李建復認為,除了資金優勢,健全的營利模式才可支持網站的正常營運;雅虎公司自行發展的網路廣告稽核計價系統及商業營運模式,他估計台灣本土網站還要兩年才趕得上。同時,今年一月底雅虎公司還延攬網景公司(Netscape)北亞區總經理周勝南為董事總經理,掌管大中華區及東南亞地區。

北京的人口接近全台灣總人口,全球網路媒體公司都在環伺覬覦華文市場。正如新浪網美國舊金山總部總經理林欣禾所說:「Go big, or go home.」一場大規模的網路戰,短期內勢必在這個處女地火熱登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