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跨系學程,跨越教育「僵」界

徐子婷
user

徐子婷

1999-03-01

瀏覽數 16,350+

跨系學程,跨越教育「僵」界
 

本文出自 1999 / 3月號雜誌 第153期遠見雜誌

當有些人還在為念大學應選系還是選校而爭議不休時,已經有大學開始推出許多跨科系甚至跨校系的學程。

現在許多科系愈分愈細,例如過去的管理課程只有企業管理一系,後來又細分發展為工業管理、財務管理、科技管理、資訊管理等系。但是在變動快速、日益複雜的社會當中,所需要的人才卻又被要求具備更多元化的知識。為了兼顧深度與廣度,各大學開始發展更有彈性、以科際整合為目標的「學程」設計,一方面因應社會需求,也整合現有教學資源。

「學程」在各大學開始風行,最主要是拜師資培育法之賜。過去,中小學師資來源大多限於師範體系;師資培育法通過後,一般大學畢業生只要修習過教育學分、再經過甄試,都可以成為老師。普通大學在缺乏教育相關系所、新增科系不易,但學生對選修教育學分卻需求殷切的情況下,於是採開課方式,設計一套教育相關課程的「套餐」,讓學生有系統地學習,就是所謂的「教育學程」。

教育學程開放給全校學生選課,且每年至多只有一、兩百個選課名額。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許多學校採取各系分配幾名,或是要求選課者必須經過口試而顯得競爭激烈。教育學程成功的經驗,使得教育部以及各大學也積極鼓勵設立學程。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近幾年高等教育經費緊縮,教育部對於大學增設系所的申請愈趨保留,一位國立科技大學校長無奈地表示,教育部對各大學新增系所的基本前提必須是學校「不加錢、不加人」。各校只好就現有課程加以整合,有些學校不但開設跨院系的學程,有些學程還是與研究所合開,供大學部高年級以及碩士班學生選修,甚至還有各大學間的校際學程。

各大學對學程的看法也不同,例如,成功大學與清華大學都開設與「半導體製造」相關的學程,不過成大將它認定為工學院學生培養第二專長,因此限定工學院學生修讀,而清大則開放各系所學生選讀。所以,學程也分成兩大類,一是專門開放給非本學院學生選修,有點像輔系;第二類是限定相關科系選修,在意義上比較傾向依學生既有專長再分組。

未來計畫授與學程正式學位

目前除了各校幾乎都有的教學學程外,其他各類學程約有十三所學校、共約六十種以上的學程。各校對於修完學程所規定課程學分的學生,都會給與「學程證明書」。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教育部也表示,目前已經和考選部協調,希望將學程等同輔系資格,讓學生能夠報考一些有資格限定的國家考試。未來教育部也計畫能夠授與學程正式學位。

正如同未來學家托佛勒(A. Toffler)所言,未來的學校教育將更傾向依個人需求而量身設計,傳統制式的所有學生用「同一張課表」的時代已經過去,學校教育的課程規劃與選擇應該更具彈性且變動快速。台灣高等教育開始走向學程化,也是反映了這個趨勢。只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校開設的學門多屬於理工導向,或是現實社會所需的實用導向;符合產業需求的多,純粹知識或科學的跨學門領域還是少數。這兩者的巨大落差,似乎也反映出台灣現下高等教育的迷思。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